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的作业
一个家长的作业(1)
应该承认,能够成为一名北京四中学生的家长,也算是一种成功。但是由于儿子目前在四中还不属于全面优秀,所以我的心中也常常感到不安。老师让我写材料参加好家长的评选,我虽然很痛快地答应了,坐下来一想,却感到有些为难:在四中,我能算个好家长吗?
不过我又想,这件事情也可以看作学校布置的一个作业。在孩子的高中阶段,家庭教育正需要与时俱进,而反省则是进步的前提。“烟雨迷茫寻旧踪”,当我们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的时候,回顾那些正确的、属于路线性的东西,加以明确与提升,不也是很有必要的吗?
基于这种认识,我回想了自己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尊师敬学,重道循理
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在家里反复强调: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真正尊重老师。日常接送孩子时,我非常注意和老师沟通。我常说:“我们夫妻二人带一个孩子就感到累心,一个老师要管这么多孩子,该多不容易呀!”这样说并不是为了讨好老师,我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还有,老师也不是圣人,他们自身可以有欠缺,工作中更会有失误;家长理解老师,也包括理解老师的欠缺和失误。记得有一天下班晚了,到幼儿园的时候只见一位老师和园长一起陪着我的儿子在房檐底下等着。走近一看,孩子的下巴捂了一大块纱布。老师很惶恐地向我道歉:为了锻炼手指的功能,老师把一些豌豆放在地上让孩子们去捡,看谁捡得多;孩子跑得太快,踩在豌豆上,一滑就栽倒了……这实在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当时我马上安慰她们:不要紧!不要紧!我们自己在家里带孩子,也不止一次地磕过、碰过,谁能保证没有一点失误呢?
孩子上学以后,我们就把引导他尊重和理解老师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回家来自然经常要说到学校的事情,有些属于做得对的,我们就表示赞赏;有些属于学校的正当要求,孩子却不理解、不喜欢,我们就帮他分析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有些明显属于学校的局限,或者属于老师的失误,这个时候,我们照样引导孩子理解学校与老师——我的说法是:“老师跟父母一样,是人,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更不是万能的。假如强求他完美、万能,他不完美、不万能你就不尊重,那世界上就没有可以尊重的人了。老师做得好的时候,要赞赏;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要理解;犯了错误,要原谅。只要老师不是邪恶的,就要坚持做一个尊重老师的好学生。”
由于我们真心尊敬老师,孩子与学校的关系就能及时得到调整;家庭与学校之间,也容易形成教育的合力。
进入初中阶段,孩子已经读了一些书,形成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要求他完全赞成学校的教育就更不可能了。我们就注意及时分析他遇到的教育问题,使他认识到,学校教育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与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的状况,与我们文化的发展阶段都有关系。现实如此,有其必然性;现实在改善,改善的过程又有曲折性。作为学生,目前最应该也最能够改造的还是自己这个现实,利用一切条件优化自我,将来才有可能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孩子进入四中以后,我又进一步提醒:“即使是四中这样的好学校,也不会让你感到十全十美。一定要明确,我们去上学,是为了受教育、长本事的,不是去教育学校、挑剔老师的。”
我现在意识到,这些教育实际上都是在帮助孩子认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学校与老师是孩子面对的重要的客观世界、社会现实、人际关系,我们要从中帮助他认识世界的客观性,事物的规律性。看问题、做事情,要明道循理。这实际上可以说是在对孩子进行根本的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层次的素质教育。
(二)坚持两个根本原则
作为一个自认为比较热诚的人,当有人问起,“你的孩子那么争气,肯定有些经验吧?”我一定会认真地介绍我的体会。说得最多的,则是“坚持两个根本原则”。
我的第一个原则是:以身作则。
首先是在个人修养方面以身作则。我注意到,好多家长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家庭的和谐欢畅,不是孩子的进步和幸福,而是他个人的权威。这是一种自私,一种霸道。其重要表现是从来不作自我批评,别人也不能批评他。好像必须一贯正确才像个家长,好像家人一批评就是不尊重、不孝顺了。其实这是没有文化、没有修养、不懂礼教的表现。不少自以为是的家长,正是由于不知道通过自我反省优化自己,不知道靠正确的思想、主张、态度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是靠不自我批评也拒绝别人批评来维护家长的权威,到最后,往往走向摆架子、使脾气、强迫命令、怨天尤人。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真正的亲情和孝道,也很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教育。
我在没有当家长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民主、平等、讲道理的父亲。在家里起码做到两条:一是要勇于自我批评,做自我批评的榜样;二是要认真接受批评,做接受批评的榜样。现在想起来,这两条基本上都做到了。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我常常会在家里认真反省。这种自我批评往往都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随着认识的深化,不知要反省多少次。孩子犯了错误,如果批评得过重,很可能在一个小时以后我就会进行检讨,请孩子原谅我的过分。有了不同意见,也会和爱人、孩子吵架。但是不管我多么生气,只要他们说得在理,我马上认可,并认真反省自己的问题。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没有影响自己的权威,妻子和儿子对我的这种优点还非常佩服,非常赞赏。我的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中,充满一种共同探讨问题、追求真理的气氛。我看到,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子是一个很有理性的人。他当然也会有错误的情绪和观点,更会做错事情,但是他有较强的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能力。
其次是在读书学习方面以身作则。据我观察,大多数中国人的下意识里都有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都希望孩子爱读书、学习成绩好。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并不喜欢读书,也不敬重读书人。他们日思夜想的,是感官的享受;每天谈论和计较的,或者是升官发财,或者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业余时间所干的,也多是读书人不喜欢的比较庸俗的事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好书,目的不外乎是让孩子地位高一些,生活好一些,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家长不敬重和爱好读书,孩子就往往被他们庸俗的趣味同化,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学习潜能得不到激发,想把学习搞好就不太容易。
我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儿子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很大,从小就爱看书,学习对他来说一直不是太难的事情。虽然他算不上多么勤奋,但却是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据我看,他在四中这样的环境中,也还有不小的潜力。多年来,他的考试成绩不总是最好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是那种有不少教科书以外知识的学生,也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和崇高理想的学生。
我的第二个家教原则是: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鼓励孩子。
在孩子说话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他能够把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念出来,就高兴地对孩子的母亲说:“这孩子将来读书必定比我们强!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哪里会念书!”不久之后,教给他几个英语单词:像门、窗、手、腿、脸等,他很快就记住了,我又兴奋地赞扬:“这家伙!记性真好!我小时候记性就好,他像我,但是比我强!”
不管他多么惹人生气,我们从来也不说那种整体上否定孩子的话。批评以后,也总是要强调他的心地是良善的,天分是很高的,长处是很多的,尤其是爱好读书,情趣不俗;善于学习,记性又好等等,有这些长处,什么都能学好,只要肯用心,肯下功夫,应该是很优秀的。
孩子总有一些长处,总会做一些有益处的事情,要找到可以鼓励的题材并不困难。孩子成绩好的时候需要鼓励,困难的时候更需要鼓励。决不能看到孩子得了好成绩就眉开眼笑,学习成绩下降就横眉冷对。考试成绩越是不理想,对孩子越是需要耐心温和,首先要把他从计较成绩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然后一起研究怎样把学习搞好,最后鼓励他:不必紧张,不用拼命,只要你塌下心来按照正常的要求去做,就会很好。
鼓励是帮助孩子确立自信的关键。儿子上学以来一直不缺乏自信。虽然进入四中后第一次考试他的成绩不高,但他并没有感到手足无措,完全有勇气去力争上游;接下来的三次考试,每次成绩在班级的排名都往前跃升10名左右。这次期中考试由于家里有事、个人放松等原因没有考好,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表示,完全有信心通过正常的学习,在期末考试时使学习成绩获得较大的提高。
(三)营造三个良性教育场
近年来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真想有说服力,真想有效果,根本之道的确不在别处,就在优化教育者自己。只有修身为本,才能以身作则;只有“正己”,才能“化人”。因此,我又把“以身作则”细化为三个方面的功夫,我称之为“三个良性教育场”,即从三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是心理场。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从自己的起心动念上下功夫。如果家长整天想的都是不好的事情,精神世界里充满了贪婪、愤恨、狂躁、庸俗甚至是坑人害人的东西,心情不好,脾气不好,家庭就有一个恶性教育场,孩子就会受到恶性的熏陶、塑造,形成病态的心理,错误的观点,低级的趣味,粗俗的气质;如果家长注意以先进的、高级的思想文化为指导,从内心深处修养自己,及时觉察和对治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努力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走向光明正大,正义之心得到树立,浩然之气得到涵养,家庭就会形成一个良性教育场,孩子就容易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观点,高尚的情怀,甚至美好的气质。为了形成这种良性教育场,多年来我比较重视自己的意识修养。虽然我的修养起步太晚,而且不够精勤刻苦,但我感到,有一分修养,就有一分成效。
二是语言场。家长在家里经常说些什么,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明显。如果家长口上无德,就会形成对孩子不利的恶性语言场:经常说些追求物质享受、贬低读书学习的话,孩子往往就不容易去追求高尚的人格,也不容易养成爱好学问的情趣。假如家长在外边说得冠冕堂皇,回到家里把我们的国家说得一无是处,把共产党、社会主义说得一团漆黑,孩子就不可能对中华民族形成一种自豪感,不可能对党和人民千辛万苦为之奋斗的事业形成一种忠诚的、负责的品格,他的精神世界就是贫乏的,灰暗的。
为了形成家庭的良性语言场,饭桌就成了我的讲堂。只要时间允许,吃饭之前我就把要说的话想好了。在饭桌旁,除了交谈学习、工作和生活问题,我还宣讲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文化的伟大;肯定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革命意义,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反复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失误,遇到了许多困难,虽然好多人现在不相信这条道路,但是社会主义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在世界共产主义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绩非常显著,路子非常正确,对整个人类进步事业的意义很大。我强调,我们是中国人,应该爱中国;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这个领导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跟共产党走;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个主义以人类解放为最高目标,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安身立命的光明大道。我看到,儿子常常为我的演说所感染。
就在十六大召开的那一天,儿子写了一份充满激情的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里特别引用了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里的那段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儿子还很不成熟,但是,他内心深处欣赏的是这么高尚的东西,这一点使我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三是行为场。家长整天在干些什么,对孩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业余时间仅仅是吃喝玩乐,形成的是恶性行为场;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学习,修养锻炼,营造的是良性行为场。我的最大的爱好主要是看书等优化自我的内容,对儿子的教育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更明显的是上文说过的“以身作则”的内容,所以就不用多加解释了。
(四)尊重中国高级经验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脑子好使,我当然也不例外。我感到,要在这方面帮助孩子,就需要学习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在我们的教育学中有不少东西都是从西方拿来的,缺乏整合提升,对人的认识又不够科学,因而还不是最高级的东西。根本的问题是对人的本质不认识,突出标志就是素质教育不能落实。单就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来说,片面性也非常明显,主要是只重视研究怎样学习,不重视研究怎样优化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为此,我就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为指导,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关于提高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学说下了一些了解的功夫。
中国文化的主流,在过去主要是儒、释、道三家,其中有着丰富的关于人的学问,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关于修养的经验。从教育的角度看,其中包含十分高级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如何提高人的智力的问题上,也有明确的理论和方法。我们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中含有封建性的糟粕就对它的精华也置之不理了;如果在当代哲学、科学背景下对传统中的好东西加以改造转化,实在属于高一级的教育学的财富。
例如,儒家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个什么东西?西方教育学就没有这个水平的研究,我国现在一般搞教育学的好像也没有好好研究。从历史上真正搞儒家修养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来看,真在明德这个层次解决了问题的人,精神境界、智力水平、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很高。按照《大学》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德育就没有本,因为德育的根本在明德,不在意识里解决问题,即使是让孩子们把德育课的内容背诵下来,也不等于入脑入心了,更不能说有德了;我们的智育也没有根,因为智育的根也在明德,不明明德,只是学一些知识,不是真正的智育;同样的道理,不从明德上下功夫,体育也够不上真正的人的体育,美育也不是高级的人的美育。总之,传统文化中对人的认识成果我们没有好好继承,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又没有真正统帅教育学,我们对人的认识很不够。因此,教育方针虽然是正确的,却难以真正落实。
简单说,中国教育思想高级的地方在于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它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包括变化人的气质,完成人的道德,提高人的智力。
在众多的方法中我建议儿子尝试背诵经典的方法。在背诵了《大学》等经典以后,他感到,反复背诵经典,除了可以提高语文水平,的确还可以提高意识的有序化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忆、理解等智力水平。
值得一说的是2002年暑假,儿子和另外三个同学代表四中参加了两岸三地国学夏令营。这个活动有80多位学生参加,他被推选为班长,得到了锻炼。活动期间,儿子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高足辛意云教授相约,到他的住所请教《论语》中的有关问题,与辛教授交谈了两个多小时。儿子的见解和所提问题得到了辛教授的赞赏。这件事说明,孩子以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的教益,为北京、为四中争了光。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孩子的母亲一直都起着良好的、主要的作用。我的不妥之处能够得到她及时的指正和补充;我的正确主张能够得到她热情的赞扬,积极的配合。记得在孩子进入四中的第一天,我作为家长参加了“迎新会”。散会以后,我站在路边看孩子们成队走过,儿子看到了我,特意从他们的队伍里走出来,握着我的手认真地说:“爸爸!谢谢你!”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但我心里很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最大辛苦的,还是他的母亲。
最后,我认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既要看到人的复杂性,也要承认人的规律性。物质结构层次理论指出:物质层次越高,该层次的物质系统在宇宙中的丰度越小,而其结构功能则有更大的多样性。人在自然界的层次最高,因此也最复杂。所以,无论教育多么成功,也不能说自己的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承认人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不承认规律性,就会陷入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就无从建立。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大敌。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没有矛盾、困难、错误和反复,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直线型的;相反,曲折、坎坷、艰难困苦才是人生的常态,也是孩子成长的正道。孩子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他总会有一些缺点,也会犯一些错误。有了这种观点,才能真正培育洒脱的胸襟。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是矛盾的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要想当好家长,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因,孩子是果。因此,对于儿子的许多不足,我从来不认为是儿子的问题,也不去抱怨环境;我可以一条一条地分析清楚,他的欠缺,都与我的毛病有关。为了孩子更好一些,我只有不断地悔过自新。但是,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人的自我改造和优化也不能尽如人意。想到自己的一些欠缺,看到这些欠缺对儿子成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常常感觉愧对天地祖宗。可是这篇作业的篇幅已经太长,我们家庭教育的另一方面,只能等将来再反省了。
(2002年11月23日)
【注释】
(1)此文系大钧作为北京四中学生家长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材料,时大钧之子伯仑为北京四中高二(2)班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