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代会上的补充发言
各位代表:
在十三大即将召开的前夕,在深入贯彻中央18号文件,开展教书育人的大好形势下,学校首届教代会召开了。这是全体教职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代表学校向大会、向代表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大会的报告已经印发给大家了,不再在会上宣读。各组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向学校提出各种批评、议论、意见和建议,很有水平,很中肯,说明代表们态度非常认真,这对学校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现在,我想就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个补充发言。
一、关于对当前学校形势的看法
学校这两年的工作是有成绩的。教学科研方面,如一部分新课程的开设、司法部外语,民法两门课的统测,名列前茅,几十项科研项目的获奖;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学潮中是一次考验,说明这支队伍是有战斗力的。学生总的表现是好的,经过评定职称,人心更为团结向上……后勤方面这两年铺的摊子大,上的项目多,学校有形的变化是明显的。从这三大块来看,学校的工作都有进步、有发展,势头是好的。尽管我们面对的问题还成堆,但基本方面应该肯定。这些成绩是大家干出来的。肯定这一点可以鼓舞我们的士气,增强我们的信心。而且还应看到,学校工作有其连贯性,不少工作是前几年打下的基础。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教学改革如何深化,加快步伐是个大问题;
管理水平低下,工作效率不高,在各个环节都有表现(有些关系尚未理顺);
教书育人从思想到行动如何落实,坚持下去,尚是一个大课题。学期初,专题进行了研究,我有个发言,这里不再重复了。
对存在的问题如果大家思想认识统一了,会后就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去解决它。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有好的愿望,认真去干,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二、关于学校发展方向
“七五”规划第一稿写于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公布后不久,以后经过几次修改,今年初院咨询小组又专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又改了一次,这一次征求教代会意见后原则定下来上报。当然规划对一些重大问题没想到或想得不够,要弥补,如图书馆工作,教书育人等。要说明几点:
A.学校规模多大好?
3000—4500人,还是更少些?
更少些,至少在“七五”期间达不到3000人,一般只能达到2400人。原因是:
1)学校场地小,“螺蛳壳”,从实际出发,无法扩展。200亩地按定额只能招2000人,挖潜力增加20%了不起了。
2)国家财力、大规模投资不行,再建些教师、学生楼以及教工宿舍,但另办分校有困难,办学条件可以得到一些改善。
3)政法专业,上海高校招生已占总数3.5%,全国超过2%加上成人教育发展快。这个专业正由短线变为长线之中。
学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是以数量求发展,而是以质量求生存——“以质取胜”。
B.办学特色问题。
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全国这么多法学院系,过去就是一个专业——法律。这几年才分成几个专业,而且有越分越细的倾向,是否科学,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学校教学、科研力量相对较强的为刑法、法制史(中、外)、两个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青少年犯罪)以及环保、保险、金融、刑事司法等等,各方努力,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甚至形成学派。从发展前途看,国际法和经济法处于有利的地位。上海要形成几个中心,非常有利于这两个专业的发展。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这两个专业发展也十分有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发展自己的专业。
C.关于第一流。
刚到华政接受院刊记者采访时讲的。当时是作为一种志向,奋斗目标来想的,并没有想得很细。作为努力方向,可以分几个层次:
全国政法院校中第一流(不是第一名);
全国1061所高校中第一流;
世界法学院第一流;
我们现在要做一个工作,研究兄弟院校、国内外同行的一些基本数据,进行比较,看看我们处于什么位置,不仅是数量,而更是质量。
华政要成为第一流的学校,在五年内,教学上要达到三个目标,也就是要改变三个没有为三个形成:
(一)要真正形成一支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是深入教改的最基本条件。
目前,不论是教师年龄、专业知识、职称结构还是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还有不少问题,有待逐步调整、充实、提高。我们将在这次职称评定的基础上实行聘任制,就是促进师资建设的一个步骤。要通过定岗定编、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拟定师资建设的具体规划和措施。
(二)要在不断总结、调整基础上形成一套符合法制发展,又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
分专业是前年刚开始,也是建国以来法学教学的新事物。我们目前采用的是过渡方案,要通过实践,不断进行调整,又要通过调查、预测,反映专业发展的前景,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到底我们政法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这样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这些都是要通过实践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到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同志们目前的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探索。
(三)要形成华政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
这是我们进入第一流学校行列的标志。没有特色、没有优势,第一流就会成为空话。
我院现有四个专业,要从我们的教学基础出发,充分利用我们地处上海和华东的条件,切实地研究一下,我们这些专业除了与其他学校具有共同点外,还应有自己的什么特色;同时,要对自己的专业、学科作些分析、比较,看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如何确定和发展这些优势。
这是我们在“七五”期间教学工作总的想法,亦是办成第一流学校的思考。具体问题和工作很多,有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
三、关于深化改革问题
高校改革落后于经济、科技改革。到目前为止,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的条件还不成熟。
总体改革指:
学校成为真正的办学实体,有较大的自主权;取消用行政手段划分重点与一般学校之区别,每个学校有平等的招生、经费、基建等权利,真正实现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上学交学费(上学来之不易);毕业不包分配(不努力就要被淘汰);把学校办的“小社会”交给大社会,学校集中精力抓教学;真正实行人才流动(现在聘任制不完全的)。
目前改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去探索、去实践。但有多种制约,曾上报一些打算,却实现不了。
1.增强三个意识: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高校改革关系: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意识;
B.政体改革——建设民主政治与高校改革关系,民主治校,民主办学、教学民主、科研民主、管理民主,校方民主——公开,接受监督的民主意识;
C.坚持两个基本点与学校改革关系——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作为目标,增强教书育人意识。
2.要把联系实际,面向实际,作为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此,要强调实践环节,强调横向联系。
3.改革课程设置,改革知识结构:可考虑增设行政法、自然科学常识、社会学、美学、比较法,并强化外语。
四、提高管理水平问题
管理水平问题、工作效率问题,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上任就明确提出来了,问题的解决是要花大力气的。
这个问题的表现可以摆出很多很多:
1.要抓制度,有章可循,理顺关系,解决扯皮,把各种制度订出来,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2.从严治校,对学生严,应先对我们自己严做起,才能给学生做出榜样。
3.搞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制定岗位责任制。
从后勤管理讲:
一是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搞好校园绿化,改变脏乱差局面。
二是抓好建房、解决后顾之忧。进人要从严控制,原则上近期不再进新人,力争内部调剂。在国家财力可能下,力争多建房。
关于上次分房遗留问题:
党委领导是重视的,整党中已专门组织了群众性调查组,清查了几百户,有问题10来户,突出的几户,不宜扩大矛盾,问题一定要解决,领导亲自出面做工作,难度较大,涉及原有领导不宜公布。
重要的是在今后分房中吸取教训,搞好分配。
五、几点希望
教代会召开,全校关注,学校党政领导要支持教代会开展活动,自觉地接受来自群众方面的监督。
1.珍视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每一位代表的积极作用。教代会应成为党委、行政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能经常反映大家的要求、希望(口头、书面)。
2.要抓教书育人的工作,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人才,靠全体教职员工通过教学、管理、服务去实现。围绕这一中心,有很多事要做。
3.你们都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要依靠大家,对今后工作不仅要批评、议论,更需要提建议、出主意,通过各自的工作去实践,领导拿不出现成的方案,靠大家去创造。
4.十三大即将召开,这是一次研究深化改革的大会,会后要认真学习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教学改革的深化问题。
希望大家珍惜当前大好形势,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开好这次会议的实际行动,搞好各项工作来迎接十三大的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