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生活的温暖

感受生活的温暖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半个月前,当雷先生将自己的第二部古体诗词集《纤笔雅韵》诗稿交给我并邀请我为其作序时,我却找不到丝毫可以拒绝的理由。但我坚持以为,与雷先生的相识相交应该缘于他的第一本诗集《纤笔歌韵》。对于读者而言,追寻雷先生的笔踪,翻过生活中冷漠、无奈、焦虑的一面,感受恬淡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怡情于秀美的山川河流、充满灵性的花鸟虫鱼,不能不说是一种温暖的体验。

感受生活的温暖

——雷宜水先生古体诗词集《纤笔雅韵》序

这是我第一次为一部书作序。大凡作序之人,皆为文苑巨匠,或政坛名流,或学界尊师,而我仅是一名多年来名利寂寞、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者,雷先生的一位普通朋友。但半个月前,当雷先生将自己的第二部古体诗词集《纤笔雅韵》诗稿交给我并邀请我为其作序时,我却找不到丝毫可以拒绝的理由。

雷先生是一位从事财政工作三十余载的老财政,而我是一本财政专业杂志的主编,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有接触。但我坚持以为,与雷先生的相识相交应该缘于他的第一本诗集《纤笔歌韵》。两年前,当凝结雷先生多年心血、尚留墨香的诗集《纤笔歌韵》摆在我的案头时,我曾于很多个夜晚认真拜读、细细品味过。最为感怀的是,雷先生在繁冗俗务之余,仍然闲观松涛鹤影,逸赏风月木石,不为形拘,不为役累。其诗也阔朗清奇,飘逸旷达,虽不事雕琢,然情趣天成,可谓性之所至,陶然自得。“诗品出于人品”,知雷先生乃一真谦谦君子,至诚仁厚,平实高雅,恬淡自适。其人其诗,与我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性是极为合拍的。所以,窃以为是懂雷先生的。这或许也是他执意要我为其书作序的理由吧。

难得雷先生如此信任,序言终究是要写的。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希望可以把自己的读后感受和大家一同分享。

时值春暮夏初,捧读即将付梓的《纤笔雅韵》诗稿,陡然感受到一种清爽宜人的温度。

生活本就是多姿多彩、千般百样的。有绚丽华彩的乐章,有激越高亢的鸣奏,也有情牵魂绕的捻拨;有火热,有冰冷,也有温暖。“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纤笔雅韵》以古体诗词为载体,抒怀叙事,歌情咏志,写景状物,尽显作者对生活的挚爱,定下了温暖的基调。虽有生活宽广度之局促,并无强撰古意新愁之矫造;虽无金戈铁马、横眉冷对之壮怀,却有“情真意洁”、修身锻性之感悟。为文为诗,须言为心声,真字当头,不求虚华,不故作姿态,是为至要。通览全集,我以为雷先生诗品诗格当为典范。对于读者而言,追寻雷先生的笔踪,翻过生活中冷漠、无奈、焦虑的一面,感受恬淡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怡情于秀美的山川河流、充满灵性的花鸟虫鱼,不能不说是一种温暖的体验。这是我对《纤笔雅韵》大旨之解读。

古人云:悲愤出诗人。其实也不尽然。诗有《硕鼠》之控诉、《离骚》之悲切、《琵琶行》之痛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之怒斥,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情爱,“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之浪漫,“一枝一叶总关情”之胸怀,“母亲啊,您是荷叶,我是红莲”之亲情关切。可见,感动也出诗人。雷先生笔之所触,为自己“身健神爽”而挥毫,因“风吹浪打共扶持”而命笔,为“友朋相聚,吹蜡切糕”而念纪,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陶醉,为迎风怒放“有意为春先”的桃花而喝彩……生活中本就有诸多打动心灵的温暖,天地造化、人间智慧、劳作创新、一饭膏粱、亲情友情、祖国河山,有无穷的感动可资发现,只不过人们常因生活中冰冷的一面而麻木。雷先生以诗人的敏锐捕捉到了一瞬之间的感动,写出了一首又一首传递着温暖的诗篇。这是我对雷先生何以产生创作冲动的理解。

诗词创作,特别是在现时生活中撰写古色古香阳春白雪之格律诗,委实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作者工于古体诗词,构思新巧,推敲精妙,情深意切,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如桃花入诗,古今皆有,作者也咏桃花,但其作品却不入俗套,翻陈出新敢为人先,遂发“不惧先伴流水去”的奇思妙想;其《龙虎山》一律,遣词造句,颇费斟酌,无一冗词;诗叹旱情,心如汤煮,关情切切:“风吹浮云云已去,梦里千回盼甘露。”读其诗词,可赏“野鹤有情唱新月,喜鹊无意报晚秋”之闲适意趣,可品“登山览得众丘小,翔云鹰却恨天低”之壮志豪情,可观“漫步踏出千年韵,不比南亩豆东篱”之田园风光,可感“倚碑哪有人相问,对墓且无泪可挥”之追思悲切,可叹“多少事,经岁迁,惊汗颜”之韶华易逝。所举几例,只及万一。有诗词评论家云:雷先生诗词“能将新趣融于古意,见情见性,许多句子独具匠心,叫人玩味留连”。评价真切,并非虚美。

“给自己一个面子,顶出一片白云。”让我借用一句现代诗对雷先生的勤奋与豁达表示自己的敬意。据我所知,《纤笔雅韵》是继2005年5月出版《纤笔歌韵》之后,作者在近两年时间里创作的古体诗词新作续集,近三百余篇。在职场旋涡之中,在名利诱惑之下,现代人易于在忙碌中迷失自己,灵感似乎进入了冬眠。然而雷先生年过五旬,思如潮涌,笔耕不辍,始终坚守着自己那份温暖的诗情。雷先生的职业似与诗人相克,他本是一名国家公务员,还在处室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公务繁忙,四处奔波,加之工作中难免的迎来送往之累赘,然而他没有因此放弃这份执著。翻开诗稿,多是夜深人静之际、客居他乡之时的倾情所作。雷先生给了自己“一个面子”,这些饱含作者心血,承载温暖的诗词无疑是令人感动的一片片“白云”。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诗无尽境,诗人更有其腾跃之阔海高天。生活的广度和宽度,决定着对生活阐释的完整度和精确度;寄情山水之时,在诗人的感性之外,保持应有的冷静、理性和鉴别力,更能提升诗作的高度,更能给世间以宜人的温度。

停笔之时,忽生不知所云之感。所谓作序,实为班门弄斧,自觉面热,权作伴黄钟之小调、引珠玉之片瓦吧。

毛加喜

2007年4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