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学教育需要“全人教育”
台湾中原大学的校长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在座谈中,他提出了他们学校实施的“全人教育”。当时听了以后,我对“全人教育”的做法就非常感兴趣。今天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在发言中,我也讲到了“全人教育”的问题。我在讲话中提到了一点,大学教育的职责不是培养“高富帅”,也不是培养“白富美”,更培养不出“暴发户”和“富二代”,大学教育是“全人教育”,其职责是培养思想正确、人格健全和体格健全的人。
早在18世纪下半叶康德就提出了“完全的人”,即“完人”的教育思想,19世纪末日本小原国芳借鉴康德的“完人”教育思想,提出了“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种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全人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让学生成为“全人”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的整体发展,教育即激发创造、教育即成长;二是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全人教育”就是要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帮助学生具备相关知识以应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并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因此,全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激发人的全面潜能,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感、知识、体魄、审美、独立思考、创造力以及公共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明治维新后,在“文明开化”思潮的影响下,日本逐渐形成了“全人教育”的理念,日本的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内容必须包含人类文化的全部,因此,教育必须是绝对的‘全人教育’。”他的全人教育是指完全人格教育。他认为理想的人格应该是“全人”,具备人类文化的全部,“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等。学问的理想是真,道德的理想是善,艺术的理想是美,宗教的理想是圣,身体的理想是健,生活的理想是富,教育的理想就是创造真、善、美、圣、健、富六种价值”。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将教育的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人教育针对“学会做人”,开展了人品教育;针对“学会学习”,开展了知识教育;针对“学会生活”,开展了艺术和体育教育。“全人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指知识的获得,还应该包含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全人教育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拥有开放的胸怀、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高贵的精神。
全人教育的本质就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重视专业教育,专业越分越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这种教育培养下的学生,专业知识优异,但是缺乏人文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会缺乏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大趋势,它既是一种教育哲学,涉及教育的目的和价值问题,同时又是一种教育实践。当前,中国社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历史性转型,教育也是如此。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教育的本质被严重扭曲。中国的大学需要全人教育。全人教育的倡导,是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危机的一种历史性反思。中国高等教育需要酝酿一场深刻的变革——向全人教育模式全面转型。
2013年9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