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走马(一)
(一)地名特征
架桥镇原有架桥、东门桥、六斗港、叶家坡、覃家溶、军溶、蔡家堰、铁路岗、挖断岗、吴家桥、车堰、翰林桥、倪家溶、万代岗、跑马岗、让湖坪、石家坪、农团、其林岗、新桥坪、祠堂岗、天鹅堰、朝阳山、马路、南昌溶二十五个行政村,二○一○年并村为十二个行政村居。第一,有些是以标志性建筑而拟定的,如东门桥、翰林桥村、吴家桥村等,此地有一标志性建筑古桥;祠堂岗,由古时的祭坛活动演变而来,如今此村有一座气派恢弘的钟氏祠堂。第二,有些以本村较为突出的地理环境,如以坪、港、坡、溶、堰、岗、山命名的有十八个村;马路村境内有条常慈公路;第三,沿袭古代传说,架桥居委会原来是康熙年间康熙微服私访,来到此处,见参天古木,人迹罕至,便声称要架桥以方便出行,后来称帝架桥,流传至今变为架桥。
(二)性格特征
地形与性格有相当的联系,山地高峻,身处山地的人常常坚强但又存在眼光短浅,闭塞的特点。高原广阔,干旱、多风,冬季较长而寒冷,农作物以旱地作物为主,一般一年一熟,在这种自然环境之下的高原人能吃苦耐劳,生命力顽强。性格比较刚烈而粗犷,爱喝烈性酒、吃辛辣食物,食物比较咸。丘陵没有山地那样高耸,没有高原的干旱与多风,丘陵人存在坚强与见识宽广的潜质,可塑性特别强。
架桥地处桃源中部,与石门、鼎城等相邻,地形多以丘陵、山地为主。架桥百姓大多具有可塑性,只要把道理讲通,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他们就会是社会的一群护卫队。就说种粮吧,你对支书们说这是事关能否抓住架桥发展机遇的大好时机,他们只要答应就会千方百计去完成,他们是一群信守承诺的群体。
(三)婚丧文化
很多地方最热闹的一天是将新娘在中午之前娶进门后吃喜庆酒闹洞房,架桥的婚娶确实有点怪!他们最热闹的一天是迎娶进门的前一天,第二天反倒冷清了,尤其是闹洞房之时人寥寥无几,对于这种情形当地人戏谑为“人到手了就不珍贵了”。
丧事,架桥人看得较重,举办得较隆重。当地人的丧葬仪式十分繁琐。临死前,要由亲人净面、洗脚穿寿衣,咽气就要抬到“排子”上;死后用纸盖脸,在院里宣读“路引”,由死者长子站凳上持扁担向西南指明路,呼三声“××西南大路明光大道”。
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将死者放入棺木中叫“入殓”。煞扣(盖棺)前还要“开光”,虚放棺盖,煞扣时子女跪在棺前喊“躲钉”。
出灵:有钱人家由人抬棺材送往坟地。贫者用车或爬犁。起灵时,死者长子将灵前的“丧盆”摔碎。送葬路上,撒“买路钱”,由长子杠“灵头帽”而亲友相随直达茔地。
下葬:在挖好的墓穴四角各放一个馒头,将棺材按方位放置穴中,将“五谷囤”、“倒头饭”等放在棺头,点燃一盏“长明灯”。待长子拣锹扔第一铲土后,方齐操锹,埋成隆起的圆形坟包。
三天圆坟,家人和亲友去祭坟,焚化纸钱,用稻秸做三个“冖”形,插上坟顶,并挂红布编铜钱,名曰:“上挂”。死后七天谓“头七”,还有“三七”、“五七”、百日、周年,都要墓祭。三周年大祭,过后注殁者名入家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