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好 解放军亲——驻张某部支援灾区重建纪实
祁连山麓,洪水河畔,灾区重建热火朝天;春风夏雨,风雨无阻,一车车重建急需的砖块,由驻军某部昼夜兼程,源源不断运往灾区。驻张某部为支援灾区重建而出动的近百辆拉砖送料的军车,筑成了灾区重建的钢铁动脉,坚定了灾区人民重建的信心。
“无论是抗震抢险救灾,还是灾后重建,来了解放军,我们就觉得踏实、劲足。”
冬去春来,民乐灾区的7000户重灾户在暖窝、帐篷里挺过了难熬的寒冬;春暖花开,家家户户铆足了劲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然而,令广大重建户始料不及的是钢材、砖块等建材价格飞涨,特别是运力市场也水涨船高,不少群众因找不上车,拉不回料而心急如焚;不少原打算重建的群众松了劲,在等待观望。如何稳定运力市场,及时供应建材,保证灾后重建,关键时刻,地方政府又一次想到了当地驻军。民乐县政府请求驻军支援的信发出不到5天,4月15日,由20辆军车组成的送砖车队,就浩浩荡荡地把6万块红砖送到了民联乡龙山村重建现场。当地群众望着把他们从地震废墟中抢救出来的亲人解放军,又在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时候送来红砖,不少群众拉着解放军的手任感激的泪水流淌,不少群众自发敲锣打鼓放鞭炮,以农民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亲人解放军的感激之情。龙山村的干部群众明白,解放军都出动了,这最清楚不过的表明,党和政府是多么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解放军来了,就是天大的困难也能战胜。从这天起,龙山村沸腾了,群众重建的热情空前高涨,原报名今年计划重建的260户一下增加到350户。龙山村八社的魏汉武欣慰地望着自家即将竣工的4间大瓦房对记者说,要是没有解放军给我拉来两车砖,我这房不知要修到啥时候。该村党支部书记巴永斌说:“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解放军来了,老百姓心里就踏实,劲就足。”
“我们就是卖饭的,也不能收你钱。看到你们太辛苦,心里过意不去。”
4月26日,从凌晨5点钟就起来为灾区运砖的驻张某连司机陈学高,开车到民乐县城南5公里处时,车坏了。当天风大扬沙,冷气袭人。他钻下爬上捣弄修车,折腾地又饿又渴,筋疲力尽。这时,路边走来一个老乡招呼他过去吃饭。陈学高以为这个老乡是开饭店的,就说自己不饿也没带钱。没想到老乡说,“你在这里倒腾了半天,能不饿?再说我又不是卖饭的,就是开店,也不能收你钱。就是看到你们太辛苦,心里过意不去。”这位不知名姓的老乡不但为陈学高端上了可口饭菜,还亲自骑摩托车到县城为他买来汽修零件。
民心是杆秤。从甘州区的三闸乌江砖厂往民乐偏远的受灾乡村运砖,一个来回最少都二三百公里。为了保证重建用料,部队车队的官兵早晨5点出车到晚上10点回营,两头摸黑,一天只能吃早晚两顿饭,加之连续作战,一个月下来,不少战士屁股上磨起了皮,整个人瘦了一圈。士官王友俊开车已有10年,是开车、修理的能手。这次“支前”他第一个请战,在车队开着最后一辆车,负责收容和排除全连车辆的故障。仅4月25日,他一人就现场排除大小故障10余起。轮胎更换正常需15分钟,他5分钟就处理了,虽然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却保障了车队的正常运行,被连队誉为“铁马神医”。4月29日,车队运砖去民联乡雷台村,路经的涵洞积水过膝,第一辆车通过时,排气管进水熄火。这时,战士们二话不说,脱掉鞋袜,跳进冰冷刺骨的雪水中,把20辆车一辆辆推出了涵洞。战士们为没有耽误一天的行程而高兴,灾区的群众也为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身处灾区,听得最多的就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有了这句话我们再苦再累也值”。
军车列列,军旗猎猎。百十辆军车犹如一条钢铁洪流,源源不断地把成批成吨的建材及时送到灾区人民手中。那一列列车队成为灾区重建中的亮丽风景。有人算了一笔账:驻军每天出车100台,每天拉一趟,每车拉砖3000块,一天就是30万块,按此计算,近1个月,驻军已为灾区送砖900万块。事实上,灾区群众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由于部队出动,极大地平抑了当地的运力市场,而且有效地增加了重建运力,老百姓实际的受益在百万元之上。连长徐长锋说,身处灾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有了这句话,我们再苦再累也值。
不久前,四川籍战士陈伟的父亲在家因宅基地问题同他人发生争执,肋骨被人打断。陈伟得此信,心急如焚,很想回家看看。但他想,作为一名军人,不能临阵退缩。士官王光瑜、朱国福、贾学伟、李忠星,即将面临转业复员,但没有一人因为自己走或留而影响工作。李忠星家属来队不久,但他却坚持出车,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一周爱人连他的面也难得一见。
士官何爱民的母亲4月26日在家被卡车撞伤,深度昏迷,小何虽然归心似箭,但却没有向连队提出任何要求。直到“五一”长假,他才风风火火地踏上回家探母的路。
民乐县永固镇姚寨村80多岁的陈奶奶,一提起解放军,眼里就噙满了幸福的泪水。原来老人因儿子媳妇都是残疾人,孙子又小。去冬救灾中,部队不但帮她抢出粮食等物资,还现场为她捐款500元,送给她一顶帐篷、两块床板,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今春,当部队又把重建的砖块拉到老人家门口,并帮她卸下码好,还给她捎来两袋米面,老人拉着解放军的手放声哭了。
(《张掖日报》2004年5月21日一版头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