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谱写新时代颂歌

谱写新时代颂歌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工程设施做支撑。按照水利部黑河综合治理总投资70至80个亿的“三部曲”设想,我市的黑河治理才刚刚开了一个好头,而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强市富民的“三大战略”,正是把张掖可持续发展的谋划“绑”在了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这一治本之举的“车轮”上。加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几十个小水电项目和建成投入营运的火电厂,张掖正在成为全省新兴的电力大市。

谱写新时代颂歌——我市建设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纪实(下)

一座座水闸是一道道节水的门槛。

一段段U形渠是一个个节水的动人故事。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工程设施做支撑。从2001年开始,整整5年时间,全市人民展开了一场张掖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战天斗地的大会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时代颂歌。

工程建设,一场全民的攻坚决战

2001年,在国家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为确保工程建设在当年黑河分水任务中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国字号”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开始了水利工程建设大会战。资金不到位,各级党政组织发动干部群众不等不靠,采取财政借支、银行借贷、施工队垫支、群众投劳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特别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冬战三九,夏战三伏,牺牲全部的节假日,为工程建设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程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狠抓落实,不仅在大会小会上大讲特讲,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还专门成立了黑河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区也相应的成立了黑河治理工程建设管委会,制定了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中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纪检、检察机关及早介入工程监管,防范关口前移,确保了建设专款的专用,杜绝了“豆腐渣”工程。正是这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才使黑河治理工程建设大大超过了预定的进度,而且确保了每项工程建设的质量。至目前,在黑河近期应急治理项目中,已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改建干、支、斗渠1752公里,新打机井464眼、旧井改造1025眼,完成田间配套114.8万亩、高新节水40.6万亩。同时,加大了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祁连山天然林封育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完成草原围栏20.96万亩、天然林封育10万亩、生态退耕71万亩、保护区人工造林5万亩、森林综合培育9.5万亩。先后完成了双树寺、石灰关、酥油口等7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进行了民乐洪水河等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市完成斗渠量测等监控、计量设施近600多处,建成1个自动化水量调度中心、5个水量调度分中心,开通了张掖水务网;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城市宾馆、住宅中的新型节水器具得到普遍使用;循环用水、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开始启动。高效节水和设施农业,向人们展示着张掖节水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工程运行后,年可少引水4.5亿立方,增加正义峡下泄量2.15亿立方,水的利用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强市富民的治本之举

黑河应急治理作为黑河综合治理的“第一部曲”凯歌高奏,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按照水利部黑河综合治理总投资70至80个亿的“三部曲”设想,我市的黑河治理才刚刚开了一个好头,而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强市富民的“三大战略”,正是把张掖可持续发展的谋划“绑”在了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这一治本之举的“车轮”上。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一头沉”、工业“短腿”的结构性矛盾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全市农业消耗了全部水资源的90%,创造的GDP仅为42%;工业用水仅占水资源的3%,却创造了29%的GDP,农业单方水的产出效益是工业的三十分之一。根据黑河越来越难以承载的用水状况,改变经济结构势在必行。而黑河治理为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调整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我市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全力推进七大项目体系建设,“电煤钨铁种芋红”七篇大文章精彩开题,每年都建设15个以上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上3000万元的大项目、大工程,总数达到了65个。总投资70多亿元的黑河8级梯级电站现已完成投资近40亿元,建成3级,正在建设的2级。加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几十个小水电项目和建成投入营运的火电厂,张掖正在成为全省新兴的电力大市。投资3.5亿元的花草滩煤矿开工、年产100万吨的长山子煤矿开工在即,加之“引强入张”全力打造的“钨钼之都”,快速崛起的地方工业,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的活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飞猛进,几年来,压缩高耗水作物80万亩,禁种水稻10万亩,形成了节水高效的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3%以上。特别是制种业,引进全国1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张掖,使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种基地。草产品加工、番茄酱、浓缩果汁、葡萄酒、麦芽、马铃薯、脱水蔬菜、高烹油、羔羊屠宰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市的粮经草比例由2000年的48∶50∶2,调整到了42∶46∶12。全市的农业用水由2000年的87.7%降低到了80.2%,工业用水由2001年的2.8%上升到3.8%,仅此一项,每年可少引河水近1个亿立方,新增下泄量近4000万方。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全省一流中等城市为目标,先后建设了60多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仅今年的城市建设投资就达9亿元,使城市的面积增加了1倍,集中供热、供暖、处污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而大力推进的城镇化战略,又为发展非农产业、减少土地对水资源的荷载提供了平台。

以节水富民强市为核心的“三大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去年全市的GDP较2000年增加了46.79亿元,总量是2000年的1.7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2∶29∶29调整到了去年的32∶34∶34,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去年实现的人均GDP达到8651元,比2000年增加3600元,高于全省水平13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由原来的2860元、4809元增加到了3751元、7579元。

(《张掖日报》2006年9月20日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