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楹联常用句式
有人说,楹联是“两行诗”。的确楹联的句子虽不如诗歌那样或五言、或七言整齐划一,但和诗句一样要讲究节奏,要追求意境。
所谓节奏,本指音乐的高下缓急。《礼·乐记》说:“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曹丕把音乐上的节奏借来比喻诗文句子的结构单位,他在《典论·论文》中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汉语中有单音词,也有双音词。人们造句时多以两个音节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由双音节同单音节交迭相接,组成更大的节奏单位。一定的节奏就构成一定的诗文的句式。楹联的句式不如诗歌整齐,楹联句式更多地接近于骈文的句式。现在分别谈一谈各类常用句子的节奏特点。
一字句
一字句极为少见。西湖岳王庙秦桧夫妇跪像有无名氏题联云: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这是一种用对话形式构成的特殊楹联,有点像审判台上的供词,开头用一个叹词对一个象声词单独成句,构成一种特定的情趣。这种一字句在谐趣联中偶或用之。
在楹联句子中,有一种形式用得较为普遍,这就是词中常用的“一字逗”。
一字逗或称领字,小令词尚用得少,到长调慢词则大量出现。这种特殊的句法本是为了词序的调整或省略的需要而将句中的某个虚词提到句子的开头,如:尚岩花娇黄半吐=岩花尚娇黄半吐渺平芜烟阔=平芜渺烟阔
一字逗多是虚词。常用者如“但”为但有、但见、但觉之意,“更”为更有之意;“尽”为尽有之意;“甚”是为甚之意;“空”为空余之意;他如“正、又、渐、乍、尚……”可以类推。有些动词也用为一字逗,如张孝祥《六州歌头》“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刘克庄《沁园春》“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等等。常用的动词还有对、望、看、叹、算、料、怅、恨、怕、问等等,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版)载之甚详。
楹联中的一字逗用法与词中相仿,词中的一字逗大都用在四字句前,楹联中亦复如此,兹举数例:
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
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
(马续常岳麓山云麓宫联)
看莺莺恋友,燕燕呼朋
当个个铃声,层层幡影
(无名氏嘉定花神庙联)
更江流如带,万脉朝宗
况风急类涛,群声应响
(无名氏衡山祝融殿联)
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
看从此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才
(俞樾杭州仓颉庙联)
在短联中一字逗不多用,长联中用一字逗几乎成为风尚。
二字句
二字句在对联中用得也不多,有些地方春节之时于门上贴两块菱形红纸,每边只书二字,有如纸书桃符然,但这种现象殊不多见。旧传的“时古对类”中有二言对例,如“太乙、长庚”、“谷雨、花朝”、“枫骨、桂心”、“葵足、藿心”之类,但独自成对却很少。有的人把下列联中的二字断句处算作二字句: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千头、百头、万头
十口心思,思国,思民.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其实,两联中的二字点断处都不能构成二字句,前一联可视为六字句的三个节奏,后一联可视为七字句中的两个节奏。如要照上述的断句逻辑,则“十口心”和“寸身言”都可以点断为一字句子,所以还是不点断为好。
真正独立的二字句如窦兰泉所撰岳阳楼联中有句云: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
杭州岳王庙墓基上有一联中云:
史笔炳丹书,真耶?假耶
基门萋碧草,是也?非也
一字、二字自然要单独成为一个自然节奏,一二字节奏是构成三字以上句子节奏的基本单位。
三字句
三字句是对联用得极多的一种句式,其节奏形式为一二和二一两类:
天—浩浩日—融融
桃—灼灼柳—依依
世外—人天下—事
潮水—落浮云—长
有些长联中往往用三字句排比铺叙,尽量发挥联意,如齐彦槐挽陶澍联中上下各用两个三字句,分别铺叙陶澍的品格和政绩:
敬宾朋,体僚属
拯灾黎,化枭徒
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晚年隐居大龙山下,自筑碧山书屋,撰联其上,联句几乎全为三字: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极言书屋风光秀丽,下联夸赞书屋藏书之丰富。十六句三字句如镜头转换,美不胜收。
三字句中多虚字对,如俞樾杭州仓颉庙联出幅有“秦而篆、汉而隶”,对幅有“江为襟,湖为带”;无名氏衡山南岳大庙联对幅“尧之封,舜之巡,禹之郡,王之畿”四句,形成本联自对。虚字对的三字句有一类常放在四字句前,有的领起后面的几个四字句,功用有如一字逗然。如孙髯昆明大观楼联中:
……梳裹就风鬟雾鬓……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卷不及暮雨朝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无名氏撰云南大理中和寺联中也有这样的句子:
最难忘:郑回残碑,阿南烈炬,状元写韵,侍御游踪
况更有:苍山积雪,洱海奔涛,玉带晴云,金梭烟岛
这一类三字句的真正含意自不能照字面解释,其后的四字句也常常形成本联自对。在许多长联中三字句式的虚字对和一字逗交替使用,请看岳阳君山湘妃祠张之洞所撰长联中:
……刚才向……只见那……只见那……恰点染得……敞开着……焉知他是……焉知他是……焉知他是……叹……:
……纵观览……试听这……试听这……将又添些……凑合了……也任你说……也任你说……也任你说……忆……
这样使用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句子长短相错,通篇节奏显得灵活一些;二是使内容的转换、句式的变更有个交接的机枢,显得文气连贯。因此,一字逗和作用相当于一字逗的三字句虚字对运用得当,能使楹联的文气活起来,简直是长联必用的“润滑剂”。
四字句
四字句是对联中用得最多的句式之一,它既可以单独成联,又可以充当联句中的一个分句,还可以作为调节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的一个自然节奏。传统语言学告诉我们,由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及汉语词汇的特点,汉语的词很容易组成四字词组(有人称为短语),人们称之为“四字格”,如“荷开并蒂,芍结双花”、“诗题红叶,彩耀青鸾”之类。先秦典籍之中,这类句子比比皆是;古老的《诗经》基本上是四字句构成的诗句;此后有所谓四言诗,如曹操的许多诗即是;现在仍旧活在人们语言中的成语,多数也是四字格。正因为四字句在汉民族口头语和书面语中源远流长,又在文学语言中得到了长期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句式,因而在楹联中得以广泛地采用。
郑板桥是清代的大联家,在他撰制的楹联中,四字句简直难以须臾离开。四字句单独成联者如扬州勺园联: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
又赠某商人联:
打松算盘
得大自在
其八字句十六言联全是两个四字句构成的,如:
古鼎藏书,百年相伴
名花美酒,四季皆春
又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其九字句以上联不少都由四字句加上其他分句构成,如扬州百尺梧桐阁联: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其六十自寿联更是灵活地运用了很多四字句: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馀钱,瓮有馀酿,釜有馀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胜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联语把自寿与抒怀结合起来,“但使”,“只令”都是领词,其他大多数是四字句,构思新奇,对仗工巧,幽默诙谐而带从容,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四字句的确是对联最基本的句式,它除了单独成联之外,还可以成为八字、九字、十字、十一字句中的一个分句。
四字句的节奏一般取两种形式。第一种格式为二二式:
文章一生色香火—有缘
出门—一笑下笔—千言
春圃—桃红夏池—莲碧
冬阁—梅素秋岭—枫丹
第二种格式为一三式:
留—一杯土登—百尺楼
持—三寸铁握—一双拳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一跨革囊
前一种格式是四言诗常见的节奏,后一种格式则为骈文和词所习见而为诗所少取,这说明联句的节奏较之诗有很大的灵活性。
五字句
五字句的句式可以看作是四字句的扩展。在二二句式中间插入一个字,或在后面添加一个字即成五字句。按照这个推理,五字句一般采用二三式,分得细一点就是二一二式和二二一式两类。前一类如:
浩气——贯——日月夕光——冲——斗牛
贤才——兴——改革时势——造——英雄
九州——呈——丽日四海——起——雄风
从小——要——爱国长大——易——成材
后一类如:
国富——山河——壮民强——岁月——新
改革——千山——绿开放——万户——春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
九州——生气——满万众——凯歌——扬
这种二二一形式正是五言诗常用的格式,五字句单独成联时一般采用这样的节奏,上面的例子多数都可以单独作一副对联。
当五字句仅仅充当联句的一个分句时,最常用的还有一四式,细分起来,其中的多数又可以化成一二二式:
唱——大江——东去送——爽气——西来
想——诗境——满怀见——青山——对面
剩——凫渚——鸥汀听——菱歌——渔唱
同——风雅——并举与——日月——争光
如果把前面一个字看成领字,一四形式的五字句也可以说是领字加四字句。实际上,这一类五字句中后面接四字句的例子很多。无论它后接不接四字句,就五字句本身而言,它的节奏还是一四式。
在五字句中,也有三二节奏的例子:
八百里——湖山十万家——烟花
十八省——通衢二千年——旧郡
值得注意的是,一联之中如果连续用了两个以上的五字句,每个五字句的节奏往往不同。如俞樾题苏州漱碧山庄联:
邱壑在胸中,看叠石流泉,有天然画意
二一二一四一四
园林甲天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二一二一四一四
又如程与九徐州燕子楼题联的前两句:
歌韵擅风流,纵仆射多情……
二一二一二二
芳心嗟寂寞,赖香山绝唱……
二一二一二二
四字句连用时,句式节奏相同者多,或者说以节奏相同为常;五字句连用,特别是两个五字句连用时,力求避免节奏雷同,使气韵流动。如毛泽东《挽续范亭》: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至理至情,感染力很强,但上下联四句都用一四句式,未免有板滞之憾,要非当行出色。
六字句
在骈体文中,六字句是常见的句式。其节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三三。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种是二四,如“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如果分细一点,以二字为基础可分后一类为二二二;前一类则可细分为三一二式。
六言诗殊为少见。在对联中六字句也用得不多,单独成联者则更少。如江苏兴化东门郑板桥宅门联:
东临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洲
又如郑板桥题潍县草庙子花园联:
花落家僮未扫
鸟啼山客犹眠
算是六字联的翘楚。联句中的六字句似乎有点散文化的倾向,节奏形式也很难说有个定规,现在略举数例。
二四式:
故国——哪堪回首玉人——何处吹箫
三三式:
哪堪吟——白傅诗此便是——邯郸道
二二二式:
处处——莺莺——燕燕年年——暮暮——朝朝
一三二式: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一二三式:
愿——天下——有情人是——前生——注定事
六字句何以在楹联中用得很少,大概用得不好,则易于板滞,故而联家往往慎用了。
七字句
七言诗常用的节奏为四三式,分得细一点,前半截还可分成二二,后半截还可以分成二一和一二两式。七字句单独成联时大都采用七言诗的节奏:
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
(以上为二二二一式)
千条嫩柳——垂青琐百啭流莺——入建章
(以上为二二一二式)
诗的节奏要求是很严格的,后半截的三个字必须组成一个节奏。有人把它称作“三字尾”。骈体文的节奏显然比诗要灵活,常用的有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几种节奏。对联的七字句只作为联句中的一个分句时,节奏的形式似乎比骈体文还要灵活,骈体文常用的节奏形式联句也常用,骈体文中少见的句式联句中也常常出现,现举例如下:
三四式:
三四式节奏骈体文中用得很普遍,联句中也用得很普遍,如:
三百年——方策犹存四十里——昆明依旧
五千里——秦树蜀山一万顷——荷花秋水
这种格式的七字句中,前边三字用虚字对的很多,几乎成为风尚:
且安排——铁板铜琶休辜负——青山红树
也评论——先生长短为表明——当日孤忠
幸相逢——南海衣冠只携得——西方公据
可听其——自来自去莫笑他——无觉无知
二五式:
故居——在杨柳深处文采——有后主遗风
大节——共山河不变精忠——同日月常明
这种形式也可以细分成二一四式。
一六式:
绍——虞发商周之统开——关闽濂洛之传
听——军中暮笛吹来看——槛外孤帆挂去
第二例也可以看成是领字加六字句,但这种领字同后面的六个字粘附较紧,或者说后面的五个字对领字依附性很强,离开了领字便难于独立,所以把它看成一个句子。这类句子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一四二式:
虽——五禽之戏——犹存
彼——一世之雄——安在
皆——先生宦辙——所经
舍——坡老雄词——而外
二三二式:
空馀——英雄心——一颗
剩有——悲壮词——千篇
二一四式:
登楼——听——比户弦歌
引手——摘——层霄星斗
清影——弄——九秋明月
好风——送——万里诗人
还可以举出一些不同的类型。这样说来,七字句联似乎没有节奏定格,其实不然。七字句的节奏常用的是四三、三四、二五、一六几种,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又可以灵活地变换其节奏形式。
综上所述,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对联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句式。掌握了这几种句式的节奏,别的句式就好办了。我们只谈到七字句为止,不是说楹联不用八字以上的句子,是因为八字句以上的句子大都可以看作是七字句以下的几种基本句子的扩展和叠加。说“大都可以看作”如是,当然不是全部。事实上,在不少楹联中,八字以上的句子都有出现,而且并不遵照上述节奏,不能看成是七字以下句子的叠加。例如周亮工仙霞岭关帝庙联中: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
入此山——需要——出此山
又如钟云舫成都崇丽阁联中:
九层楼——独撑——东面峰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
两联中的八字句既不是三字句同五字句的叠加也不是两个四字句相加,而是三二三节奏。而李善济灌县青城山山门联开头的两个八字句,节奏却又不同: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寝殿楹联中有这样的句子:
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
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
联句分别为十五字,既不是三个五字句相加,也不是七字句加八字句。
有人说“联无定格”。就句式而论,诗词曲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甚至句内节奏也有严格的规定;楹联虽说是吸收了诗词曲的规范的句式,伹并不规定一联有几句,一句有几字,用何种节奏。有的联句散文化的倾向相当浓。如佚名撰雁门关联:
守险——说——一丸泥——封关,
由汉而晋——而唐——而宋——而明,
阅——二千年——割据兴亡,
独——此山——无恙
登高——看——五大洲——变局,
曰亚与欧——与澳——与非——与美,
合——九万里——纵横扫荡,
倘——我后——有灵
这副联的出幅和对幅各由四个分句组成:八字句的节奏为二一三二,十字句的节奏为四二二二,第二个八字句的节奏为一三四,最后是一个五字句,节奏为一二二。每联杂合八字句、十字句、五字句,各分句韵脚为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如第一分句句脚上联为仄,下联为平,那就符合“马蹄规则”了。
可不可以这样说,对联的句子有一些基本的句式,如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这些句式也都有一些常用的节奏形式;尽管楹联不如诗词曲那样有严格的字句限制,但句式搭配得当与否,节奏调整协调与否,仍然是相当讲究的。一些名家短联在节奏韵律上与诗词毫无二致,有人称之为“律联”,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在创作楹联时,往往因为内容的需要,或为某种语境所限,或者为了促成某种趣味,常常不得不放松节奏的限制,采用近似散文甚至口语的形式,这样也可以写出很好的楹联。我们可以把楹联句式的这种灵活性看成是对诗词曲语言形式的一种突破。唯其如此,楹联才能如此广泛地普及到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