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游消灾寺
正月初二,由家中返回西安,途经古凤州,见消灾寺金碧辉煌,佛乐阵阵,于是停车休息。消灾寺是凤县近年来刚刚开发的一个旅游景区,正月初一到十五免费,妻子和女儿提出登寺一游。
消灾寺原名萧台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位于陕西省凤县,坐落于古凤州豆积山。嘉陵江、安河、南岐湖三水在此交汇。豆积山奇石突兀,山势俊俏,东瞧“蛟龙下岩,观旭日东升,举首入水”;西望“猛虎卧地,看夕阳西下,起身归洞”,神似左青龙右白虎。故人们常说凤州乃藏龙卧虎之地。因“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祈福消灾而闻名,消灾寺历代香火旺盛,影响深远,距今已有1400多年。
近年来,顺民众之愿,聚社会之力,当地政府对千年古刹进行了恢复重修,辉煌的药师殿、宏伟的钟鼓楼、庄严的八十八佛,让千年沧桑的消灾古寺焕发了新的容颜。寺院古柏苍翠、飞瀑如虹,绿荫掩映的十二圆觉菩萨庄严肃穆;流传千年的“铁棋仙迹”“萧寺晨钟”“猴石传说”让人遐想连连。
我们把车停在祈福广场上,祈福广场建在消灾寺的河对面,踩着吊桥过河沿着台阶而上就到了消灾寺。祈福广场庄严宏大,广场上有全国唯一的动感赐福观音、十二生肖观音、二十四大悲手等佛教人文景观,这些景观气势恢弘、蔚为壮观。在祈福广场和对面消灾寺的中间是嘉陵江,被修成的水坝拦截成为一个小湖,湖边遍植柳树,尽管才是五九,柳树已经泛出了鹅黄色。湖水清澈见底,可见游鱼。吊桥边上挂满了红丝带,洋溢着节日的气息。我们过了河,沿着台阶上到半山腰。在半山腰,我们参观了山门(中间是无相门、两边分别是空门、无作门)、药师殿(内奉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十二药叉)、大雄宝殿(内奉释迦牟尼佛)、八十八佛。
站在药师殿门举目四望,脚下湖水荡漾、吊桥红丝带迎风飞舞,湖边鹅黄的柳枝随风飘摇,远处的凤州城白色的马头墙房屋错落有致。尽管是大年初二,但是祈福广场上也聚集了大量来拜佛祈福的人们。由于消灾古寺在豆积山的石窟中,但是由于赶路的原因,张果老与神仙对弈铁棋亭、“通玄洞”都不能去游玩,只好远望。尽管如此,妻子认为春节回家过得值,期待暑假再来游玩未能参观的“铁棋仙迹”“萧寺晨钟”“猴石”。
回来查了资料,消灾寺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唐代诗人刘沧在过陈仓栈道途中题诗《晚春宿僧院》道:“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碧空云尽磬声远,清夜月高窗影斜。白日闲吟为道侣,青山遥指是生涯。微微一点寒灯在,乡梦不成闻曙鸦。”另一首《秋日山寺怀友人》:“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苹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通过两首诗阐述了他两宿萧台寺期间,见到春天万里无云,钟声悠扬;秋日烟雾缭绕,漫山红叶的景象以及他与寺僧惠休聚与离的不同场景。清代诗人郑谦有诗赞曰:“残星隐隐月朦胧,卧听钟声逐晓风。断续遥传萧寺外,悠扬时度乱云中。三声唤醒杯堪度,万里惊回梦未终。惆怅余音留不得,芙蓉是二漏催铜。”诗中描写了消灾寺清晨钟声响起,凤州城里的百姓闻钟声开始了新的一天,夜宿驿站的客商们也舒展筋骨,踏上各自的目的地。这些古诗为我们有力证明了消灾寺久远的历史。
2014年2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