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寂寞黎斋梦

寂寞黎斋梦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耆于1946年返回老家,得知父亲亡故、妻儿不知去向后,精神失常。沙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住在黎斋,小院内外处处留有他的手迹,最有故事的当属二楼板壁上的十一幅美女画。当然是一样的,因为画中的女人是沙耆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爱人。距黎斋不远处有一片小竹林,同事说:“林间木屋的门板上,有沙耆画的老虎。”说他追求艺术也好,说他自娱自乐也罢,沙耆无论是神志清醒时还是发病期间创作的艺术品,都无关名利,只关乎自己的心灵。

寂寞黎斋梦

初夏时节去沙村,参观完红色之家沙文求故居之后,转个弯,穿过一条不长的小巷,便到了沙耆故居黎斋。

沙耆被誉为“中国的梵高”,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油画家,1937年经徐悲鸿推荐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曾两度获“优秀美术金质奖”。他毕业后,继续在比利时从事艺术创作。1940年,沙耆和毕加索等世界名家在比利时阿特利亚蒙举办画展,成为欧洲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多幅作品被皇宫和博物馆收藏。沙耆于1946年返回老家,得知父亲亡故、妻儿不知去向后,精神失常。

黎斋是一座气势不凡的院落,坐北朝南,单进两间一弄,砖木结构,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单是看看那古旧斑驳却依然气派的墙门,便可推测当年的主人曾经富甲一方。是的,沙耆的父亲沙松寿是个很有作为的实业家,家境殷实。沙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住在黎斋,小院内外处处留有他的手迹,最有故事的当属二楼板壁上的十一幅美女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沙耆移居东钱湖,他的儿子沙天行将黎斋卖给同村村民,村民嫌墙上的涂鸦太难看,粉刷掉了一些,并将楼上十一块画有美女的板壁以四万元的价格卖给一位台湾收藏者。二十一世纪初,塘溪镇政府出资二十余万元将沙耆故居赎回。

院落还是那座院落,但眼前的黎斋,它的民居味道已经寡淡,更像是一座小型陈列馆,楼上的十一幅美女画都是以1:1的比例复制的,据说,其真迹已经被炒到了每幅几百万元。

走上小楼,我们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名画,虽然是复制品,但在外行人眼里,真假并不重要。一位年轻的同事惊讶地说:“这十一幅画中的女人怎么长得都一样啊。”

当然是一样的,因为画中的女人是沙耆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爱人。诗人们常说,爱到深处,半是痴迷半是癫狂,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吧。

在沙村,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讲几则关于沙耆的故事——

沙耆从比利时回国时,带回两箱油画,村民们谁也不当它们是什么宝贝,沙耆的姐姐看那些“脏兮兮的抹布”碍手碍脚,干脆废物利用,扎拖把拖地板。那可真是世界上最贵的拖把啊。

沙耆一度经济困顿,但依然爱画如命,没钱买油画材料,他就把村子里所有的门板灰墙当作画布,粉笔画、毛笔画、铅笔画,处处是画。最潦倒的时候,只要有人给他一些吃食,再顺手递上纸笔,他立马就画,山水花鸟,蛟龙猛虎,落笔有神。完了,还不忘叮嘱一句:“不要扔掉啊,以后能卖一百万呢。”谁也没有把他的疯言疯语当回事,哈哈笑过之后,有人顺手扔掉了,当然也有人收藏起来了。

距黎斋不远处有一片小竹林,同事说:“林间木屋的门板上,有沙耆画的老虎。”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走近去一看,果真如此。小木屋已经很破败了,看上去好久没有住人,里面堆放着一些杂物农具,也不上锁,板壁上的下山虎是用毛笔画的,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竹林不算茂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总有竹枝挡住镜头,无奈只好折断几枝,才得以拍成一个镜头。

沙耆除了画画,还搞雕塑。沙文求故居堂屋正中的石膏像就是沙耆的作品。在沙村,沙耆还常常用泥巴给村民们塑像,塑完后又推倒重来,就像小孩子玩橡皮泥,玩得很单纯。说他追求艺术也好,说他自娱自乐也罢,沙耆无论是神志清醒时还是发病期间创作的艺术品,都无关名利,只关乎自己的心灵。他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想画就画,想唱就唱,无论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他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性情,只是别人读不懂他的世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