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反智的实用智慧

作为反智的实用智慧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反智的智慧”,恐怕连美国人自己都是不想否认的。作为一种“反智的智慧”,“实用的智慧”往往引导美国人以最浅显明了最直接便捷的方式来说明和阐释或玄奥或重大的问题。“实用的智慧”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而人的生存或生活作为一种经验事实,其本身是清楚明白的

作为反智的实用智慧

前文曾经提到,杜威通过设置一种无路可走的生存情境来说明“实用的智慧”所引导的思想行为过程;无独有偶,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威廉·詹姆士也曾设置过相似的生存情境来说明“实用的智慧”的本质内涵。在《实用主义》一书中,詹姆士举例指出:假如我在森林里由于迷途而挨饥受饿,这时忽然发现了一条有牛蹄脚印的小路,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应当想到这条小路的尽头一定会有住家,我可以在那里得到指导和帮助,我就会由此而得救,这时我的想法就反映为我的行动计划,如果它实现了,就表明它是真的,因此,詹姆士得出结论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为它有用”,[6]这两句话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

通过设置如此的情境来说明“实用的智慧”的内涵,使得实用主义极易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责难,其中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责难就是:实用主义者把人的思维和智慧的运作方式等同于生命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从而把人的思维活动和智慧运作降格到生物学的刺激反应层面以及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层面。

美国学者康马杰说:“美国人打猎或钓鱼主要是为了佐餐,还没有发展到那么高深的阶段,把爬山当作一种消遣,或者用鱼饵钓鱼就是耻辱。”[7]这种持论,更是具有极大的可指责处:康马杰在此似乎是把动物的生命本能看作是人的动机和目的了。

于是,欧洲理性主义传统所熏陶和教化的人们便共同一致地把实用态度下的美国人看作是“没有心肠的物质主义者”。

没有心肠也就实同动物,因而完全丧失了同“智慧”相攀联的任何可能性。在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者看来,“智慧”是超越感性经验的理性之光,它远离感性经验事实而又普照感性经验事实,因此,实用主义的运思方式和行为方式就带有强烈的“反智”倾向,不能算作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智慧。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反智的智慧”,恐怕连美国人自己都是不想否认的。这种“反智的智慧”的原型,从最早一批清教徒移民抵达美洲大陆时就已经开始铸造,这是因为,当这批清教徒移民一踏上环境险恶的美洲大陆时,便立刻发现任何书本知识都难以把他们从饥饿、严寒和疾病痛苦中拯救出来,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必须创造性地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勤勉工作的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些清教徒移民看来,任何书本知识都是空洞的说教,这些说教如若不能同现实情境相结合,就只能流于僵化的体系和无用的热情。富兰克林就曾经对这种无用的热情大加嘲弄:“如此博学,能用九种语言称呼一匹马,如此无知,竟买一头奶牛来骑。”随后,1790年的《哥伦比亚杂志》也告诫当时的美国大学毕业生:“你并不会住在太阳上,也不会住在月亮上,也不会驱驰在彗星尾巴上”,因此,“某个时代,有少数几个天文学家就够了”。到了本世纪,同实际生活相去较远的理论知识愈加受到普遍的嘲笑,查尔斯·威尔逊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就曾公开嘲笑基础研究不过是要探究“绿草为什么会绿,炸土豆为什么会黄”。

包括《哥伦比亚杂志》的劝告在内的“反智”行为所隐含的意思就是:人生活在地球上,就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原则进行运思或从事某种行为,任何远离现实生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的生存目的相悖逆的。因此,“实用的智慧”作为一种“反智的智慧”,其所昭示的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行动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理智状态,而是人的某种生命机能,它把人引渡到他所希望抵达的目的地,而这种目的地也不再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终极目标。

这样,当我们把“实用”与“智慧”相关联时,我们所说的“实用的智慧”实际上关涉到人的生存境况和道德伦理。“道德”之“道”,原型就是行走之道,正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詹姆士和杜威为什么要不约而同地设定无路可走的道路障碍情境来说明“实用的智慧”的本质内涵———“实用的智慧”乃是引导人们走正道修正果的指南。杜威说:

所需要的是去找出行动的正路和正善。所以考究是必需的:情况详细构成的观察,各种因素的分析,幽暗部分的澄清,折衷顽强而昭著的特质,追踪各种行动方式所暗示的结果,认为所得决定在所预期或所推想的结果(即此决定所以被采用的原因)与实际结果相合以前是假设的和尝试的。这个考究就是智慧。[8]

又说:

目的已不复为将要达到终点或界限。它是改变现情势的活动历程。生活的目标并不在于已被定为最后决胜点的“完全”,而在于成全、培养、进修的永远的历程。……只有生长自身才是道德的目的。[9]因此,“实用的智慧”就是追求道德正善的正路,这种智慧一直引导着美国人走在不断创造新成就的大道之上。

作为一种“反智的智慧”,“实用的智慧”往往引导美国人以最浅显明了最直接便捷的方式来说明和阐释或玄奥或重大的问题。1940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上不断攫取领土,英军在各条战线节节败退。面对军用物资奇缺的困境,丘吉尔写信向罗斯福求救。

罗斯福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套既能解救丘吉尔的英国、又能使希特勒德国招架不住的计划,即后来闻名于世的租借法案。是年12月17日,罗斯福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一开始便说:“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闻,也许这一点算是一条特别新闻吧!”紧接着,罗斯福便用了45分钟来详细透彻地解释他所说的“租借”的涵义。罗斯福说:

设想我的邻居失火,而我家里有一条浇花用的水龙带,要是让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我该怎么办呢?我不会在救火之前就对他说:“老兄,这条管子我花了15元,你得照价付钱。”那么我怎么办呢?我不要15元钱,我要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龙带,就是这样。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是好好的,没有损坏,那么他就会送还原物,连声道谢。要是坏了,那就用实物偿还就是了。[10]

罗斯福以浅易的比喻来论说“租借”的道理,很容易为国会和美国人所接受。由于这种高超的技巧,众议院1776号法案《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及其他目标的法案》授予罗斯福总统以无限的权力,规定,只要总统认为某国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就可以给这个国家以援助。“租借法案”对于欧洲战场形势的转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此重要的法案却是借助浅显明白的比喻来加以说明的,无疑同美国人“反智的智慧”密切相关。“实用的智慧”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而人的生存或生活作为一种经验事实,其本身是清楚明白的,无需思辨色彩浓厚的理论来加以粉饰,因此,美国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街谈巷议比任何高深的抽象理论更能够呈现出真理。这也正是美国人喜好口头文学、喜好俚语行话、喜好漫画卡通的原因所在。

【注释】

[1][美]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1页。

[2]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4页。

[3]〔美〕保罗·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英文版第27—28页。

[4]〔美〕杜威:《思维与教育》,载《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0—301页。

[5]杜威:《思维与教育》,载《杜威教育论著选》,第302页。

[6]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4页。

[7]〔美〕H·S·康马杰:《美国精神》,南木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8]杜威:《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86页。

[9]同上,第88页。

[10]〔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实录》,第一册第328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