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族农家买人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位于202国道边,是一个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小村庄。
每天清晨,两位美丽的姑娘会穿着民族服装站在村口迎接客人,用朝鲜语向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问好,然后把大家带到一户农家参观。光东村不大,二百六十多户人家,轮流接待外来观光客。
朝鲜族民居都是平房,炕大地小,进屋必须脱鞋。我们在姑娘的引领下参观了一户农家的起居室之后,盘腿坐在炕上,与主人拉家常。之前导游再三提醒大家,在朝鲜族农家站着聊天是不礼貌的。
我们到访的这户人家三代同堂,六口人,五亩水田种稻子,三亩旱地种黄豆,此外,还在长白山上承包了五十亩林地,年收入有三万元。女主人汉语说得很好,除了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为“阿巴基”、“阿玛尼”之外,我们感觉不到她是一个朝鲜族人。得知我们是旅行社带来的,她很高兴,说:“我们家今天有十元钱了。”
原来,当地政府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出台过相关政策,其中一条是光东村朝鲜族居民每接待一批游客补贴十元钱。每户居民一年大概能轮到两次。
我们问她:“你们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么?”
“打工?”她愣了一下,问:“就是月月给钱的么?”
“是的。”
她摇摇头说:“阿巴基不同意我们出去打工,我家掌柜的跟阿巴基一起到山上收松子,种人参,半个月回家一趟。你们知道松子么?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去年,我家松子卖了一万四千元。”说到松子大丰收,女主人脸上洋溢着喜悦。
说完松子说人参。在东北生活了几天,耳濡目染,我们对人参已经有了一点肤浅的了解:长白山人参按种植方式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种。野山参不多见,价格昂贵。移山参先在地里栽培几年,再移栽到山上去,它的价格高低取决于年份长短而不在于大小重量,而鉴别参龄主要看芦头多少。园参全然是在农田里栽培的,有的还施过化肥,个头很大,营养价值却很低,俗称萝卜参。
“2008年,我家掌柜的在山上挖到了两株野山参,每根卖了一千元。”提起能干的丈夫,女人一脸的自豪,“去年秋天,我们家挖了两百多棵移山参。”
怕我们理解错误,她还特别强调了一下,说:“是‘移’不是‘野’。”
我们连连点头,表示听懂了。
我习惯性地从包里拿出采访本问:“你们家的移山参参龄多少?”
她惊讶地看着我说:“你还写字儿啊?”
有同行者开玩笑地说:“她把你说的话记录下来可以去卖钱的。”
她呆望着我手里的纸和笔,更加莫名其妙了。我重复了一遍刚才的提问,她这才回过神来说:“先在地里种三年,再移到山上种八年。”
“怎么销售出去的?”
“有人会上门来收的。以前每株四十元,前年发大水以后,政府补贴每株两元,现在是四十二元了。”
“家里还有么?让我们看看。”
女主人从卧室的壁橱里端出一只没有盖的木箱,掀开几层吸水纸巾,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人参。
“四十二元一株,能卖一些给我们么?”
“都是村里收去的,从来没有零卖过。”女人有点为难,见我们纷纷掏出钱包,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说:“用买菜的塑料袋子装可以么?”
“可以可以。”
她从厨房里拿来几个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估计是平时买菜回来舍不得扔掉积攒下来的。
大家五根十根地买,那女人有点手忙脚乱了,说:“我家从来没有这样卖过人参。这些参都是阿巴基、阿玛尼的。”
一会儿工夫,半箱人参被我们买下了,女人数着厚厚一沓钱,激动地说:“我们家今天有这么多钱了啊。”
这回轮到我疑惑了,她家年年卖人参,八千多元钱不是没见过,她怎么会如此激动呢?后来听导游说,村里定点收购人参一般都不是马上给钱的,而是先打白条。可能是因为今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才这么开心。
原来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