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源于淮安、扬州当为不争的事实,但淮扬菜闻名天下却不限于淮安、扬州。我最初得知淮扬菜就不在淮安和扬州,而是在1949年前的西安。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随着陇海铁路的修建,外地风味餐馆第一个进入西安的就是经营淮扬菜的乐霞春酒楼。“七七事变”以后,华北、华东和中原相继沦陷,西安成了抗战的大后方,京、鲁、豫、徽和淮扬菜陆续云集古城,但领风骚者莫过于淮扬菜。当时影响较大的有东南饭庄、小富春茶社、淮安菜馆、中央菜社、杏花春酒楼等。这些餐馆多座落在逐渐成为繁华商业区的中山大街(即今东大街)和中正路(即今解放路)一带,均以善烹鱼虾海鲜著称。能记得的菜肴有烧鸟参、烧鳝段、炒鳝糊、将军过桥、狮子头、煮干丝、芙蓉鸡片、扒蒲菜、烤方和涨蛋等。那时年轻,不知味中真谛,只觉得淮扬菜咸中透甜,颇为如我一样的青少年喜食。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逐渐地迷上了淮扬菜。可惜当时荷包钱少,不可能隔三岔五地常吃,但一月四十去淮扬餐馆饱个口福还是有的。由此也可看出,淮扬菜早在民国时期就远扬西安。所幸,抗战胜利后和解放后的西安餐饮业还保留了不少淮扬菜馆,时至今日,西安较大的五一饭店、大华饭店、富临酒家等仍以经营淮扬菜为主。自然,我也成了这几家菜馆的常客。后来,由于有机会去有淮扬菜的上海、北京、南京、扬州、香港、台北等地,总算让我这个淮扬菜迷不断地有其用嘴之地。至今,虽不能说所有淮扬菜我都吃过了,可品尝了有代表性的淮扬菜却是事实。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淮扬菜影响之广了。
清鲜醇厚的风味
中国烹饪地域差异很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淮扬菜的风味特色自有淮扬人和江苏人论说。已看到的文字表述主要有“清淡见长,味和南北”、“清鲜平和、浓醇兼备”、“浓而不腻、淡而味鲜”、“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等。我以为这些表述都有一定道理,实不敢妄加评论。不过,若就数十年来个人的感受而言,我觉得“清鲜醇厚”四个字似为淮扬菜风味特色的主旋律。
说淮扬菜清鲜,首先指其用料清新鲜活,诸如蔬菜、瓜果、花卉等植物类多按季节选用最清新鲜嫩者,动物性食物更有江鲜、河鲜、湖鲜和海鲜供作常年选择。清鲜,同时也指色泽清丽鲜美,质地清爽鲜嫩、口味清淡鲜香。“汤爆双脆”是淮扬传统名菜,听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清鲜脆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汤爆双脆”无论是刀工、火候,还是口味,可谓达到了入神化境的艺术境界,不愧为淮扬菜中具有“神韵”的清淡菜品。不过,这清淡,绝不是清汤寡水、淡而无味。清淡的真谛应该是经过调制后升华了的一种质朴、自然的本味,是高层次的“淡中贝真”的美味。淮扬菜的清鲜,究其原因,既常取清炒、清蒸、清炖、白汁等烹制手法,又重于用盐适度,不压原料本味,仅以促使原料中呈鲜物质显味为度。有些菜虽然加糖,同样讲究适量,目的在于甘鲜滋味调和。我吃过的清炒虾仁、清蒸鱼时鱼、清汤绣球鳝鱼、干贝萝卜球和白汁春笋等菜品似乎都具有这个特点。
淮扬菜又一风味特色是醇厚,或者说清鲜、醇厚是淮扬菜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淮扬菜口味醇厚,主要指其气味醇美浓厚。我这里所说“醇美”是说菜品纯正平和、纯正芳香、纯正甜美,回味无穷,能给人一种陶醉的感受。像淮扬菜中的芙蓉燕窝、白汁鱼唇、白汁鱼回鱼、清炖鸡火鳖、芙蓉鸡片等,大致都达到了这种境界。我这里所说的“浓厚”,多指料多味浓,给人以浓厚之感的菜品。清炖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酒酿火方、珊瑚酿蟹、生熏白鱼、软兜鳝鱼、金葱扒鸡、蜜汁捶藕、玫瑰芋艿等,或气味浓烈、闻香扑鼻;或腻腻糊糊,吃着过瘾;或柔糯细润,甜甜蜜蜜,都让人有一种解馋的感受。
富丽典雅的品性
我曾说过,菜点像人一样,也有品性。
就中国较大的几个风味流派而论,如果说京鲁菜大方高贵、巴蜀菜质朴洒脱、粤海菜旷达惊诧,那么,淮扬菜就是富丽典雅。富丽指其菜品殷实、富态而美丽;典雅,指其菜品典范、高雅而脱俗。
张启钧先生在《烹调原理》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淮扬菜——假如山东菜占个‘贵’字,则淮扬菜就占个‘富’字。”此话一语破的。无论我在江苏吃过的西兰扒鲍脯、蟹粉狮子头、炝虎尾、三套鸭、清炖鸡火鳖等淮扬菜,还是我在西安、北京、上海乃至香港、台湾等地品尝过的清汤大乌参、蟹肉广肚、通天排翅、掌上明球,淮鱼干丝汤等淮扬菜,都能给人以富丽、富态、富有、富裕、富足的强烈感受。淮扬菜之所以显“富”,主要是淮扬地区富甲天下,这里在历史上不仅是南方生活享受的中心,也是中国很多达官富商追求享乐的理想之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诗句颇能说明问题。上扬州干什么?吃自然是第一位的。上文提及的大菜及其著名的原焖鱼翅,清汤火方,清炖鱼回鱼肚等传统菜,均与昔日两淮、扬州河务官员与盐商的奢侈享乐有一定关系。倘若没有当年“十万贯”的吃,恐怕今日也就很难品尝到如此富丽豪华的淮扬大菜了。这又不免使我想到有人把吃喝与奢侈等同起来的事,好像“奢侈”只能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使其永远不得翻身。可我却生异念,“奢侈”可否与其他事物一样也应一分为二。负面影响为人所知,无须我来饶舌,正面作用也很明显,且不应低估,起码有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去的奢侈就是今日的大众消费,没有少数人先富起来超前的奢侈消费,人类将永远停留在自给自足乃至原始阶段。此说谬否?敬请方家教正。
当然,淮扬菜不只显富,同时也颇具典雅的风格。别说我早年领略过的芙蓉鸡片、鸡汁干丝、三丝鸽松、翠珠鱼花、将军过桥、偷梁换柱等向被认为是考究细腻的佳肴,仅就改革开放以来品尝过的响铃鸡宝、宫灯雪鱼米、菊花鱼、文思豆腐等菜肴而言,其用料之精,技艺之高、味道之美,虽不能说后无来者,可说他现在独步烹坛当不是过誉。但又想,如此高雅的菜品,只有在历史上文人荟萃的淮安、扬州才能孕育出来。可以设想,若没有欧阳修、苏东坡、李斗、袁枚及“扬州八怪”等人的指点,淮扬菜是很难达到这一水准的。创制于清乾隆年间而传承于今的文思豆腐,就是这么诗一般、画也似地展现的。它历经两个多世纪数十位美食家指点、数十代名厨操作洗练,无数个文人墨客带着慕名、带着怀旧、带着醉翁之意的斟酌,始集成今日刀工精湛、汤味鲜美的经典之作。
豁达大度的风范
作为一种大的风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其独有的风范和气派有着一定关系。淮扬菜若从隋唐算起,少说有一千四百多年了。一千多年来,淮扬菜所以兴盛不衰,并挤入全国大的风味流派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豁达大度的风范。
为人所知,昔日淮南地区的饮食就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吸纳了众菜之长,才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的。像唐宋时期,历经多次南北交流和文人总结,提高了淮扬菜的技艺水平和文化内涵,出现了诸如“争春宴”、“太守宴”、“缕金龙凤蟹”、“缕子脍”、“糟淮白鱼”等名宴、名菜。元、明、清三代,代有发展,尤其是淮安和扬州,曾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东南经济、文化之中心,不只得益于南北物料于此聚集、异地食俗于此相映的优势,重要的还是以其豁达的胸襟,借助于秦晋、齐鲁、江浙、鄂湘、黔粤等外地厨师的献艺交流,丰富和提高了淮扬的烹调技艺。在风味方面,既继承了南方菜的鲜、嫩、甜,又吸收了北方菜的浓、脆、咸,融合变革成为味兼南北的“南北大菜”。依我看,这“咸甜适中”、“味和南北”的“南北大菜”,正是淮扬菜有别于其他菜的最大特色。大概正因为如此,1949年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开国大宴”,其基本菜式就是淮扬菜。
积淀着厚重文化内涵的淮扬菜,原本为广大群众所喜食,其刀工技艺又是中国烹饪一绝,无人匹故。可我还是奢望淮扬菜能在继承传统上挖得再深一些,在变革创新上做得更大一些,淮扬菜终将成为当代中国烹坛上一颗美奂绝伦的明珠。
隔靴搔痒,妄谈感受,难免为淮扬父老见笑,但愿味和南北、雅俗共赏的淮扬菜更上一层楼,实为我这个淮扬菜迷的衷心希望。
注:本文系2002年在淮安市举行的“淮扬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稿,后被收到《淮扬菜美食文化论文集》,并刊载于《餐饮世界》月刊2002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