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于我市粮食供需情况的调查
去年,临泽县新华粮库不但没有从农民手中收购到多少小麦,而且库存的30多万公斤的老粮还被当地农民返购消化。像新华粮库这样一年从当地农民手中收不到多少粮食的粮食购销企业在我市已不是个例。去年,高台县粮食系统不但为当地返销粮食200多万公斤,而且为了满足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的需求还从新疆、陕西等地购进粮食250多万公斤。其他各县的情况与高台县的粮食供需情况大同小异,可见,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确保我市的粮食生产供需平稳,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河西是甘肃的粮仓,张掖是河西的粮仓。说张掖缺粮十之八九没人信。事实上张掖也不缺粮,但问题的关键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逐年加大,以玉米为主的制种产业种植面积,以啤酒大麦、双低油菜为主的轻工原料种植面积,以及以饲草、蔬菜等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而以小麦、商品玉米等为主的食用粮食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绝大部分的农民由过去种点口粮自给到吃粮由市场买粮已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我市农民的口粮自给率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市粮食局去年9月组织的全市粮食安全情况的调查显示:3年来,虽然我市的粮播面积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173万亩增加到去年的190万亩,但食用粮食的种植面积却逐年减少,已由2004年的62万亩减少到去年的50万亩。其中小麦的播种面积只占到全市粮食总播面积的26%,总产量连年下降。去年,全市小麦总产量已比2004年减少五分之一;食用玉米的产量比2004年减少一半。我市已由小麦产区变成销区,人均小麦占有量已由2004年的207公斤下降到去年的164公斤,按人均年小麦口粮消费219公斤计,全市口粮用小麦缺口达7000万公斤。食用粮食出现缺口,在我市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自种口粮、留有余粮的农户越来越少,从市场购粮的农户越来越多。去年1到10月,临泽四坝、平川、倪家营粮站已向农户销售小麦58万公斤。全市的粮食库存已由2004年的6.14亿公斤下降到了1.63亿公斤,其中国库的小麦商品粮周转库存仅有1.57亿公斤。
就现在的这点粮食库存,对粮食购销企业来说,已是沉重的包袱。因为到去年底,随着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的完成,国家就彻底取消了储粮补贴。储存并管保这些老粮,改制后的粮食企业要自行负担保管费用和银行借款利息。“抛售老粮、减轻负担”是改制后粮食企业的现实首选。一旦现在的老粮售完,我市的粮食供需矛盾就会立时凸显,确保粮食安全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各级政府认真对待的问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粮食安全施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近年来,从国务院到省政府几次出台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的有关文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的销量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去年底,市政府就建立市级粮食储备作出研究部署,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分3年建立市县粮食储备2400万公斤。这是在全国粮食供求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偏紧转变的大趋势下,市政府作出的一项确保我市自求粮食供需平稳的战略决策。然而,由于我们这个传统产粮大市的定式惯性思维,还有一部分人对粮食的供求变化不敏感,对建立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市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在实际落实中力度明显不够。至目前,除肃南、山丹两县当年的粮食专储财政资金到位、县级粮食储备到位,其他县区的此项工作还在着手进行当中。
(《张掖日报》2007年2月3日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