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麦卡锡的狡辩

麦卡锡的狡辩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4月,美国参议院专门为麦卡锡主义所招致的恶果举行听证会。然而,麦卡锡是一位诡辩老手,他常常能够把每一次的会议都变成一场闹剧;对付麦卡锡,没有足够的智谋确实难胜其任。这则消息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撼,美国人原有的对科研和创新方面领先地位的自信心随之荡然无存,他们似乎第一次尝到了低人一等的滋味。

麦卡锡的狡辩

从多维视角考察问题,除了可能导致人为地制造因果关联的“无理狡三分”之外,还可能导致对作为一种因果关联的思想过程和行为过程进行人为地干预和控制,以便实现“别有用心”的目的。

美国参议员乔·麦卡锡由于推行极端反共的麦卡锡主义而搞得声败名裂。1954年4月,美国参议院专门为麦卡锡主义所招致的恶果举行听证会。然而,麦卡锡是一位诡辩老手,他常常能够把每一次的会议都变成一场闹剧;对付麦卡锡,没有足够的智谋确实难胜其任。在这次听证会上,当主持人蒙特宣布听证会开始、律师詹金斯尚未来得及对见证人开始进行提问时,麦卡锡便先下手为强,立即打断了会议主持人的话,插问道:“主席先生,我想提出一个程序问题。我可以提出程序问题吗?”

遵照美国的法律,见证人只要所提出的问题符合《议事规程》的规定,就能够以提出程序问题的方式来打断主持人的问话。然而,麦卡锡提出程序问题,却恰恰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即通过合法地打断他人的问话,为自己争取到慷慨陈说自己观点的充分时间和机会。按照麦卡锡本人的说法,他在儿童时代就曾受到过一位叫做印第安人查理的“导师”的指点,学到了下面一手“绝活”:

如果有人向你走近而态度并不完全友善,你就

要尽快朝他胯下猛踢过去,直至他无法动弹为止。

这手“绝活”往往使麦卡锡能够借助宏亮的嗓音打破于己不利的被动局面,进而转换探讨的论题,使原本为双方交战的听证会变成为一方慷慨陈词的演讲,以致于主持听证者也完全被这种手段所误导。

“先下手为强”表现在谈话中,就是占据心理态势上的制高点,通过控制谈话的论题来人为地控制谈话的进程,进而使整个谈话按照自己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1955年7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在日内瓦举行会谈,试图就东西方自由交往、军备裁减、核武器控制等问题达成某种妥协。会议期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动地向苏联代表团提出了“开放空间”的计划:

现在我主要对苏联代表团讲几句,因为谁都知道,我们两个大国的确拥有不少可怕的新武器,这就使世界各国,也使我们两国,产生了遭受突然袭击的恐惧感和实际危险。

因此,我建议我们两国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步骤,我们应该很快作出一项安排,首先在我们两国之间立刻就办起来,这项安排的内容包括:

把两国各自的军事设施情况,从头至尾,由东到西,统统列出,互相交底;让这些设施全部公开出来,并彼此提供有关蓝图。

下一步是,在各自国内为对方提供空中摄影的便利条件———我们将在我们国内提供这种便利条件,即充分的空中侦察的条件,你们可以爱拍什么就拍什么,拿到你们国内去研究;你们呢,也照样为我们提供这种便利条件,让我们进行同样的侦察。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就可以使全世界相信,我们彼此之

间已经在设法防止大规模突然袭击的可能,这样就

可以降低危险,缓和紧张局势了。

艾森豪威尔所提出的这个计划之大胆,使得赫鲁晓夫所率领的苏联代表团全体人员目瞪口呆。让美方军事人员在自己国家的天空自由飞行拍摄,并且向美方军事人员无保留地提供己方军事基地的详图,这些做法实在难以为苏联人所想象,因为当时东西方之间仍然在许多方面保持着互相猜疑的姿态。对于“开放空间”的计划,苏联人几乎无言以对。

其实,从当时的历史情境来看,美国人刚刚经历了恐怖的麦卡锡时代,麦卡锡主义的遗风尚存,艾森豪威尔所提出的“开放空间”计划对于美国人自身而言也是不能接受的,这一点艾森豪威尔不可能茫然不知。但艾氏凭借长期积累的非凡军事经验,断定苏联人比起美国人来更承受不了“开放空间”所可能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于是不失时机地全盘推出这一计划,以便让美国人及其盟友“消遣”一回———事实上,这种“消遣”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整个西欧普遍一致地认为艾森豪威尔在日内瓦打了一场破除怀疑主义的胜仗,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百分之八十四的美国公民拥戴艾森豪威尔总统,从而表明,日内瓦会谈业已成为艾森豪威尔总统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开放空间”都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现实目标,而至多是心理态势上的一个制高点。占据了心理制高点,实际上也就是获得了一个潜在的自由运思空间,从而也就能够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反过来看,一旦这一心理制高点失守,则往往可能导致自己阵脚大乱。因为从常理上讲,人的思维和行为过程是不可能在重负如山的压力下仍然得以自由展开的。

1957年10月4日,塔斯社向全世界播放了一条重大新闻:苏联已经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为人类的宇宙旅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则消息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撼,美国人原有的对科研和创新方面领先地位的自信心随之荡然无存,他们似乎第一次尝到了低人一等的滋味。苏联的一位星际科学家谢巴夫在巴塞罗那的科学会议上就曾嘲笑他的美国同行:“你们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但是,美国人就只爱自己的汽车、冰箱、房子,而不像我们俄国人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使美国人不再能像两年前日内瓦会谈时那样“消遣”了,他们在心理上一下子从优势落转到劣势,而人处在心理劣势的状况下,是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合乎逻辑地看待问题的,更谈不上以自由激活的心态来辨识可能存在的多维视角了。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每天从外层空间以20兆赫和40兆赫的两个频率交替发出一种奇怪的降A调的嘟嘟声,美国中央情报局竟然认为这是人造地球卫星在用密码发回信号,因而派遣密码员日夜轮班以期破译密码。

苏联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会的三人代表团当时正好在华盛顿,其首席代表勃拉冈拉沃夫将军反复向美国人解释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密码,设计人员设计了嘟嘟声,是为了方便人们追踪卫星,以便知道卫星仍在太空运行,卫星中除了一台发报机和蓄电池外,什么也没有,并且,大约在三个星期之后,电池就要耗光,嘟嘟声也即停止。但是美国人依然是满腹疑虑。

尤为奇特的是,福特汽车公司由于苏联卫星的上天而受到致命的打击,该公司埃德塞尔牌新型汽车当时刚刚上市,恰好被蒙受耻辱的美国人看作是华而不实的小玩艺儿,看作是美国不光彩的象征。由此可见,人处在心理劣势时所采取的行为是很难理喻的,因为心理劣势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思维过程和行为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把握不到真实的因果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