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气象之缘
王 沛
我的气象之缘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区建成了区地(市)两级气象台之间有线电传网络。尽管这在当时全国气象部门还是首例,但其工作状态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区内电信部门提供的载波电路不甚稳定,三个地(市)台使用的终端电传打字机比较陈旧落后,故障率高,自己又没有维修保养力量。每次商请电信部门签订维修协议代为维修,却遭到回绝。理由非常简单,他们知道气象部门的电报数量大,时效要求又特别高,承诺下来是吃力不讨好的。这样,我们三个地市台的电传机就常常处于失修甚至带病的工作状态。实在瘫倒运行不了,才能请来当地电信部门的维修人员上门处理一下。有时不得不开车把电传机送到银川区台来检修。
1979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自治区有关部门在一次形势报告会上透露:随着我区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外汇收入不断增加,除上交中央部分以外,本区尚有一定数量的结余,各单位若有正当需要可以申请使用。笔者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为之一动,当即请示局领导,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起草了一份给自治区财贸办的报告,以改善区内气象信息传输为由,申请了3万美元外汇,购买10台西德产T-1000型全电子电传打字机。这种先进的打字机当时还只有北京气象中心和大区气象中心有配置,它的性能是有口皆碑的,不仅速度快,噪音少,故障率尤其少。国外把它做为办公用具安放在公司办公室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日检周检等维护。幸运的是这份报告竟然没等多久就批下来了,批复不仅如数给了外汇指标,而且还联同下达了10万人民币的补充基建拨款。当时的汇率大概是三点几比一美元。这3万美元我们不仅可以使用,而且还是无偿使用,这可乐坏了大家。随即,我们找到了自治区外贸公司,并在中央气象局通信处的帮助下,弄清了供货渠道,通过天津口岸向西德西门子公司直接签订了10台T-1000型电传打字机合同,每台单价大约是3000西德马克,约合2500美元,余下的5000美元又可订零部件。大约在年底,由西德发来10大箱货物到达天津,然后空运到银川。我们请来专家开箱验货,结果全部合格。第二年开春,先后把这批电传机分发到了全区四个气象台。制约有线传输的瓶颈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全区电传传输质量直线上升,1982年统计,电传报的主观缺漏率达386400∶1。
有了这次成功尝试,1982年我区713雷达投入使用时,为了提高效益。解决异地图像传输问题,又一次成功地向自治区申请到25000美元,购置了两套日产索尼摄像机和录放机。
以上就是我与气象事业发生的一段不解之缘。从上述两次外汇的申报和使用中,也可看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关怀和重视。除此以外,事情本身似乎还印证了一句俗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我们宁夏虽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它依然存有某些机缘和可作为的空间。
(作者单位系宁夏气象学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