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沃野唱新歌——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上)
秋冬之交,到农村走走,不论城郊乡镇,还是边缘小村,到处洋溢着秋收冬藏的丰收喜悦。星罗棋布的龙头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加工生产,黄灿灿的制种玉米堆积如山;利用冬闲时节举办的各种劳务技能培训班此起彼伏,广大农民为明年的增收干劲十足地蓄积着力量,一个居民新村崛起在田畴沃野,房新了、路平了,村新了、风正了。群众自豪地说,新农村建设使我们的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文化活动丰富了。
壮大新产业
我市始终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不放松,不断壮大增收支柱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在全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对龙头项目建设高看一眼,高擎龙头带基地,扩大基地富农户。5年来,我市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115家,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龙头企业45家,今年就建成投资上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2个,改扩建龙头项目12个,完成投资近3亿元。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了760家和116家。奥瑞金、中种、德农等全国十大制种业巨头,新疆中基、屯河、河北中化等世界排名前列的番茄加工企业,成都大叶、草原兴发等全国知名企业均在我市安家落户。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带动全市形成了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其中13家草畜龙头企业形成的45万吨草、3万吨肉制品、2万吨浮制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带动发展优质牧草50万亩、规模养殖小区313个。特别是31家制种龙头企业带动制种95万亩,其中玉米制种7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产值突破16亿元。30家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瓜菜35万亩,脱水蔬菜、番茄酱成为我市的出口创汇品牌产品,脱水青椒出口量居全国第一。42家轻工原料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油料、啤酒大麦、马铃薯、中药材等轻工原料100万亩。全市的产业化基地面积达280万亩、农产品初级加工能力达到了72%,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四大支柱产业的收入达到了68%。
改造新设施
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市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放在首位,有效整合水利、住宅、道路、绿化、教育、卫生、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项目,统筹安排农田水利、扶贫开发、社会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彻底改变了过去新村建设中只见新门墙、不见新院房,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没有新风的片面做法。今年全市合计开工建设的农、林、水、牧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达258个,计划投资11.93亿元,现已完成投资6.38亿元。投资2596万元,新建了24所农村中小学;铺通了234公里的通村公路,使通乡村公路的总里程达到了5286公里,公路通村覆盖面达9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56万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全面推进,农村的交通通信、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敬老保障、入学入托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迸发出激情四射的活力、充溢着安定和谐的氛围。
(《张掖日报》2006年11月20日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