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话景电
◆景泰四中 七年级 苏前臣
去年春节,我随着村上的社火队来到景泰县城大概有十公里的黑咀子村去闹社火,因为这村子里的人大多是由我们村迁移过去的,并且大多是我的叔叔、伯伯。
晚上我们住在这村子跟叔伯们聊天。他们说来到这地方都已30多年了,大伯给我讲了刚到这儿的景象,他说:“我们刚来的时候,就连吃水都很困难,吃的是涝坝水,水里面漂着小虫虫,刚开始人们都吃不下去,有的人家没有办法都又迁回了。那时的景泰川整个是‘遍地是沙丘,黄风不断头,十种九不收,吃粮靠回销’的困难景象。”大伯端起一杯热茶送到我手里说:“孩子你喝这水是黄河水,不再是30多年前的涝坝水,你放心喝,再没有小虫虫了。”他又端起一杯热茶一边喝一边高兴地说道,“如今的景泰川真是翻天覆地,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商业网点星罗棋布,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他问我:“孩子,你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景泰川由短短的30多年变成这般模样?”我说:“大伯可能是改革开放的原因吧!”他说:“你说对了一半,真正的原因是景电人引来了黄河水,才有了今天的景泰川。”大伯说完这句话,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我从他的脸上仿佛看到了为民造福的景电人,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端着这杯热茶静静地坐着听大伯开始给我介绍景电工程。
大伯讲道:“景电工程是甘肃省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就其扬程、流量、装机容量、多梯级提水灌溉面积等综合评价,被誉为‘中华之最’,景电工程的兴建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的基本条件,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形成了百万亩绿洲,经过30多年的运行和管理,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又追问道:“大伯,什么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他喝了一口热茶说道:“孩子别急,我给你一一讲来。”
“经济效益是指景电一、二期灌区建成后,灌溉面积82万多亩,使景泰川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变,粮食生产飞速发展。灌区亩产由上水前200来斤猛增到670多斤,最多超过千斤。截至2006年,全灌区累计生产粮食47亿公斤,经济作物18亿公斤,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5亿元。彻底摆脱了吃粮靠回销的困难景象。孩子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景电工程给景泰川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吧!”
“社会效益是指上水后,在灌区新建10个乡镇,178所学校和123所医院,安置甘、蒙省区的景泰、古浪、东乡、永靖、会宁、天祝、左旗等7县移民32万人。解决了40个灌区4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和10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昔日在大漠边缘的一条山小镇,因为有了水而焕发勃勃生机,现已成为景泰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生态效益是指景电工程建在腾格里沙漠的南缘,对于当地、周边地区乃至省城兰州的生态环境都有重大的积极影响。就说现在景泰川由原来的遍地是沙丘,黄风不断头转变成现在的绿色城市。”
大伯对景电工程十分了解,他讲得又特别仔细,特别在行。说完这些又端起茶杯甜甜地喝了一口热茶:“孩子,喝吧!没有这些艰苦创业的景电人,我们能喝上这么甜、这么干净的黄河水吗?我们的景泰川又能有如此美丽的模样吗?我们能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吗?我们能吸上这么新鲜的空气吗?”
大伯的讲述使我作为一个景泰人深受感动,原来我们的景电工程是如此辉煌、如此伟大。为我们艰苦创业的景电人是多么的伟大,你们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茫茫大漠上,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喝着大伯给我的热茶,使我不由想起了为景电创业的前辈们第一次把黄河水引进景泰川。那晚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想了很多很多,在梦中梦到了我住的村子,家家住着小洋楼,门前停着私家车,屋后有了池塘,孩子们在池塘边抓鱼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整个村子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早上醒来,我给大伯讲了我做的梦。他高兴地说:“孩子我们离那种生活也不远了,再过上几年你再来,我想我们村就是你梦中的那般景象。”
(指导老师:谢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