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台万公斤洋芋愁销路

高台万公斤洋芋愁销路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前,记者在高台县红崖子、新坝乡采访时了解到,今年,这两个乡的8200亩洋芋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估计至少有1500万公斤洋芋由于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和流通渠道,亟待寻找销路。据了解,高台全县每年的洋芋销售量在200万公斤以上。同是山区的新坝乡新生村,由于办起了年加工60万公斤的粉丝厂,不仅本村572亩的洋芋不存在卖难,还多方联系向吉林、酒泉等地销售洋芋36万公斤。

高台1500万公斤洋芋愁销路

日前,记者在高台县红崖子、新坝乡采访时了解到,今年,这两个乡的8200亩洋芋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估计至少有1500万公斤洋芋由于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和流通渠道,亟待寻找销路。红崖子新坝两乡属干旱山区,肥土条件极适宜耐旱的洋芋生长。这两个乡的群众一直有种洋芋的传统,过去只是家家户户种一点,秋冬季节既当菜又当粮。今年,这两个乡把洋芋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并形成了规模和商品优势。按现行最低的市场行情0.28元/公斤计算,平均亩收入也在900元以上。这比种退出保护价收购的山区小麦收益高出好几倍。

问题是销不掉。是不是种多了?据了解,高台全县每年的洋芋销售量在200万公斤以上。本县山区农民的洋芋销售不畅,根本原因在于山区农民缺乏起码的市场意识。去年洋芋每公斤卖到0.4元,今年有人上门收购低于这个价格,他们就以为太贱不愿卖,自己又怕丢人现眼不愿出去推销。而稍微有些经营头脑的农民,他们或到肃南,或到本县川区用洋芋兑换小麦、玉米,再把换来的粮食卖掉,每公斤洋芋的收益都在0.4元以上。

当然,没有像样的产业加工龙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是山区的新坝乡新生村,由于办起了年加工60万公斤的粉丝厂,不仅本村572亩的洋芋不存在卖难,还多方联系向吉林、酒泉等地销售洋芋36万公斤。同时,本地极其缺少贩销大户,也是造成卖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抓住洋芋销售的有利时节解决群众的卖难,乡村两级干部没少下气力。一是动员群众挖地窖,储藏增值;二是说服引导群众走出家门,以物易物,兑换推销;三是千方百计捕捉信息联系外销。但不论怎样,把洋芋销出去,使土蛋蛋变成金蛋蛋,才能实现调整结构增收富民的初衷。

(《张掖报》2000年10月12日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