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同心站的一些往事

在同心站的一些往事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心县是陕甘宁老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共有10名职工,全部是外地人,担负着预报、测报和24小时航危报任务。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有的则是有意让年轻的女同志把守,使男同志不便动手。改革开放以来,同心人民充分发挥回族善于经商的长处。在全自治区率先办起了流通试验区。我也于1980年从同心调到自治区气象局担任副局长。从此,结束了同心气象站职工和家属吃窖水、苦水的历史。

在同心站的一些往事

刘秀桐

1970年底,我和爱人傅淑英从江西中央气象局五·七干校调来宁夏,被分配到同心气象站工作。同心县是陕甘宁老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曾在这里建立过豫海回族自治县政府。县气象站是一个国家基本站。共有10名职工,全部是外地人,担负着预报、测报和24小时航危报任务。该县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属阿尔多斯台地,是一个干早、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由于地下水含氟量高,是苦水。不仅人不能饮用。甚至连洗衣服、牲畜饮用都不行。因此,这里生活十分艰苦,吃水是最大的难题。城乡居民吃水主要靠窖水来解决。在这里,每个单位和居民家庭都有自己修的水窖。夏季降雨集中,每逢下雨,单位职工和居民家庭都纷纷走出屋门,把院子里、房檐滴下来的水引到各自的水窖里。由于这里有一种紫胶泥不渗水,所以窖的四周都糊上了一层厚厚的紫胶泥,使积水既不渗漏,又不变味,可长期保存备用。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但是,由于年降雨量太少,收集雨水的机会不多,因此每逢降雨各单位都争水源,甚至为此发生吵架和械斗。为了从上游引水,各单位都想出很多办法,有的派出身体强壮的小伙子凭实力取胜。有的则是有意让年轻的女同志把守,使男同志不便动手。气象部门为了保护观测场环境,一般来说院子总是比较大,这是我们的特殊优势,又因每有重大天气过程来临,我们又总是先知道,所以我们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只要院子里一开始积水,我总是第一个穿好雨衣,拿起铁锹出去,站上其他职工,不分男女老幼,值班和休班的都自觉地走出家门往水窖里放水。别的地方下雨时,人们都到房子里避雨,我们这里则恰好相反,雨下得越大,到外边放水的人越多,这是同心独有的地方特色。但是,水窖收藏的雨水毕竟是有限的,到了冬季就往往没有水吃。此时各单位都到附近的清水河里去拉冰块,一部分打碎放到窖里慢慢融化到春天吃,另保留一部分放置阴凉处。选择一些比较干净的放到锅里融化沉淀后再饮用。虽然此水也是苦的,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喝,因此很多人肚子痛、甚至经常拉稀。特别是1973年大旱,全年基本没有下过透雨,不要说地里的庄稼了,城乡居民吃水都发生了严重困难。气象站职工家属二十多口人,平均每天只能买到一桶掺了苦水的所谓甜水,只保证做饭。不准洗衣服。在此情况下,大家都自觉遵守,毫无怨言。后来我多次向自治区气象局要求,才给我们站拨了3000元钱修了两个水泥窖,又请区局派了一辆卡车,我们又向外单位借了一个大水罐,派站上职工到50~60千米外的黄河里去拉水,储存到水泥窖里,这样总算把职工的吃饭饮水问题初步解决了。外单位很多人对气象站十分羡慕,通过各种关系来气象站要水。有一次县医院的院长来找我,说医院要为一个病人动手术,但是没有水煮消毒,希望我们能够支援一桶水。我当即表示:救人最要紧,不要说一桶,即便再多些也应该支援。通过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当时同心缺水达到了什么程度。水确实成了人的命根子。

在那种环境里,大家都自觉地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仅大人注意节约用水,连小孩子也知道水的可贵。记得1971年我把我们的大孩子从北京接来,当时他才4岁,在同心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1972年送他回北京路过中宁黄河时,他情不自禁地在公共汽车上喊起来:“我的光光啊,这里有这么多水呀!”惹得同车上的人都笑起来了。

虽然当时生活十分艰苦,吃水、吃菜十分困难,洗澡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信念很坚定,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同志之间和睦相处,谁家有了困难,都能互相帮助。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把站上的单身职工请到自己家里一块儿过节,春节又尽量让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因此,我在站上工作十年,个个春节几乎都是在值班室度过的。由于我们站地处国际航线附近,每逢我们国家有什么重大外交活动或是国防科工委搞重要的科学实验,我们站总要连续半个多月向有关部门拍发航危报,大家都摸到了这个规律。如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我们站曾连续半个多月24小时向有关部门发航危报,虽然是在事后才知道是为了保证基辛格的飞行安全。但是大家还是有一种自豪感,认为我们的工作是和国防建设、毛主席的外交路线相联系的,我们的事业是神圣的,因此,再苦、再累大家也心甘情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十分关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拨巨款兴建同心扬水工程,通过三级扬水提高200多米,把黄河水从50~60千米以外的地方引到同心县城。改革开放以来,同心人民充分发挥回族善于经商的长处。在全自治区率先办起了流通试验区。一大批年轻人南下广东,把同心的特产——发菜运到广东出售,同时把那里的电子产品、流行服装贩运到同心销往区内外,使同心的经济贸易迅速地发展起来,过去落后贫穷的同心县城,如今市场活跃,经济繁荣,被人们誉为宁夏的“小广东”。我也于1980年从同心调到自治区气象局担任副局长。为了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当时各方面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区局多方筹措资金,先后给同心站盖起了办公楼,职工也搬出了土坯房,住进了砖瓦房,安装了自来水。从此,结束了同心气象站职工和家属吃窖水、苦水的历史。

光阴荏苒,转瞬已过去一二十年了,每当我想起在同心工作的那段生活经历,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时地浮现出全站职工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感人情景。虽然今天各方面的条件比那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仍然十分怀念那一段生活,对同心站更是怀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它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的艰苦创业精神,而且,还使我学了不少在别处所学不到的东西,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它。

(作者单位系宁夏气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