“没问题”的问题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韩国的诗人兼作家柳时和写的《穷人的幸福》。虽说它看似是一本在印度旅行的游记,全书的重点不在于对风光和景观的描写,而是通过作者与底层印度人的交往体验,讲述他所感知的印度人的智慧和安宁的心境。
在旅行中,柳时和惊奇地发现,不管碰到什么难处和问题,印度人总是说“没问题”。没有钱“没问题”,火车误点“没问题”,鞋不见了,还是“没问题”。根据柳时和的领悟,印度人最大的本领是超越问题,因为人会最终觉悟到这些事对人生而言,根本就“没问题”。
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悟,我不敢苟同。人活在世上,一定会碰到大大小小的无数问题,对于横亘在面前的问题能够说出“没问题”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有能力有办法去克服面前的问题,因此会说“没问题”;第二种人暂时还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有信心最终能解决问题,也可能会说“没问题”;而第三种人没有能力,没有方法,也没有信心,只能把具体的问题放到漫长的人生中去考量,也能得出“没问题”的结论来。
柳时和所遇到的那些底层的印度人,无疑属于第三种人。虽说他们的态度从哲学角度去考量,也有几分道理,但是,现实毕竟还是现实。没有钱没问题吗?问题大着呢!没有钱,就没有下一餐的着落,没有下一餐的着落,就意味着要饿肚子,而连续几天的饥饿,就可能导致一个生命的终结。当然,没有钱买食物可以用乞讨的办法来解决,但那是以牺牲做人的尊严为代价而换来的“没问题”;火车误点没问题吗?对一个没有工作,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穷人可能是没问题,但对于一个可能误了一笔大买卖的生意人就是问题;鞋不见了没有问题吗?如果面临的是几十里的山路,面对的是硌脚的石子,一步一个血迹的高低不平,没有鞋就是大问题。
因此,这种把一切问题都看作“没问题”的态度实际上不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反而是一种懒于思考、懒于求变的表现。人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的办法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任何圣人都不可能对于形形式式的问题给出单一的答案,只有懒人才能用一个单一的看似是答案的回答来囊括这一切问题:那就是“没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穷人的幸福实际上是懒人的幸福。一个人生来贫穷不要紧,那不是他的错。但是,如果他甘于极度的贫困,并且在极度的贫困中还能自欺欺人,自以为乐,那就不但是穷人,还是懒人,不但是懒人,还是愚人。我是没法从中体会出哲人的味道来的。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教授曾评价我的一个同学:“詹妮弗,你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儿。”如果柳时和遇见的那些印度穷人听到这样的评价,他们是否还会说一句“没问题”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