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的选择与追求

理想的选择与追求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前读到一则报导,说的是美国女性的生活新时尚。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和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其固有的包括生育、养育、抚养、教育在内的各种职能与之相伴相生。并且在二辩陈词时着重指出,有两大矛盾造成了事业和家庭不能够兼顾,即:时空矛盾、有限的精力和对事业无限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理想的选择与追求

黄丽镛

日前读到一则报导,说的是美国女性的生活新时尚。报道说:每当凯瑟琳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总是感到十分愉快。那是因为她的妈妈虽然是一位画家,可大部分时间会呆在家里,等着她放学回来,并陪她一起玩耍。如今凯瑟琳已经26岁,她想要过一种与妈妈截然不同的生活,那就是既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又不放弃自己的家庭生活。刚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她现在是克利夫兰巡回法院的书记员,并已于去年10月订了婚。她说:“我现在正在努力适应工作的要求,并希望取得成功。但当我有了孩子后,就会转换自身的角色,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其实像凯瑟琳这样既注重事业,又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成为美国女性的生活新时尚。

后来又读到另一则报导,说的是我国颇有成就的电影演员潘虹的事。32岁那一年,潘虹获得许多奖项,事业上正处于巅峰状态,但也就是在那一年,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婚了。潘虹说,其实我以前不是一个很好的女人,不是一个称职的女人,但是我是一个称职的演员。我在拍《杜十娘》的时候,曾经有一年半没有回家,尽管我那时候刚刚结婚。当时我认为事业最重要,一个演员没有名气的时候,社会是不会认同你的。讲一句最俗的话,你是没有票房的,你要面临各方面的压力。而对于自己已经建立的家庭,我觉得是可以放弃,或者不再考虑的。潘虹说:“到了我今天这个年龄,实事求是地说,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我就为所有天下的女人祈福,希望人人都幸福。其实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最重要的,事业是第二位的。”

由此可见,关于“现代社会正方一辩:

事业指的是人们从事的,具有理想目标,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的社会活动。

家庭是通过姻缘、血缘、收养等关系形成的社会生活组织。它主要承担着生育子女、情感归宿、共同生活的功能。

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可以说事业和家庭是否可以兼顾”的辩题并不是主办者关在办公室拍脑袋瞎想出来的,的确有其现实意义。正如担任本场辩赛点评专家的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教授在点评时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的一个普遍的论题,甚至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

(一)

本场比赛的正方是北京工业大学队,他们的立场是“现代社会事业和家庭可以兼顾”,反方是郑州大学队,他们的立场是“现代社会事业和家庭不可以兼顾”。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正反双方对辩题的界定。

关于事业和家庭,他们的观点分别是:

反方一辩:

事业是指人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系统,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经常性活动。

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和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其固有的包括生育、养育、抚养、教育在内的各种职能与之相伴相生。正反双方对事业和家庭两词的界定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太大的分歧。但是对辩题的关键词“兼顾”,各队的说法就大不一样了。正方认为“兼顾指的是在事业和家庭两个方面都尽到了义务,也享受了欢乐”。反方则提出“所谓事业与家庭的兼顾,指的是同一个体全身心一投入到事业中去,同时又经常系统、全面、有效地照顾到家庭各主要职能,以实现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理想状态”。可见,双方对该词都作出有利于己方的界定。从正方来说,要做到“尽到义务,也享受欢乐”这种“兼顾”,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反方要求的“兼顾”既是“全身心”,又要“经常、系统、全面有效”,这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甚至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正方从“现代社会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必须的”和“现代社会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可能的”两方面作了详细论述,也就是正方三辩在最后总结陈词中所说:“无论是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兼顾事业和家庭。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起、人们观念更新、社会法制健全,都让我们兼顾事业和家庭成为可能。”思路是清晰的,分析是周详的,情绪是极为乐观的。

反方与正方略有不同的是对“现代社会”作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强调“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意味着科技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实现着更新换代,这必然会对从业者的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而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的复杂化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趋微妙,由于无暇沟通,导致理解困难。”得出的结论是:“在现代社会,顾事业难上加难,顾家庭更非易事。”以此完成了己方的立论。并且在二辩陈词时着重指出,有两大矛盾造成了事业和家庭不能够兼顾,即:时空矛盾、有限的精力和对事业无限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辩手进一步引用了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的一段话:“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必须如哥德所说,能够知道自己专注于一事,而不分散精力于多方面。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做不到,而终归于失败。”引用得十分得体,十分精彩。在我看来,辩题对反方的要求略高一些。反方如此建立自己的攻守阵地,是很聪明的。

(二)

盘问是辩论过程中比较难驾驭的部分。我们来看这场比赛中的盘问是如何展开的。反方问:

正方一辩:

1.“可能对方辩友还记得,昨天晚上我们回驻地宾馆的时候,教育台的摄影师们正在为我们拍照,当他为事业忙碌奔波的时候,请问他怎样兼顾自己的家庭呢?”

2.“我今天才听说对方二辩昨晚本应该在学校参加一场考试,可是他却在上海准备今天的辩论,请问对方辩友,你在全力以赴准备辩论的时候兼顾到考试了吗?”

3.“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倡导可以兼顾,你们的社会价值何在?”

反方一辩:

1.“我想教育台的先生虽然辛苦,但是他也有假期,他也有和妻子、孩子共度美好时光、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这不就是他兼顾事业和家庭的方法吗?”

2.“问得非常好,只不过这是事业与事业不能兼顾,还谈不上家庭吧!”

3.“当然了,我们必须兼顾事业和家庭。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但需要生理安全,还需要自我实现,各个方面都需要,所以家庭和事业都是一样的呀!我们没有侧重。”

正方一辩:

1.“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愿不愿意兼顾事业和家庭呢?”

反方一辩:

1.“我们愿意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只是我们理智地看到兼顾这条路走不通啊!”

2.“既然你也说了,我们愿意兼顾事业和家庭,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愿意,你去做,那么兼顾这个目的就能实现了呢?是不是说就可以兼顾了呢?”

2.“我想告诉对方辩友,兼顾绝非一种目的,而只是一种行为,是我们实现同时拥有成功事业和美满家庭的一种方式。而我们和对方辩友今天的分歧绝非在于一个人能否同时拥有,而在于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道路,一个人兼顾,这样的道路走得通吗?”

3.“既然你们说要进行分工和合作,那究竟牺牲谁的事业,放弃谁的家庭呢?”

3.“我们并不是说必须兼顾了就非放弃一方面问题,我们所说的是,我们希望拥有幸福的家庭或者成功的事业。对方辩友刚才说男主外,女主内,如果在一段时期内,让我当一个家庭妇男,我也是很乐意的嘛!”

第一,双方提问的难度都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并没有把对方置于很难回答的境地。反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是二辩陈词中关于“时空矛盾”的继续,企图以在同一时间和身处两地何以能兼顾来难倒正方。虽然提问的切入点是身边发生的事,蛮鲜活的,其实问题已经在陈词中亮过相,正方已经意识到这是对方的一个立论,可能会成为一个

问题,不会被突然蒙住。而且,第二个问题又被正方二辩一眼识破,明确指出“这是事业(辩论)与事业(考试)不能兼顾,还谈不上是家庭吧!”可以说,反方这两发子弹都白发了,没有击倒对手。而正方的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从设计来看还是挺精细的,带有一点连环计的味道,希望对方先回答“愿意”,接着问“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愿意,你去做,那么兼顾这个目的就能实现了呢?是不是说就可以兼顾了呢?”显然,正方有些一厢情意,反方怎么可能只说“我们愿意”,就此钻进你的圈套,让你舒舒服服“批”一通呢?

第二,与提问相反,双方回答却比较到位,既没有避开不答,也没有枉顾左右而言他,这可能与提问不是太难有一定关系。如:正方三辩问“你们愿不愿意兼顾事业和家庭呢?”反方二辩十分干脆地回答:“我们愿意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只是我们理智地看到兼顾这条路走不通啊!”不仅明确地回答了对方的提问,而且坚持了本方观点。

第三,反方提的第三个问题是“你们今天倡导可以兼顾,你们的社会价值何在?”提问的意思是明确的,但口气似乎要变一变。如果用“你们今天倡导可以兼顾,它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也许好一些。因为反方要问的是对方“倡导可以兼顾”的社会价值是什么,而不是问对方辩友的社会价值是什么。至于正方一辩在提第三个问题时说“既然你们说要进行分工和合作”,从反方一辩和二辩的陈词,以及已经进行过的盘问来看,反方并没有说过“要进行分工和合作”,这就有强加于人之嫌了。

本场的自由辩论比较精彩,正如荣广润教授在点评时所说“我想最满意的部分可能是这次的自由辩论”,并作了详细的分析。这里我补充两点:

第一,双方尽管分歧很大,争论也很激烈,但并没有死纠蛮缠在一两个问题上,话题相对比较广泛,整个自由辩论过程,段落也比较清楚,该转换话题时能及时转换。

第二,由于反方辩手多次作了较长篇幅的发言,以致早早用完了自己的时间,使正方有机会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三辩:现代社会事业和家庭我们必须兼顾吗?

正方二辩:当然必须。现代社会事业、家庭可能兼顾吗?

正方一辩:我们当然可能。现代社会事业、家庭可以兼顾吗?

正方三辩:为什么不可以啊!盲人教育家徐伯伦与妻子相濡以沫,终于等到事业成功的一天,这不是事业、家庭兼顾吗?

这里不由想起了若干年前的一场辩论赛,双方就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展开辩论。反方持“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立场。在自由辩论的最后阶段,正方二辩在本方时间已到的情况下,急速地向反方抛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请问你是保护者还是破坏者?”反方利用多余的时间作了如下发言:

一辩:难道人类不想成为保护者吗?

二辩:非不想,乃不能也。

三辩:那为什么人类不能成为保护者呢?

四辩:这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决定的。

三辩:难道人类愿意成为破坏者吗?

二辩:非自愿,乃迫不得已也!

一辩:那么人类将走向何方?

二辩:减轻破坏、促进发展、创造美好明天。

一辩:鉴于我方已充分阐述我方观点,请主席允许我们结束自由辩论。

反观本场比赛,正方虽然有多余时间,并且作了上引的一轮发言,但余下时间的4人次的发言就显得比较零乱,不得要领,给人的感觉是说了不如不说。

(三)

辩论比赛,说到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而且,人们更认同“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在辩论中,引用一定数量、不同类型、与辩题题旨相关的事实,能有力地支撑本方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论点。

在这场比赛中,正方列举的有名有姓的事例有:

李素丽用她那并不高明的厨艺为家人做出每顿饭;

居里夫妇把十一年的光阴与爱情投入到对事业的追求之中;

新凤霞和吴祖光夫妇事业上相互扶持,生活上相互照顾;

钱钟书和杨绛都是文学巨匠,结婚多年仍情浓似酒;

盲人教育家徐白伦与妻子相濡以沫,终于等到事业成功的一天;

邓亚萍世界冠军,可她依然带着父亲四处求医问药;

女足门将高红每到一处都给家里寄明信片、土特产;

世界冠军王涛兼顾事业和家庭。

这里有普通的工人劳模,有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也有著名的运动员。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从年龄层次看,老中青都有。正方用心良苦,也是有效果的。如果能在如此众多的举例后,进一步作出归纳和分析,也许更能支撑本方的观点,给观众和评委留下更深的印象。这里,不能不指出,在正方一辩陈词中阐述“现代社会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必须的”和“现代社会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可能的”以后,客观上,留下了一个问题,一片空白:“必须的”、“可能的”难道等于是“可以的”吗?反方一辩在开始自己的陈词时,正是从这里入手反驳对方的,指出“对方将‘可以’界定为‘可能’”,而“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可能’只能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并且进一步说:“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知道,贾府的焦大其实也是可能爱上林妹妹的。缘,原本妙不可言,谁知道两颗孤独的心会不会在人群中激荡出爱的火花?可是焦大可以爱林妹妹吗?明明不现实嘛!”反方的反驳是有力的、成功的。我以为“必须的”、“可能的”,从一般情况来说,是可以通过推理来确立的。但是,即使“必须的”和“可能的”论述得再充分,也不能推理出“可以的”。而“可以的”则必须更多地借助有分量的典型事例来证明。

反方举例从数量上看,没有正方多。他们分析了邓亚萍对乒乓球运动的“执著与专注”,认为不能再要求她兼顾家庭,又以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为例,说明“以有限的精力来兼顾家庭和事业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举出古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定从容”和当代“孔繁森选择青藏高原的义无反顾”后,强调指出“事实都证明,很多情况下,事业与家庭的冲突都表现为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同家庭利益之间的矛盾。只有舍小家顾大家,顾全大局,有所取舍,才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主旨啊!”在列举事实后对辩题作这样进一步的开掘是积极的,有意义的。

当然,对同一个事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以便维护本方的论点。譬如在自由辩论中,正方一辩说到:“新凤霞和吴祖光夫妇事业上相互扶持,生活上相互照顾,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反方一辩并没有否定这个事实,而是强调“那正是新凤霞和吴祖光夫妇非常理智、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事业、家庭无法兼顾,于是他们客观而有效地进行分工和协作,从而实现了事实和家庭的双拥有啊!”这一回合的小较量,显然反方占了上风。

在辩论比赛中,辩手常常会引用一二段名人名言,或吟唱一二句诗词歌曲,这既可以看作是论据的一种,也给辩词增添了文采,使比赛更有观赏性。所以,如果运用得好,往往成为比赛中的亮点。在比赛中,正方引用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诗句,很是贴切。只是二辩在陈词中,引用的“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两句,虽然诗本身的意境很美,但在此引用似与陈词内容并没有多大关联。反方除了引用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的那段话之外,还引用了两段歌词:“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找点时间,找点空闲,没事常回家看看”,颇有特色。但统观全场比赛,很精彩、很贴题的不是太多。我想,这是不是与辩手大都学的是理工科专业有一定关系呢?

(四)

本场比赛辩风很好,双方力争以理服人,以礼服人,争论虽然激烈,用词语调十分友好。在总结时,也没有像有些比赛那样,用事先制作好的大帽子诸如“思维僵化”、“装聋作哑”、“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等硬套在对方头上,而是继续摆事实、讲道理,坚持己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给大家留下了真诚、实在的良好印象。

反方三辩在总结陈词时有一段话十分精彩,他说:“面对这个辩题,我方正是想通过我们的辩论,使大家明白事业与家庭不可以兼顾的客观事实,让那些为了追求自己事业而对家庭充满愧疚的人们了却后顾之忧,从而风风火火地投入到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洪流中去,让那些为家庭默默奉献,为家人提供坚实后盾的人们了却自己心中的遗憾。正是因为你们的奉献,才造就了祖国的英才;正是因为你们的奉献,军功章上才闪耀着光辉。当家庭与事业发生矛盾的时候,让我们面对不能兼顾的事实,把爱心留给家人,把热心奉献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听了、读了这段话,我深深为之感动。是啊,谁不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要真正做到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难啊!要追求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事业与家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特别要敢于承认两者之间的对立,甚至会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出现不可调和的冲突,要敢于面对这一客观、严峻的事实,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追求。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