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移春风上墨端

我移春风上墨端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不久,湖南省人事厅为了加强与广大知识分子的联系,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致函部分专家,征求他们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是一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临别湖南时的要求。著名医学家,因研究试管婴儿成功而饮誉九州的卢惠霖教授信中的这段话,是令人感奋的。卢教授要的“筹码”是极低的啊!但我深信,党和政府是会理解和支持这位赤诚的教授的。

子夜时分,灯火阑珊。我看完100封专家来信,顿觉春风拂面,不能自已。那鹤发童颜的学者笑貌,那满腹经纶的教授期望,那面有倦色的高工倾诉……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催促着我这个不善舞文弄墨的人事干部,用笨拙的手去驱动那长不足5寸却重似千斤的笔。

有感——竹篙打水满塘动

前不久,湖南省人事厅为了加强与广大知识分子的联系,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致函部分专家,征求他们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这的确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然而,反响却极为强烈,有人赞之曰:竹篙打水满塘动。你看,连夜疾书者有之;抱病回函者有之;不少人竟是洋洋洒洒,好几千言,其论述之精辟,见解之不凡,的确令人叹服;还有的生恐意见有偏,不仅自己字斟句酌,而且还与他人一道反复磋商。卓有成绩的郴州体校无线电测向教练何天亮,刚从外地比赛回郴,就在接到征求意见信的同时,又接到带队参加全国锦标赛的通知,尽管赛事在即,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在回信中详细地谈了他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高级工程师陈连禹出差青海,其妻接信后随即转寄给他,不料陈又返回长沙,待陈阅完从青海转回来的信再给省人事厅回复时,似乎觉得极为内疚,回信中一再恳切陈词:迟复见谅。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副院长刘宝璨已经出国讲学了,其妻接信后又将它转寄了澳大利亚。

就是这样一封只有一百多字的征求意见信,许多专家接到后,还是“深受感动并备觉亲切,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整个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信任和关怀”;“我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这“体现了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不变,使我感到起码在感情上是很亲切的”。

这一些都说明了什么呢?我思忖良久,似乎无以作答,只是朦朦胧胧地感到,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的是理解,是尊重,是感情上的沟通,是组织上那颗温暖的心……我们人事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呢?

可敬——烧出炉中一片春

征求意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您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您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我是一位由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从高中、大学到读研究生,我都享受助学金。我今年54岁,入党33年,党和人民给我的已经够多了。我感谢党和人民。我别无他求,相反地倒是自己应更好地工作,以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回敬党。”这是一位副研究员的回答。

“我有自己的信念,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认为是对人民有好处的,就会不辞劳苦和风险,不顾个人得失和道路坎坷,去不断努力进取。当然,我渴望得到及时、公正和有效的支持与援助,使事情办得更好、更快些,我别无苛求。”这段话摘自一位高级农艺师的来信。

“我的要求——请你们给我创造一个能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场所和条件。”——一位讲师的心声。

“我因母亲年老多病(已半瘫)而即将调回福州,湖南是哺育我的第二故乡,我的一切跟湖南是分不开的。在这片园地上,我尽力耕耘了20个春秋,虽然成绩微薄,但却得到过多过高的评价和荣誉。这一切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今后我一如既往,将振兴湖南视为己任,望今后保持联系。”这是一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临别湖南时的要求。

“希望你厅向省委、省政府直至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我们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共体时艰,听党的话的。”一个老教授这样嘱咐。

……

当你读完这些来信,又怎能不为之动容呢?此刻,兴许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起孟郊的诗句:“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但愿——能为丹心借一枝

“如果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像5年前资助试管婴儿科研一样,来支持我们这项最后向主要目标冲击的科研,我深信在90年代内一定能够奠定基因改造技术和人才训练的基础,到90年代末,在哺乳动物实验中(先做动物实验,俟成功后才能在人体上应用),一定能取得初步成效。”著名医学家,因研究试管婴儿成功而饮誉九州的卢惠霖教授信中的这段话,是令人感奋的。什么是主要目标呢?卢教授在信中也作了回答:“1984年初,我们呈报‘试管婴儿’研究报告中曾说明本项科研最终目的是:把生殖工程和遗传工程密切结合起来,根绝有害遗传因子,促进优质基因,以提高中华民族遗传素质,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我们现在已能做到运用健康人的精子或胚胎移植取得健康婴儿,尽管我们还缺乏某些必要仪器,还是初步尝试了胞核移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只需要数千美元,便能促成这项改造遗传技术的成功……”卢教授要的“筹码”是极低的啊!

“我衷心希望,在本世纪最后10年内,能在这一方面有机会贡献个人微薄之力,在党和政府的同情和经济支持下,为民族优生事业在人才、技术和物质条件的设计和部署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读着老教授的来信,我有的只是无限的遗憾和惆怅。但我深信,党和政府是会理解和支持这位赤诚的教授的。为此,我斗胆将明人张煌言的名句“敢为丹心借一枝”改一字而作小标题。

企盼——雏凤清于老凤声

记得当年李商隐老先生曾为友人之子——10岁的韩冬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以示对后辈的勉励和希冀。现今年岁大一些的专家们,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又何曾不是如此。当他们看到个别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只求享受,无心事业时,无不痛心疾首。年过半百的高级工程师谢建华不无见地地说:“我觉得现在固然要关心中老年科技人员,但从长远看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目前年青一代中有的只注重学位,而对实际工作有所轻视,主观上不想到实践中去锻炼,客观条件方面,如科研院所由于经费困难,以及着眼经济利益等原因,部分中老年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带年青一代,使他们失去锻炼机会,这样对年青专业技术人员必将带来严重后果。”党的十三大代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航空部608所主任工程师唐德尧大声疾呼:“要像关心党的领导机关的‘梯队建设’一样,关心科技队伍的梯队建设,以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致后继乏人,使许多专业不致失传,使许多专业工作者不致早夭。为此,我建议:从组织上、政策上、经济上、政治思想教育上采取相应措施。”不要“被一种追求‘短、平、快’的、实则是缺少远见的‘管理方式’带来的专业技术队伍的动荡所危害。”这难道不是高屋建瓴吗?

我怨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将专家们的来信加以全面的综述,但我读完他们的来信后所产生的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印象是无论如何也磨不掉的。我深深地感到: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杠杆,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因素。“没有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原载《人民日报》、《中国人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