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在拜杨澄甫为师之前练过太极拳。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三年,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时,郑曼青体弱,同事刘庸臣教以太极健身。但只一月,便觉无趣而中断了。第二次在一九三○年,郑曼青创办中国文艺学院,操劳过度,甚至呕血,再次操习太极拳,不一月,病情好转,身体日渐强壮,于是坚持练习,两年间,那些力气十倍于郑曼青的人找他较量,好多次都为郑所败。
杨澄甫初对郑曼青只是泛泛而教,似有保留。但郑曼青一生多奇遇,因缘巧合之事常见。杨澄甫的夫人抱病垂危,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有见效,想不到郑曼青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杨澄甫感激不已,遂将他人未闻的口诀相授。
郑曼青诗书画底蕴深厚,对太极的见解自然不同于一般武夫。他将杨澄甫所传太极拳进行了改良,删繁就简,人称“郑子太极拳”。他说:“太极拳原仅有十三式,以沿传既久,架式增繁,练习费时,不易普及,余乃删减为三十七式。已较原有之十三式,增多廿四式。此亦因时制宜,勿以余著之简易太极拳以为简也。”
郑曼青的简易太极拳,强调了“美人手”,以尽取太极“柔”之精华。
郑曼青的拳脚功夫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抗战时在重庆应英国大使之邀表演太极的事。多年以后,亲历现场的杨门师兄弟邓克愚在为《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一书作序,追述往事:“赴大使馆表演太极拳术,适英军访华团在馆,悉少壮军官,意气豪迈,见曼青矮小而少之。予曰:君等皆身材魁伟,实力雄厚者,得欲与曼青一试手乎。众皆连声诺诺。其中孔武有力者,以安君为最,即趋前询以试法。曼青曰:悉如君意。乃于寻丈外,汹涌而来,攘左臂而揎右拳。曼青侧身左让其锋。则安君已颠仆数步之外,旋复攘右臂揎左拳,又从右颠仆如前状。最后变用双拳搏击式,向曼青迎头猛击,势殊惊人。甫见曼青头乍后仰,伸右掌于安君左腋下,扑之,则安君已两脚离地,仰后翻跌于寻丈外,迫至场边,骤见曼青飞步随之,迅提其臂,得不仰出场外,众皆惊喜赞叹。”
见此,余下的人都不敢上前和郑曼青较量了,纷纷请他表演,郑曼青即掤右臂作虚抱式。邓克愚说,谁能推动使他移步便算胜了。有人上来推,不能动,又上一人,并力推许久,仍不能使郑曼青移步。蒲君请郑曼青换一种方式表演,郑曼青便伸臂仰掌,说:“请固握予手掌,以力压之,弗使翻动,为胜。”又上来几人,三次握他的手,三次仰跌而出。
郑曼青又伸臂舒掌,请大家用力猛斫。那安君又上来,用掌大力击十多下,缩手而退。接着,蒲君也举拳连砍数十下,而郑曼青好像一点没有事情。蒲君能中国话,叹服:君之臂是铁否?
郑曼青精于太极由此可见。细思,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
在《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书里,郑曼青附录了一张表格,用自己二十年来身体状况变化,来阐述练习太极拳的妙处,于今仍有教育意义。如:二十年前——耳目平常,不耐久用,手腕少力,足心时痛,腰膝稍劳便痠疲。目前——耳仍平常,目至今已四十九岁,视力反胜于前,且能耐用,手腕加强,足心不痛,腰与膝虽日行山路百四五十里,连达三五日,未觉疲乏也……
郑曼青曾任中央军校教官,主持过湖南国术馆,教授、推广太极拳。一九四八年迁居海外后,更是以此为乐,创办时中拳社、太极拳研究社等,奔波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馆收徒,设班研究。
时至今日,郑曼青的“粉丝”已达数十万之众。有一位叫Wolfe Lowenthal的美国人,还写了一本《郑曼青教授与他的太极拳是没有秘密的》(There Are No Secrets: Professor Cheng Man Ch'ing and His T'ai Chi Chuan)的书于一九九一年出版,专门探讨郑曼青的太极拳之道。
在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园,有一处空地。据说,郑曼青常到此教拳练拳。“如果下午到树下的空地去找,还能发现清晨人们练拳时留下的痕迹,以及推手所画出的范围。”
郑曼青晚年撰写了《中华医药学史》《易全》等著作,总结自己医学拳术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