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踏着父亲的脚印》的一封信

关于《踏着父亲的脚印》的一封信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总感到,《踏着父亲的脚印》有点消沉,有点被动,太过传统。至于我们大量接触的“四书”、“五经”等儒道文化,不失为祖国的文化经典。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她有自己的信仰、宗旨、党性修养及行为准则规范。在目前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以后,共产党的传统受到诸多挑战。而“宗派情绪”才是其根本原因,应列为第一条。

保真同志:您好!

您的书稿,已经拜读,谈点看法 ,仅供参考。

一、整体印象

总的看很成功,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情理交融,丝丝入扣。作为回忆录文体,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过程等详略得当,生动形象。整体不宜作大的改动,因为它保留有原始写作的情感冲动。至于字词或语法,只要通畅就行。千万不要向文学作品靠近,这样就会失去真情实感,弄不好有画蛇添足之嫌。

我的意见,修改重点应放在“反思”、“感悟”的升华和提炼上来。这是本书的亮点,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但这部分最难处理,拔高了不行,贬低了不对;直白显得平庸,含蓄容易引起歧义。要做到“恰到好处”并给读者留下一定思维空间,是很难拿捏和把握的。特别是有些话不能说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必要的一些“关系”要有,一些神秘面纱要始终留着,但话一定说到位,说到点。

二、关于书名

我总感到,《踏着父亲的脚印》有点消沉,有点被动,太过传统。这个名字适用写家教一类的书。如果将来正式出版对外,局限性很大。显而易见,首先,对父亲要增加篇幅专门介绍。其次,“踏着”,老是给人以平平稳稳的感觉,既不如“跨越”有劲,更不如“突破”有气魄。最后说到“脚印”,似乎老跟在人后面循轨蹈矩、唯唯诺诺,缺乏站在“肩头”、“浪头”之势,更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壮丽生动。

一九七八年,我和建文一同出席共青团“十大”时,在省委送别会上,王任重书记讲了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在长江陪毛主席游完泳,走上甲板时突然问毛主席:主席,我要超过你行不行呢?毛主席不假思索顺口答话说:好哇,学习马克思,等于马克思,那不是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那才是马克思主义。

三、关于“传统”

传统,一般指文化而言。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柏扬先生以四个字——“酱缸文化”予以否定。其实,应该全盘否定的是封建文化,这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确实看不到多少精华。至于我们大量接触的“四书”、“五经”等儒道文化,不失为祖国的文化经典。可惜建国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将国学批判废弃,至今面目全非,大打折扣。我们应提倡继承发扬这种优秀的文化与传统,说穿了就是孔孟之道,儒道文化传统。

在你书中所说的“传统”,原本是共产党的传统,它与世俗传统是有本质区别的。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她有自己的信仰、宗旨、党性修养及行为准则规范。这两者不应混淆。在目前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以后,共产党的传统受到诸多挑战。因此,我们始终遇到一个“想不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越正统的干部,在仕途上屡屡受阻?!为什么群众越拥戴的干部,一到提拔常常被拒之门外?!这就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确实是不合时宜了。因此,在用传统教育我们的后代的时候,必须是有选择、有取舍地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我们应大力倡导正宗的儒道文化传统,鼓励后代读经典,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优秀古典遗产,都应认真学习,吸收其精华。很正宗的国学,我建议多读台大教授傅佩荣的书。

四、几点具体意见:

第五部分的“三点疑虑”,是当时的认识。最后,应该用现在的观点一一加以否定,否则后来的年轻人读后会产生迷茫;说到“社教后期受文革影响”是不确切的。“社教”是“文革”的前奏和序幕,“文革”是“社教”的继续和延伸。

第六部分中的“四大困惑”,可以“文革”的四大罪状列出来去写。这样就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个注脚。文化革命这部分最难写,不写背景,年轻读者想不来,这“特定历史”的现象太玄,没头没脑。若写背景,要加大篇幅。抽象写,概括去写,似乎太空,具体写又不可能。我总感到,这部分份量不够。理论上要上升到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高度,实践应把个人遭受的折磨补充上来,比较生动直观。你用了几个数字,引用了几段名人的语录,缺乏说服力,请斟酌。

第十部分“选举失利”的第一条原因说成“谋私”有些提得太高。仅此错误而已,更不能成为“落选”的主要原因。而“宗派情绪”才是其根本原因,应列为第一条。这里,自己不应承担主要责任,因为自己是被选举人,出了问题应由组织去承担。

还有,我总感到,你对自己太过苛刻。比如,中医院调整领导班子,失去了“扶正”机会,这也不是自己的过错,应理直气壮地讲出“不公正”,因为这时候不正之风已开始盛行,从组织使用干部的角度讲,确实有失公允;再如,下子洲当副县长,尽管是经过自己同意的,组织总不能这样使用干部。

总之,我很钦佩你的认真,史料丰富,剪辑得当。这些事已时过境迁了,我们应心平气静地对待。但切不可还像当时一样,自我严格要求,自我彻底检讨。我认为,你是个有个性的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但是,书中太过严于责己,好像有点不是你的个性了。

我看得很粗,加之水平能力有限,就写这么多,供参考。

最后,祝您有个新的跨越,祝您坚持奋斗到底!

拜晚年了!

李程鹏

辛卯年正月十一日於西安

(作者是陕西省委党校原工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