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问题

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安徽省司法厅和省律协的邀请,我来谈谈浦东开发开放问题。自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亲临上海,宣布了中央关于浦东开发和开放的决定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我了解,安徽省领导也非常重视和关心浦东开发开放对安徽带来的影响。浦东的开发开放问题,也是我们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参加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典活动之后,4月18日,向国内外正式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

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问题

1991年5月

应安徽省司法厅和省律协的邀请,我来谈谈浦东开发开放问题。这确实是当前重大热点问题。自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亲临上海,宣布了中央关于浦东开发和开放的决定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向全世界说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不但不会改变,而且步子将会迈得更大。一年多来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宣传姿态,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干。朱镕基以上海市长的身份在一年多时间内,先后三次出访美国、东南亚、香港和西欧,向他们宣传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关情况。市委书记吴邦国也参加中国经贸代表团访问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传来的信息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对浦东的开发开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如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希望在浦东建造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炼油厂,投资10~20亿美元,原油全部进口,成品油70%返销。还有一家搞供暖、供热、供冷气的大公司,希望把陆家嘴金融区三供全包给他们,资金全部由他们提供,我们出土地,20年后工厂交中方。凡中国已有的原材料,一律采用中国的,并尽可能地聘用中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等。

1991年春节前后,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等同志来沪,一致要求加快浦东开发和建设。要求浦东的起步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大胆一些。

据我了解,安徽省领导也非常重视和关心浦东开发开放对安徽带来的影响。安徽省卢省长向报界发表了“迎接辐射”的思路,这是完全符合中央战略决策的。因为浦东开发开放,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使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的经济,能比较协调地和世界经济接轨,促进这一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浦东的开发开放问题,也是我们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不少学者专门参与一些项目的调研和一些法规的起草等等,所以今天我讲的,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些最新情况。

今天我讲六个问题。一是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央重大战略决策;二是浦东新区概况;三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法规;四是上海证券交易管理办法;五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一年来进展情况和今后的任务;六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与长江经济带的形成。

一、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这一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上海城市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住房拥挤(人均2.2平方米的困难户尚未解决),交通不畅、污染严重,随着原材料价格不断调整,上海经济困难越来越大,1990年的财政收入,十年前就已达到,生产发展了,而收入连续滑坡,出现赤字。上海怎么办,怎么发展,出路何在?从城市发展上说,有的主张“摊大饼”。即市区逐步向四周扩张。现在就是走这条路。市区从30多平方千米——100多平方千米——200多平方千米。也有人主张建新区,而新区又建在什么地方?金山?浦东?直到1984年才作出定论,这就是反映在上海市政府上报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中,明确提出开发浦东这个问题。之后年年有动作。1985年2月,国务院在批复中提出,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策划新市区的建设。1986年10月,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又一次提出“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使浦东成为现代化的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两次指示,于1987年7月,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开发浦东联合咨询小组,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等一批老同志、老专家担任高级顾问,另有林同炎等一批海外知名人士被聘担任海外顾问。

1988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14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共商开发浦东大计。当时的市委书记江泽民在这个会议上,从总结历史经验的高度,阐明了开发浦东的必要性:“上海是世界闻名的都市,在本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带来不少难以克服的矛盾。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我们重视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来不及相适应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以致削弱了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对外对内枢纽的功能。这种状况当然不允许再继续下去,我们先后采取过多种办法来改造老市区,但耗资巨大而困难较多。所以又提出了结合老市区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市区的方针。”他强调提出,“上海作为全国最大、位置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应该更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发浦东,加快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新市区,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三大精神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成。”

自此以后,上海加速了关于浦东开发的前期研究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市领导多次去浦东实地考察,召开现场会。1989年10月,朱镕基市长在会见出席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预备会议代表时表示,要加速开发浦东,希望开发浦东在建设新上海中起战略作用,欢迎外商前来浦东投资。

1990年春节前后,邓小平、杨尚昆、乔石等中央领导先后到上海。上海市领导向他们汇报了开发浦东的设想,得到了老一辈的完全赞同。在他们的关怀、支持下,上海市于2月26日正式向中央写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报告,李鹏立即请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然后,姚依林亲自来上海,进行调查研究,帮助我们制定开发浦东大政方针。主要是讨论10条政策。4月中旬,李鹏总理又亲临上海视察工作。在参加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典活动之后,4月18日,向国内外正式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性决定。从此,揭开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崭新一页。所以说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至少进行了6年的准备,是很严肃的、慎重的决策。

(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浦东决定的主要内容

1.明确开发浦东的指导方针:

①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浦东新区350平方千米的开发,要一次统筹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实施。这样比较主动;

②引进项目起点和产业质量层次要高些,重点发展深度加工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③以外向型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国外资金;

④把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2.原则同意新区的总体规划设想。

辟通两条环线,形成五个分区。

内环线——从浦西的中山环路,通过南浦大桥进入浦东,通过张杨路,从杨浦大桥进入浦西,全长45千米,浦东8千米,相当合肥环城路的长度。环内面积120平方千米,内浦东28平方千米,规划人口350万人,内浦东35万人。

外环线——从江湾机场,经过大场机场,虹桥机场到莘庄,从长桥过江到外高桥地区过江,形成环路,全长89千米,610平方千米,内浦东260平方千米。

五个分区:以市中心的浦东部分为中心,向外开放式布局,形成各有侧重的综合分区。

3.提出了开发浦东的10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是以国内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行政策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为基础,增加一些浦东开发所需的政策。如允许外商兴办第三产业等,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面的新探索和新突破。

4.中央原则同意给上海以财力支持。概括为“一、二、三、四”。即八五期间,利用外资每年1亿美元;中央财政每年拨款2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贷款每年3亿元;人民银行安排专项开发贷款4亿元,总计70亿元人民币。虽满足不了但确实是极大支持。

(三)浦东开发的四个特点

1.开发规模大。350平方千米,目前国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都只有1~2个平方千米。从1989年建14个开发区完成开发总面积不到30平方千米;

2.发展要求高。阐明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世界、21世纪、现代化),要求把浦东新区建成具有合理发展布局、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捷的通讯信息系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城市。

3.建设任务重。建设五个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综合分区。区内建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40个万吨级泊位的新港区;建设军民两用机场和上海第二国际航空港;建设现代化的邮电通讯、水电煤等市政设施;建设10万吨等级的船台,形成自产上百万吨造船、修船基地;10平方千米的保税区等等。

4.资金投入多。区内原有1900多家企业的改造,大批新企业的开发,需巨额资金投入,初步估算,仅“八五”期间要350~400亿元。所以说,开发浦东是个跨世纪工程,需有几十年艰苦创业。只能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大体分三步:

第一步:“八五”期间为开发起步阶段。主要是编制规划,整理环境,积极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并建成5~10平方千米保税区。

第二步:“九五”期间为重点开发阶段。外高桥地区综合开发要见成效,并继续建设区内骨干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形成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的大格局,为以后打基础。

第三步:2000年后的二三十年时间为全面建设阶段,使浦东能成为适应国际性城市及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区。

(四)开发浦东的伟大意义

1.开发浦东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海自1840年成为国际通商口岸以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很快从一个小渔村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但由于黄浦江的天然屏障,长时间来,城市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浦西,大大限制了上海功能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等都是沿河两岸发展。开发浦东将使上海变成跨河型城市,黄浦江成为上海内河,浦东浦西珠联璧合,使上海城市更趋完善。

2.开发浦东是加快上海振兴的大动作。进入90年代,上海面临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双重挑战,以及新旧体制转换所引起的双重困扰,上海面临着衰落还是振兴的关键抉择。而浦东开发将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加快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出经济“低谷”,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大动作对鼓舞上海人民士气产生巨大影响。

3.浦东开发是进一步树立对外开放形象,推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一百多年来,与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浦东开发开放不仅可以振兴上海经济,而且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二、浦东新区概况

(一)关于投资环境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要大量引进外资。那么投资环境怎么样是首先要考虑的。对投资者来说,受资国的政治经济稳定性,销售市场的状况及可望增长的预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一般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当前政治经济状况总体看法认为,发生了积极变化,投资环境有明显改善。但认为我国经济不够景气,政治前景不明朗,对投资采取保守态度。这当然有待我们国内工作搞上去。从投资硬环境讲主要指基础设施、水、电、煤气、能源供应、交通状况、通讯业等等。当然还有居住条件、学校和医院设施等等。从投资软环境来讲:

一是优惠的、配套的、可操作的持续的政策法规。浦东开发这方面是有成效的。9个法规出台说明了这一点。但外商对内部规定(所谓“红头文件”)很头疼、不透明。税收优惠对鼓励外商投资能否起到足够的刺激作用,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长期投资在头几年往往毫无盈利可言,因此税收优惠能起作用很小。同时税收优惠会将生产能力从邻近地区抽出,引起这些地区经济活力下降和税收减少之可能。但优惠的税收政策,毕竟还是具有吸引力的。

二是指灵活的劳力市场及劳动力的素质。我国因工资水平低有竞争力,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也较低。劳力市场没有开放,在国际比较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是指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外商批评我们有官僚主义,办事手续繁杂,所谓一个图章一个窗口也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当然,外商肯来上海投资,也看到了上海基础设施相对较好,金山码头是现成的,上海有自然科学专业人员和社会科学专业人员各40万人,有搞大工程的能力。随着配套政策、法规出台,投资环境将会日益改善。

(二)浦东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

浦东新区近似一个三角形:南面为川杨河,东西向,全长29千米;东北边为长江口的西南岸,全长30千米;西边是黄浦江,长约35千米。

浦东新区目前分属上海市的川沙县、上海县、南市区、黄浦区、杨浦区管辖。面积35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40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目前上海市区(324平方千米)还多些。1988年经统计,有人口111万人。

浦东作为新区来开发,地理上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浦东处于上海的东缘,与上海中心城区仅一江之隔,大部分面积离市中心只有几千米至十几千米。

2.浦东面积较宽,足供上海城市发展后几十年用地需要,从南到杭州湾,还有1000多平方千米,发展余地极大;

3.浦东几面环水,岸线较长。仅长江口岸的外高桥地区,就有可用岸线十几千米,其中深水岸线有数千米,可建一批万吨级泊位,便于与各国交往。

浦东现代经济发展已有80多年历史。目前有工业企业1930多家,其他企业1000多家,职工38万人,著名企业有高桥石化公司、上钢三厂、沪东造船厂、上海造船厂等,有103家三资企业。3.42亿元基金、500万元以上10家,美、法、英、日、加、澳、新,香港占50%,如联合毛纺公司、3M中国公司、耀华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年产值达100亿元左右。石化、造船、冶金、建材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直接出口13亿元,利税20亿元,占上海市1/10。已有公交环线35条,对江轮渡线16条,隧道2条,沿江有码头78个,万吨级泊位32个。

(三)浦东新区规划信息

川杨河以北350平方千米地区内,规划城市化地区203平方千米,人口200万人左右;非城市化地区规划人口35万~40万人。参照“多中心开敞式”的规划布局结构,在城市化地区形成五个多特色、相对独立的综合区:

陆家嘴花木社区,28平方千米,32万人,金融贸易区,位于浦东新区中心,与浦西外滩一江之隔。是浦东各类交通网络的枢纽。今后将发展金融、贸易、办公、信息的商业中心(中心商业区——CBD)。已成立了一个开发公司。

庆宁寺金桥分区,31平方千米,45万人。是一个出口加工区,距陆家嘴贸易区9千米,距外高桥保税区10千米,已成立开发公司。

外高桥高桥分区,73平方千米,32万人。保税区,位于新区东北部,已成立开发公司。

以上三个区是市级重点先行开发区。

周家渡六里分区,40平方千米,43万人位于新区的西南角。

北蔡张江分区,31平方千米,45万人。规划中的高科技园区。

三、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关政策法规

开发浦东是个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但其中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工作就是制定、公布有关政策、法规,为外商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浦东开发起步工作之一就是从抓制定有关法规入手,浦东开发办从5月初挂牌开始,立即着手进行法规起草工作。仅用了3个月时间,第一批9个法规已于1990年9月向国内外公布,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些法规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开发浦东10条优惠政策和国家有关鼓励外商投资的法律,以及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关政策制定的。

(一)中央10条优惠政策内容

1.有6条涉及税收政策的优惠,例如:所得税减按15%税率计征;进口生产用设备原辅材料,运输车辆、自用办公用品及外商安家用品,交通工具,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等;

2.允许外商在区内兴办第三产业,如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允许兴建机场、港口、铁路、电站等能源交通项目;

3.设立保税区,允许从事转口贸易等;

4.对中资企业按新区产业政策,实行区别对待方针,符合产业政策的可优惠;

5.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使用权50~70年;

6.新区新增财政收入用于新区进一步建设。

(二)中央10条政策目前落实情况

已有6条正在执行,4条目前还是纸面上东西。

已执行的6条指:4条是税收政策,已完全执行,1条是金融外资,设立外资银行,1条是房地产,土地批租,也已执行。

4条基本上还是纸面上东西:

1.外商投资经营的商品零售、批发行业等,在法律上未具体化,如外商要在浦东办超级市场怎么办,外商投资1000万元办超级市场,其影响可能比投资1亿元办工厂还要大,这个问题涉及商品进出口、价格以及使用货币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报外经贸部、商业部,甚至国务院批准。所以在这方面很难形成法规性文件,只能通过个案处理。

2.外商在保税区的内贸权,中资企业在保税区的外贸权问题。尤其是后者,仍是个突出问题。中央目前正在外贸部进行治理整顿,外贸权问题管得较紧。

3.外商在浦东新区搞港口问题,中央规定,对其所得税,前5年免征,后5年减半征收。这从政策上讲是优惠的,但迄今为止,没有外国人来中国搞港口。问题是港口的管理体制。港口是港务局管,运输又有运输公司,仓储又是另一个系统,都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体制,如何统一?

外商提出,自己搞了港口,自己再搞船队,可以不可以?也就是说用自己的大船到浦东,再用自己的小船到中国各港口、码头;

港口定价是交通部统一的,外商要自己搞定价,定价比我们高10倍,是否可以?

新港口一施工就是3~5年,外商提出想新老港口绑在一起,统一经营,搞合资、合作,是否可以?这么搞,与国务院现行规定有矛盾。

4.第8条规定,对区内中资企业,将根据产业政策,实行区别对待方针,酌情给以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对此,中央财政部采取逐个核实的政策,把门基本关死了。

(三)9个法规有2个不同层次

有3个是中央有关部门发布的:

一是《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二是《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由财政部发布;

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管理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发布。

有6个是由市人民政府发布或批准的,也都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和认可。

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有3个:

《上海市鼓励外商投资浦东新区的若干规定》;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办法》;

《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地管理若干规定》。

由市政府批准的也有3个:

《关于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上海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办法》;

《关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导向和投资指南》。

这些法规把国务院批准的10条政策具体化,使浦东新区在开发起步阶段,外商投资可能涉及的有关政策问题,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些法规内容十分广泛。综合反映了浦东开放、开发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有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力求能综合体现新区的有关要求,使外商办事更方便。

这些法规体现了浦东新区的基本特点:

它是以法规、规章形式,肯定了浦东新区内设定的保税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对外开放区域,外商在这里可以从事港口仓储业务、出口加工业务、贸易和转口贸易业务以及配套的金融服务业务。因而将是国内开放度最大的一个保税区。

保税区,是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别称。它产生于自由贸易空前活跃的18—19世纪,风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势头至今不衰。保税区通常是辟出一块十分易于管理的边境区域,按“境内税外”原则,通过前门开放,后门关住,减免关税的方式进行管理,外商在这一区域内经营活动,初至贸易仓储,转口贸易,中至加工制造,大至银行金融,均可进行。唯一条件是一切经营活动都须是两头在外,全进全出的。保税区又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四)第一批法规的三个特点

一是,在总结11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11年来,全国已有5个经济特区,27经济技术开发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200多个县市的开放和开发。浦东新区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有一系列新、特、独立处,如:

1.设立保税区,保税区在总结了国际上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保税工厂、自由贸易区和科学工业园区的经验基础上,在浦东新区划出10平方千米的区域,形成“不特而特,特中更特”的格局,成为全国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区域。

2.不仅要鼓励建立产品出口企业,同时鼓励设立进口替代企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允许新区设立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或财务公司。

4.允许外商兴办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零售业,这在国内也是首次尝试。房地产、证券交易等等,第三产业综合开放。

5.鼓励中外企业成片开发经营土地。法规规定,一般土地使用权转让最高年限为70年,从对成片开发的土地使用年限可根据用途确定。使用权出让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投标、拍卖、协议等。

6.简化审批手续,设立外贸企业根据国际惯例一般为3个月。浦东新区规定从项目建议书审核到核发营业执照一共为72天,比3个月还要短。(至于一个图章一个窗口是形象说法,一起联合办公是可行的。)

二是,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形成法规对投资的导向作用。

新区产业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五项原则:

1.有利于吸取国内外资金和投资;

2.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3.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4.有利于浦东浦西产业互补、协调;

5.有利于上海发展成全国多功能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新区鼓励发展的主要产业有:

1.能源交通——电厂、油气开发、港口码头、铁路、公路;

2.城市基础设施——煤气、水、道路、邮电通讯、环境保护等;

3.扩大出口和进口代替行业——法规列出35大类工业(电子计算机等),特别是未来世纪的三大支柱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微电子工业和生物工程工业。

三是,维护国家主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对外开放首要前提是维护国家主权,法规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明确了国家主管机构对外资企业的审批权限。从区县局(500万元以下)到市外经贸委、外资委(500万元~3000万元),直至中央外经贸部(3000万元以上)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2.外高桥保税区将设立管理委员会实施统一管理。

3.明确在浦东新区限制或禁止发展的产业。

《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文件中所规定的项目;工业“三废”严重,且治理后又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的行业;

这里讲的“环保排放要求”依据是三个方面:

一是新区自己确定的环保目标,能达到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二是国家和上海市发布的有关新扩改企业、三资企业建设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设计、施工、投产)制度的要求;三是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等。涉及黄色、丑恶、迷信活动的行业和涉及国家安全或有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也在禁止之列。这种用法规明令禁止的方式,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的一个新的特点。

四、上海证券交易管理办法

这可以称第10个法规。

1990年1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接着于同年12月19日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是与开发浦东相适应的,在资金融通领域中所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

证券市场在中国大陆已中断了多年。解放前上海就有证券交易所。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是投机倒把的场所,尔虞我诈,买空卖空。其实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国际上所谓资金流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贷款、投资(三资企业)贸易、证券交易,特别是后者。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形势下,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中国经济要与国际经济接轨,这就必然要发展证券市场。1988年4—6月全国有61个大中城市首先允许国家债券(国库券)进入流通市场,相应建立了一批证券流通机构,如证券公司、专业银行证券部、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目前全国这类机构已达500多家,专业公司30多家。

我们这里讲的证券主要指:

1.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在证券交易中唱主角;

2.公司债券,如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股票,目前在上海上市股票有7家,总数达20亿元,大头是电真空。

由于几十年来,没有证券交易行为,所以,绝大多数市民心目中对证券交易概念和运行机制的知识几乎等于零。购买公债是由于要完成上面交下的认购任务;购买公司债券则是为了储蓄,得到比银行利息高的利益,而购买股票则更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例如电空真事例,面值100元的电空真股票1990年5—6月间上升到400多元,7—8月更暴涨到600~700元,最高时达800元左右。9月初下跌,10月初猛跌到400元左右,短短几个月内暴涨暴跌,其中既无政治因素,又无企业本身盈亏因素。所以,可以认为是从事股票交易者的人为因素和市民缺乏股票知识所致。上海有个杨百万,他看准了公债市场中流通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利用地区差价,赚了上百万元的钱。所以加强证券交易市场的管理和立法,促使其健康发展就成为十分必要了。

《上海证券交易管理办法》一方面也是出于这种形势的需要。目的在于鼓励开放,如允许柜台交易,也允许交易所交易。既允许双方洽商转让价格,也允许多方面按竞价买卖方式进行交易。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加强管理上,例如:

1.发行股票需有连续两年零三个月盈利报表;

2.只准现货、不准期货交易;

3.禁止场外交易;

4.所有经营证券机构必须加入“同业公会”。

我们的证券交易与国际上比,仅仅是起步,是初级水平,目前只能如此,如不允许外国人参与,没有经验。外商参与极易被人操纵引起混乱。只能一步一步来,但毕竟有了一个开端。1990年10月14日《经济日报》上有一篇文章,说上海又成为全国证券交易中心。其实,数额也是很小的,但已可看出其在活跃经济、吸收游资等方面的作用。

五、一年来浦东开发开放进展情况

简要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布出台了9个政策法规,正在制定实施细则,1991年将陆续出台,使浦东开发各方面工作都有法可依,增强投资者信心。

2.金融先行,一批中外金融机构,已在上海落户。其中中资金融机构9家,2家合资财务公司和1家合资银行。受理了6家外资银行在沪设立分行等。

3.3个重点开发小区正在启动。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3个小区首期启动面积近10平方千米。

4.10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和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即两座大桥、道路建设、新港区及水厂、电厂、煤气厂、合流污水治理及通讯工程等等。

5.编制新区规划。

6.接待国内外人士来访及项目洽谈等等。

浦东开发一年来出现的独特之处:

1.先公布法律,后实施开放

浦东开发办5月初挂牌后,只用4个月时间,出台了9个法规,这方面我们借鉴其他特区成功经验。从几项法规来讲也是这样,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8日公布的,当时全国只有一家合营企业在深圳(中波轮船公司等不算)规定明确,国内外反响大,为以后合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情况就不同了,尽管在80年代初,中外合作企业在广东迅速发展,占广东整个外商投资企业70%,但《中外合作企业法》迟至1988年4月才公布,使合作企业长期来无法可依,发展中五花八门,问题不少。所以在制定该法的实施条例中难度很大,至今尚未定稿公布。所以有同志建议:将浦东新区改为浦东经济特区,因为特区的一些政策浦东几乎都实行。

2.重视规划建设管理

新区350平方千米,与浦西相仿,但市区面积只有30平方千米,农村占90%多。不进行事先规划,要造成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开始就重视规划建设。9个法规中有一个就是讲规划建设管理的。根据这个管理办法,就区分城市规划区(177平方千米)和发展控制区(173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分成5个小区,先确定3个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中又确定一期的开发面积。如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一期开发面积确定为3.28平方千米。3个重点开发区成立了3个公司,他们将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采取招投标、协议和批准3种方式进行开发。

3.狠抓基础,交通先行

上面介绍的浦东开发“十大基础”工程已陆续上马,“八五”期间大部分要完成,尽管投资巨大,(200亿元)但非搞不可。这些项目看来国外投资者兴趣不大,主要靠自己,靠世界银行、亚行等贷款。这是“硬环境”。10个项目中交通占一半,这是由浦东独特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下一步将使这些交通干线延伸到发展控制区,为全面开发创造条件。

4.发展三产,突出金融

浦东开发重视发展金融、外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克服历来存在的“重生产,轻流通”的偏向。浦东开发办副主任黄奇帆曾说:“浦东开发应是金融业迅速发展并为新区提供资金来源的过程。几十年后,它开发成功的标志应是看上海是否真正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这话是有道理的。

一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但90年代开发浦东需资金超过1000亿元。目前国际形势对吸收外资不利,国内资金也短缺,但民间存款高达7000多亿元。所以有的专家建议在新区全面试行企业股份制。包括外资、大中型企业等。这样上海证券交易才能健康发展。当然,为此要尽快出台公司法、票据法、银行法等全国或地方性法规。

5.外高桥保税区是特中有特

外高桥保税区是个封闭式综合性的对外开放区。它是我国除海南经济特区以外,开放度最高的一个区域。今后趋势将发展成一个社会主义政治统治下的一块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保税区具体目标要真正做到“一线(对境外)开放,二线(对非保税区)管住”。到目前为止,包括海南、沙头角出口加工区都没有真正做到。专家们建议,为了平等竞争,在区内中外企业都应一视同仁,享受同等优惠待遇。并把保税区改为自由贸易区。

六、浦东开发与长江经济带的形成

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上,李鹏提出:“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对于充分发挥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优势,带动这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我们应当集中力量办好上海浦东开发区。”

根据中央的战略决策,开发开放浦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振兴上海经济,使之与90年代经济发展和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相适应;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内的辐射力,促进和带动长江两岸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浦东开发的目的就是使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的经济,能比较协调地和世界经济接轨,全力地促进这一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在90年代出现新的突破。

基于这种共识,所以浦东开发也引起国内各省市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一年来,几乎全国的所有省份都派出了高层次领导率领的代表团来上海,考察浦东,商谈合作。长江沿岸各省当然反映更为积极。如江苏省率一阵营强大的代表团考察浦东,并与上海方面商谈在浦东投资建立外向型企业、国际贸易机构等项目;浙江省召开全省会议,提出“乘浦东开发之长风,与上海比翼双飞”。紧接着,省长亲自率团赴沪考察、会谈。安徽省领导沿长江考察一周,决定重点开发安徽境内406千米的长江经济带——即长江流域皖江段。省委在芜湖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制定了“抓住时机,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总的战略方针。安徽的同志认为,浦东与过去定的几个特区不同的地方,就是离安徽近,因而影响也会大得多。既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遇,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我认为安徽的领导是很有远见的。

长江沿岸的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也纷纷率团考察,成立机构,系统研究浦东开发与自身的关系,作出了一些果断的决策。

长江流域各省市这些不寻常的反映,至少说明以下三点:一是由于长江航道连接作用,他们之间经济联系,比其他省市更为密切;二是它们经济发展趋向上是共同的,都希望沿江而下,通过上海向外发展;三是都希望有一个实行新政策,新体制的上海,能为各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的上海。而浦东开发正与此相吻合。

以上反映了浦东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形成的内在联系。这是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浦东开发进展,一旦新区初具规模,将通过以下几种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形成:

1.窗口示范作用。三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先进管理经验——上海老市区企业中起作用——进一步扩展到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

2.体制影响作用。新区实行类似特区的新政策,新体制,市场发育机制将比较完善,这将会形成冲击波,冲击上海,冲击长江流域各地区。那种原先以行政壁垒为特征的地区联系将弱化并可能最终解体,形成新的地区经济关系。

3.基地吸引作用。新港区、保税区将促进上海经济的外向化发展,并为长江流域各省市“借船出海”提供服务、渠道、信息等条件。

4.桥梁联结作用。浦东开发将促进上海金融、商业、外贸、科技、信息等产业的进步,促进上海为多功能的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力将大为加强,从而进一步吸引长江流域各省市,横向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如果浦东开发这一支点,终于成功地牵动了上海——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改革和开放,催化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成,那么它的影响将是举足轻重的。

整个长江流域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将近4亿人口,工农业产值占全国40%,联结98个大中城市。这样的经济带能否最后形成,取决于:一是浦东开发在各个阶段上获得成功,它的效应(浅的和深的)得以体现;二是这是个跨世纪的工程,不能指望在几年内就完成。

但浦东开发区确实为“长江经济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长江经济带”过去为什么难以形成?主要一个原因是在产品经济惯性作用下,缺乏活力和生机。市场发育不全,横向联系阻隔。各省市均以地域为界,关起门来发展自己的小天地,大而全,小而全,高速度,低效率,结构同化,经济效率不断下降。原因在于:一是体制方面切块财政,金融、外贸、户籍管理;二是地方功利主义。

所以,大家都寄希望于浦东开发,通过它的成功,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形成。

当前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1.关于中资企业,各省市资金怎么引入,如何提供优惠政策。光想到外商一头(当然是主要的)是不够的,当然不是像深圳那样起步主要靠中资的投入。但目前形势也不理想。

2.新区的体制,管理机构,应从一开始就要不同于浦西,要以崭新的面貌出现。目前市里有一个开发办,下面三个区,两个县各有一个开发办,川沙大部分属于新区。县的建制还要不要?会不会形成利益的冲突。目前办事都还要跑各委办局,一个衙门也少不了,怎么提高效率。可否考虑新区脱离三区两县,形成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实行新的管理体制。

3.在开头几年,中央财力支持似应更多些,目前外商来新区,看的多,谈的少。为什么?首先是基础条件不理想,即这些项目对外商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因为它们无法给他们带来高额利益。目前资金缺口很大,钱从何处来,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

4.浦东开发与浦西改造如何结合,相互促进。浦东的某些政策如一点不涉及浦西,行不行?如工资政策,一个上去了,一个原地不动?目前资金还须依靠浦西提供。

以上的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