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60年,我们一行四人出差成都,不知是第一次到正宗川菜馆吃饭,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似乎有点忐忑不安,有盼望、有期待,但更多的或许是兴奋。当下正值困难时期,肚子缺油水,主要选了回锅肉、坛子肉、鱼香肉丝类比较实惠解馋的菜,附带要了一个以为是开水中放了几棵白菜的“开水白菜”,谁料到这开水白菜是四川汤菜中的上乘之作,而且价钱不菲,立马有上当受骗之感。因为既然是用又多又贵的原料熬制出高级汤汁作的菜,而偏偏以“开水”命名,给人造成的错觉匪浅?真是令人费解。
其实,开水白菜的汤清澈见底,醇香素雅,菜色嫩绿,形态完美。见之顿觉清鲜明快,嗅之雅香扑鼻,食之柔嫩化渣。确使人有不似珍馐,胜似珍馐之感。看来,开水白菜实在是以汤为依托而升华了的一种高层次“淡中见真”的美味。
汤,在中国菜肴烹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汤不只融合了原料的部分营养,也充溢着鲜香的滋味。“无菜不用汤,无汤难成菜”。就是干烧菜也需要汤烧到收汁,尤其是燕菜、鱼翅、海参、鱿鱼一类高档原料,因其本身无味或少味,成菜更非有高级汤汁辅佐不可。像烧焖鱼翅,必须用高级汤先煨烧,使汤的鲜香渗入鱼翅,融为一体,达到汁稠味浓、柔软爽口的目的。“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之说,显示汤在烹调中不可须臾离开的地位和作用。开水白菜来之不易,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国的高级汤汁有奶汤、清汤之分,因其用料不尽相同,制汤方法各有要求,各有各的用武之地。开水白菜用的则是清汤。
清汤的制作以老母鸡、鸭子、排骨、棒子骨、鲜猪瘦肉、鸡脯肉为主要原料,适量加入葱结、生姜、绍酒和精盐来煮。制作时,先将鸡、鸭、排骨、棒子骨等洗净入锅烧沸,捞去浮沫,再把拍松的生姜和挽成结的葱放入,加绍酒、精盐继续熬煮。猪瘦肉、鸡脯肉用刀背剁成茸,先用部分猪瘦肉茸兑清水搅匀,倒入汤中,待肉茸浮起,先撇去浮沫,再将肉茸捞起,捏成三、四个肉饼待用。接着将煮制的汤,全部舀入吊子或包罐内,剩下的鸡、鸭、排骨、棒子骨捞起,用清水洗净,继放汤中,再放肉饼,用旺火烧沸,移至微火上,让汤呈似沸非沸状态。此时汤色如绍酒,清亮而鲜香,若有浮油当即去尽,汤便制成。使用时,还要用鸡茸加清水搅匀成团状,放入汤中再“扫汤”一两次,使汤色更加清亮,汤味更加鲜香。需要注意的是,“扫汤”要巧用火力,以文火徐徐进行。操之过急,火力稍大,可能冲散肉茸,使清汤不成,再用纱布过滤方法补救,既费时误事,也有捐汤的鲜香,亦非成功之作。
有了这样的汤,才能制作开水白菜。制作时,先将白菜洗净,去尽筋络,放入沸水中煮到断生,即捞起入凉开水漂凉,接着用刀修整成形,置入汤碗。另取炒锅置旺火上,添入清汤,加味料烧沸,轻轻倒入菜心碗内,再上笼蒸烫即成为一款开水白菜了。
烹饪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欣赏的是“神似”,是与非是。有的要求作者的第一自我“化入”第二自我;有的要求作者的第一自我“超脱”第二自我。川菜烹饪艺术表现于味的调和上,时而相反相成,时而相互渗透,时而相互扩散,既将诸味“化入”一起,又“超脱”物料原有之味,给人一种美妙地享受。“开水白菜”乍听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给人一种清汤寡水、淡而无味的错觉。可端上来一看,十分清鲜明快。继之再闻,香雅飘逸。及至嘴尝,又柔嫩清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水白菜”不愧为具有神韵的高雅脱俗而雅俗共赏的淡雅之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