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我们的家园
——走进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吕敏讷
千古流泻白马河
初冬的暖阳,朗照在洁净的白马河上。
柔美清澈的河水,自悠远苍凉的古代和白马人一起流淌至今,冲刷千年的尘埃,把一个民族的动荡和悲伤抛至脑后,义无反顾地冲向绚丽的前方。
伴着哗哗的水声,我们走进这一处山重水复林木茂密的自然胜境。天空湛蓝如洗,天山相接处,峰回路转,和风拂面,清香扑鼻。只见那沟沟坎坎,红的、黄的、绿的,郁郁葱葱的叶子在这个季节展露着它的色彩。已是初冬,倒有仲春繁花盛开的艳丽。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悠闲地走动的动物不时映入眼帘。
在一座古老的石桥前,我们走进一家农舍——两层木楼的小院。身穿七彩百褶裙、腰系绣花红腰带的白马族女教师,一边热情地给我们斟酒倒茶,一边放开她嘹亮的歌喉,那悠扬的歌声,仿佛要带我们走进一个古老民族的悲喜忧乐之中。
村子里到处都矗立着一幢幢这样的小木楼,红红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金黄的玉米挂在村边的树枝上,在阳光里看上去像一堆堆金子悬在半空。再行数里,来到一所正在援建的小学,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已具雏形。这里曾有几间破陋的土屋,不蔽风雨,数十名学生、一两名教师正常的学习和工作都无法进行。今年,在白水江保护局的帮助下,一座在深山里从来不曾有过的教学大楼即将建成。
在民族大融合与大分裂的夹缝中繁衍生息,迁徙,演变,白马人载歌载舞地从历史烟尘中走来,那苍凉悠远,悲怆动人的歌似乎就是他们生活的还原。如今,在这大山深处,蓝天、白云、绿水的怀抱中,身穿彩裙、头戴鸡翎的白马少女和翩翩少年,却将人们带进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清凌凌的白马河水滋养了一方山水,滋养了这里的动植物们,养育着热情耿直的白马人,自远古流淌到今天,一路悲歌,一路欢唱。它在人类和动植物之间架起了一道绿色的桥梁,把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向一个新高度。如今,正踩着时代的鼓点,熏染着改革大潮,白马河的浪涛更加激越奔腾。
寻幽览胜邱家坝
当我们走进邱家坝大熊猫野外保护中心管理站的院子时,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井底之蛙,对即将寻访的这一块神秘的宝山一无所知。我不由抬头望向天空,只见明净如洗的蓝色天幕上正有一架银亮的飞机飞过,周围树枝间扑腾腾飞出一大群久违的鸟,才恍然发现原来天与山与我们其实离得很近,是我们的心将这美丽的自然隔得太远。
我们往往会把自己交给电脑、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取代自己的一次次远足,忘掉本来该接近的自然。就在刚才几分钟里,我看见许多人一次次掏出手机,不安地搜寻信号。我反而很欣慰,今天索性摆脱那张信号的天罗地网,逃离现代科技对我的捆绑,真正让自己的身心走进大山,探访自然的神秘。
步入林区的山路,迎面吹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十月的冬阳从头顶落下来,每个人的心里被照耀得仿佛开出了花。路边的各类不知名的植物挥动着多情的手,正招引陌生的人群走进这片没有喧闹的新世界。路旁,随处可见溪水淙淙,波光闪闪,就是这随处可见的溪流滋养了这绵延的山体,让动植物们有着赖以生存的家园。忽然树叶沙沙,是我们惊飞了体态优美、羽毛鲜艳的鸟群,它们窜向林子深处去了,只留下婉转悦耳的歌声。
山路变换角度,远处,雾霭萦绕,云海苍茫。唯见山林的碧波翠浪翻滚蒸腾而至,似有巨人手持油彩挥毫泼墨,将一幅幅秀丽的画卷不断翻卷开来,让人目不暇接。莽莽林海为这座大山穿上了华丽的外衣。那层层林海深处,就是奇花吐秀的沃土、珍禽嬉戏的乐园,各类动物栖息的天堂。层峦叠嶂,隐天蔽日的林地是以其诡秘和神奇护佑着在此生生不息的野生动植物,而自然本身的和谐与平衡从来不需要人类现代科技去介入。
刚刚还汗流浃背,有着溽暑的余味,可随着海拔的升高,一阵寒风袭来,忽又进入了冬的门槛。跨过一条欢腾清洌的大河,明明感觉是站在了山顶,面前却横着一座雪山。环顾四周,我们分明却又都在谷底,重重白雾将整个山林缠裹着。走惯水泥路的我们,突然触碰一片冰清玉洁,顿时惊喜不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脚踏在雪里咯吱咯吱的悦耳声,似乎又回到童年时山村里落雪的树林中,冰雪覆盖的河道上。大口喝一捧甘甜的溪水,打一个寒战,我记住了雪山的风骨和硬度。
终于到了海拨3500米处的茂密竹林,然而,那些憨态可掬的国宝也许早被我们这些怪物吓跑了吧。我们继续顺着翠色欲滴的竹林穿行在地毯一般绵软的林间小道上。就是这种坚硬却有着超凡气节的竹子,健壮着被称为“国宝”的熊猫的体魄。熊猫在竹林隐居,只享受五至十三毫米的鲜竹的一段,每天食量15公斤以上,一顿午餐也许将使一大片竹子变成残枝,它的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食源没有任何动物参与这种竞争。只要阳光朗照,竹林摇曳,满山翠色,优雅的大熊猫将会永远闲庭信步般在自己的美丽家园归隐,独享清风里的竹,独善月影里的身。
随着我们下山的脚步,海拔也在不断下降,又一幕奇特的景致毫无伏笔地垂挂眼前。细瘦弯曲的树枝从头到脚被绿茸茸的东西包裹着,有的横卧,有的斜倚,有的伸展如手臂,有的盘曲嶙峋,摆出盆景一般的造形,却无一例外地有着毛茸茸、胖乎乎的肢体,满山满树地悬挂着。让人如临童话世界,又似来到梦中的仙境。当手触向树干,才发现是长长的绿苔,好像每一棵树都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绿外衣。从没见过长得如此奢侈繁密的绿苔,无论从哪棵树枝上任意一址,就是一大片,就是一个柔软的坐垫。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原始森林独有的妩媚和神奇。
自然界刚刚透露了她神奇的一角,就让我们魂牵梦绕,多想在此停住脚步,探索自然奥秘。
苦乐酸甜白水江人
夕阳的殷红将层林一点点染遍后,就在暖暖的林间睡了;白水江保护区的群山沟谷,清泉细流,奇花异树都沉浸在了安宁的夜的怀抱里;保护区的两千多种高等植物,包括大熊猫在内的480多种动物又安全地度过了一天,在安谧的夜色中睡了。
然而,这里,曾经并不是如此安宁!
这里,曾经砍伐声嘈杂,森林狼藉,偷猎者的枪声响彻山林。
这里,曾是大熊猫陈尸的地方,病饿的大熊猫无处可逃。为有效保护这里的珍奇动物,让生态环境免受破坏,1978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了。32年的漫长岁月,白水江人在大山深处,与邪恶战斗,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衡。无数个白天黑夜里,他们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块神秘的山林,内心坚守着一份孤独,坚持着保护事业的理念。泪水、汗水与血水交融,他们在保护事业的路上写着无数的坚持,同时,也留下了一串成功的脚印。
寒冬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保护区,杨文赟身背罗盘、枪、食物、水和伙伴一同向刀背梁进发,他的目的是上到望阳包,在那里采集信息,记录动植物、气象、地质资料。为了赶时间,他选择了一条山势陡峭,直线距离较近的崖边小道,在荆棘林中穿行。这位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曾参与成都动物园大熊猫合作繁殖,成功繁殖出一对双胞胎。16年如一日的野外科学考察,在丛林中摸爬滚打,衣服被划破了多少件,身上伤口有多少,在悬崖峭壁上摔了多少跤,夜里住在冰冷的崖窝,为驱寒喝了多少酒,没有人能数清;每一次发现熊猫粪便,便如获至宝,发现熊猫行踪便蹲点严守;在雪地远观到大熊猫为了争食、争地盘而相互撕咬的情形,他欣喜若狂,永远不会忘记。他知道这样珍贵的资料是很难获得的。
司文军,同样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之一。一次,他和同伴们上山观察,到第八天时,大雨滂沱,道路被山洪冲毁,而随身携带的食物,也仅能维持两天。于是,他带领两名民工,下山探路,湿滑的道路一次次将他摔成了泥人,衣服被撕得七零八落。更严重的是,他不慎从山崖上滚了下去,所幸的是被悬崖边的两棵大树挡住了。看着那万丈深渊,他吓得魂飞魄散。当他从危险中脱离出来时,体力透支严重,可就是这时,他发现对面的山林中走动着两名枪手。他们在打猎,司文军想,绝不能让他们枪杀这里的珍奇动物。就在他与犯罪分子持枪对峙,情况万分危急时,他灵机一动,又同他们斗智斗勇,终于使两名猎手被缚,缴了枪械,使林中的珍禽免遭猎杀,为这惊险的行程添上丰收的喜悦。
何敏的事迹更叫人难以忘怀。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护林中,他查获了一位妇女砍的柴,可当他从妇女的哭诉中得知她贫寒的家境时,又掏出自己的钱替她缴上罚款。此后,当地群众再也不进山伐木了。同时,当地群众对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更令人感动。一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周陇进村入户去宣传《森林法》和护林知识,在容纳了五口人的一间半屋子的老社长家里,老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给他吃上白面,老社长背着他到村里一家家去借白面,而自己吃的却是黑面。就是这次入村,让他爱上了护林工作,从此打消了调动工作的念头。这一感人的场面,让周陇,让更多参与保护区工作的人都更加坚定了信心,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身后有老百姓做坚强后盾,受苦受累也从不后悔。多年来,就凭着保护站全体同志勇于吃苦的精神,依靠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才使白水江保护区的工作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也才使保护区有了今天。
在大山深处,白水江人忍耐寂寞,几十年如一日,为人类生态保护事业擂鼓助威,摇旗呐喊,他们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为社会大环境做着默默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定会被历史记住。
三天的采风活动很快结束了,我为自己此前对这一领域的无知感到羞愧。这不寻常的三天里,我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们留给保护区的除了尾气和城市的微尘之外,还有惊叹。而带走的,却不止是一片云,一抹风,一缕空气和一串水的叮咚。
原载《开拓文学》2010年第4期
吕敏讷,女,现供职于西和县农牧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