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米之乡话鱼圆

鱼米之乡话鱼圆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不愧是鱼米之乡,仅以淡水鱼制作的菜肴就有数百种,我多次去武汉,每次都要吃好几种鱼类菜肴,不过在我所吃的鱼菜中,鱼圆是我最为喜食的。鱼圆则不会有这种尴尬场面。湖北鱼圆主要用的是鱼感鱼和白鱼。用白鱼肉做鱼圆,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谈及过。此鱼鲜嫩腴滑,宜做鱼圆。制成的鱼圆光润,下锅煮沸受热,油心自然溶化,吃起来滑润、细嫩,有弹性,加上鱼圆洁白,汤汁清澈,在圆子菜中实为独树一帜。

湖北不愧是鱼米之乡,仅以淡水鱼制作的菜肴就有数百种,我多次去武汉,每次都要吃好几种鱼类菜肴,不过在我所吃的鱼菜中,鱼圆是我最为喜食的。原因是我这西北佬最怕刺,尽管有刺的鱼肉放入嘴中,经过慢嚼才能真正享受到鱼的鲜美滋味,可我却不能,一放到嘴里刺就难出来了。记得有一次吃鱼,鱼刺卡到喉咙,欲取不出,欲咽不能,又是喷气又是泪,闹得全桌都不得安宁,后来只好离席,请别人帮忙,费了很大的劲才取出来。鱼圆则不会有这种尴尬场面。

做鱼圆的鱼种很多,举凡鳜鱼、鲤鱼、草鱼、青鱼、白鱼、鲢鱼、鱼感鱼等均可制作,总以刺少、肌肉弹性好者为佳。湖北鱼圆主要用的是鱼感鱼和白鱼。

鱼感鱼较大,肉厚实,质细嫩,色洁白,仅有部分软刺,是做鱼糕、鱼馅和鱼丸的上好材料。80年代初,住武昌东湖宾馆开会,有幸品尝了“桔瓣鱼氽”,它是以鱼感鱼肉作主料,挤成桔瓣状氽制而成。相传,春秋时期,沙糊沔阳的一位渔夫,专门为爱吃鱼而又怕刺的楚文王创制的,原叫“白果鱼圆”,也叫“茧形鱼圆”,后来经天门市名厨杨同生改进而成为今日的“桔瓣鱼氽”。这个鱼氽确与我在外地所吃鱼圆不同,酷似桔瓣,光洁如珠,遇水即浮,上口即化,为湖北鱼菜中的精品。据当地人说还“落地不碎”,不过我可不愿将这么好吃的东西落地一试,不知是否是真。显然,要将鱼圆做到这样美妙的地步绝非易事。除了鱼茸的调制必须做到细腻、粘稠、上劲外,手上的成形功夫也很重要。因为桔瓣是一种比较特异的几何图形,挤时的手型和力度都不易把握,所以技巧性很强。现今几乎所有湖北青年厨师都会做此菜,但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没有几人,如要赶上当年研制此菜的“鱼氽大王”杨同生更非一日之功。

“穿心鱼圆”也是湖北一绝。那是我去庐山开会路过武汉时,陈公光新请我吃的。它是用冻猪油作心,白鱼茸作瓤,在鸡汤中氽成。用白鱼肉做鱼圆,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谈及过。此鱼鲜嫩腴滑,宜做鱼圆。武汉的“穿心鱼圆”清代就有盛名,《汉口竹枝词》“休问筵宾夸手段,制出鱼圆是空心”即指此菜。据光新兄讲,这种鱼圆过去多用猪板油或肉冻作心,成菜后质地不十分理想,现改为凝固的熟猪油,外包白色鱼茸。制成的鱼圆光润,下锅煮沸受热,油心自然溶化,吃起来滑润、细嫩,有弹性,加上鱼圆洁白,汤汁清澈,在圆子菜中实为独树一帜。

湖北鱼圆不只这两种,其他如“鱼糕圆子”、“白汁鱼圆”、“灌馅鱼圆汤”、“果形鱼球”、“双色鱼圆”以及“金包银、银包金”等等,均是颇有水乡特色的佳肴,只可惜我这支秃笔难以胜任,只能到此作罢,免得贻笑大方。

注:本文刊载于北京《中国食品报》1994年3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