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想到呢,我刚走到河边,就看见一块经幡从那根绳子上掉下来,被风吹着在空中飘动,那些经文一会儿被阳光照亮,被我看得清清楚楚;一会儿又翻到背阴处,什么也看不见。我敬重刻在那上面的文字,所以,看着经幡在空中翻转,我的心很疼。一阵大风吹来,那块经幡被吹入河中,在水面上漂着。
一个喇嘛站在我身边。他跟我一样,把刚才经幡被吹落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在经幡落水的那一瞬,他的脸色骤变,双眼痛苦地闭上,赶紧双手合十,念起了我听不懂的经文。念了一会儿,他转身走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转身离去。也许是看到了苦难,也许是看到了幸福。我想到天性——在藏民族的天性中,许多东西都阐之未尽,接触世界这条河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被濡湿。我已经见过不少这样的藏民,我发现,信佛的他们,思想却向列子靠近。
这时,那块经幡已经湿了。它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被不温不火的河水弄湿了。而它看上去像个极其困乏的人,伸直了懒腰,躺在水面上。
一个人其实也是一块经幡,迟早要落入世界这条河水,变湿,变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活佛,但他又是一个“神魂颠倒”的浪漫诗人,也是一个按捺不住心中的那只“蜂儿”的情圣。他为了心上人,曾写下大量的情歌:对她一见钟情,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再见无缘,使我神魂颠倒。”“鲜艳的大力花儿,若用作佛前供品,请把年轻蜂儿,也带到佛堂里去。”仓央嘉措的风流浪荡是无拘无束的,藏民也对他表示出了极大的宽容。后来,他为了获取自由,以自杀威胁“第巴”桑结嘉措,“不自由,毋宁死”。再后来,随着佛教内部发生叛乱,仓央嘉措既无法获取自由,也无法再主持西藏佛教,终于在二十四岁那年遁入民间,从此不再露面。从此,他的情和爱随之也不被外人所知,尤其是六巴族人对他的敬仰,也终于像一叶飘落的经幡,落入混沌人世的河水里,不知去向……今天,当我们想起这位敢爱敢恨、视一切名利为虚无的活佛时,只感到他留下的那些情歌是那么美:“对活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他所寻求的东西,和别人不无两样。”只可惜他二十四岁就在一个过早出现的结局中永远遁入民间。他曾反抗过,甚至要放弃一切,只去爱自己的心上人,但都没有成功。最后,这位可爱的活佛也终于被他命运中的河水淹没了……
我所认识的另一个藏族朋友尚好,为了去拉萨与他的姑娘见面,任何东西都磨不平他的意志。他把一切都放弃了,最后被定为地位最低下的“强巴”。他过了一年艰辛的生活后,做苦行僧去了拉萨。他可能会找到那位姑娘,但最低下的“强巴”和苦行僧的身份注定了他一辈子都要吃苦。
敢为信念付出一生的人在西藏太多了,但他们的宿命却都是一样的,对现实放弃、放弃、再放弃;对精神追求、追求、再追求。我的心隐隐作痛,人是不可以没有精神的,然而,人只要精神,他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我在内心为仓央嘉措叹息。
一阵风吹来,我感到些许微凉。那块经幡已经吸足了水,开始左右摇晃,有些要坠下去的样子。它坠入河中,在水的深处,一定又会吸更多的水。然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又一阵风吹来,我想起了曾在这条河的上游看到过的一幕——那天的风也像今天这样刮着。我骑着那匹有气无力的老马向门士走去。转过一个山岗,我看见一个藏族老头跪在地上,向着同仁布钦的方向在叩头。他的帽子在一次叩头时掉了下来,他捡起来戴在头上,但叩下一个头时帽子又掉了。他把它捡起来,烦躁地在手上拿了一会儿,放在了身后的一块大石头上,然后,他接着叩头。过了一会儿,一场大风忽然刮起,他的帽子被风刮走,老头有些吃惊,起身追到山谷边,却早已没有了帽子的影子。他懊丧地哭了。他满脸挂着泪水,在山边徘徊,久久不肯离去。我无法再看下去了,默默离他而去。我在想,老头其实就在帽子被风刮进深谷的一瞬,被什么淹没了。即使他伤心地流下泪水,也只能算是一种挣扎,而这种挣扎几乎是徒劳的。
一个人在生命的河水中被浸得越透,他的灾难就越深,就要在肉体上承受太多的磨难。而由于他心中的向往与久久不曾改变的梦幻早己交织在一起,所以这种磨难几乎像把经幡刮入河中的风一样,无声无息,没有一点声响,但却不易改变。所有的人从内心和肉体都不会发出声响。“肉体”在这时是真正的无形的东西。拉丁文里有个词“Corpusdrlieti”意为“身体、肉体”,与“苦难”同义,可见罗马人对肉体的深刻认识与敬重。
我只能为仓央嘉措、那位喇嘛和那个老头暗暗地叹息。他们的天性都已经被苦难改变,而他们别无选择。
那块经幡己沉入河底!
王族,作家,现居乌鲁木齐。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图瓦之书》、《兽部落》、《逆美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