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奏响鄱阳湖青春之歌

奏响鄱阳湖青春之歌

时间:2023-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青城,就是“青春生态”的最靓丽之作,率先在鄱阳湖畔奏响了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当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共青城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时空交叉节点上,都有条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突破口和支撑点。届时,回旋在共青城上空的,就远不止一曲渔舟唱晚,而是一首干劲十足、婉转悠长、余音绕梁的鄱阳湖青春之歌!鄱阳湖青春之歌,是一曲火热的青春建设之歌。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永不停息的前行中书写着奋进和发展的轨迹,而最鲜明、最突出的印痕,往往都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意义特殊的城市。要在2009年的江西寻找一个最富标志性的印痕,我想共青城必将毫无争议地当选。这片土地有推土机的轰鸣作业,有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有建设者的挥汗如雨,然而,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种潜藏于深处、非常饱满的“青春生态”。这种“青春生态”包容着火热的激情、坚忍的意志、勇猛的精神和喷薄的英姿,仿佛久旱之地降下的甘霖,仿佛大雪纷飞中浮现的炭木,亦仿佛茫茫沙漠里突现的绿洲,一旦在一座城市生根发芽,就必将成为席卷这座城市的急先锋。

共青城,就是“青春生态”的最靓丽之作,率先在鄱阳湖畔奏响了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自从上世纪50年代,共青城的诞生就注定与青春密不可分。98个上海热血青年来到鄱阳湖畔,搭建茅棚,开荒种地,放养鹅鸭,用劳动号子和欢声笑语打破了共青城曾经的寂静,奠定了“青春生态”的坚实基础。40天后,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专程前来看望这批远离家乡艰苦创业的青年,为他们题写了“共青社”的社名。就这样,“青春生态”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向心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云集共青。半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祖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奔赴共青,把这片土地建设成了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面旗帜和青年创业的典范。

1993年,胡锦涛同志视察共青城时指出“要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掀起了又一轮支持共青城发展的热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上任伊始,就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指示,鲜明提出“要举全团之力支持共青城发展”!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一直回荡在全国各级团组织的上空。上海、广东、河南、辽宁、陕西等地的团组织负责人和青年企业家先后来到共青城参观考察,为共青带来了不少项目的同时,也把共青的名声带回了天南海北。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2009年11月6日,陆昊书记亲自带领180余名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企业家齐聚共青城,领略崛起中共青城的青春魅力,形成了支持共青城发展事业中的一个高潮。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陆昊书记展示了他的风度、大器和智慧,用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和一直以来对共青城发展的高度关注,作了一个高屋建瓴、饱含真情、内容丰富的重要讲话,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这次来考察的青年企业家大多是第一次到共青,但他们一踏上共青的土地,便从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赤诚的敬仰。就像两个未曾谋面的远方至亲,面容上并不熟识,可是一旦相遇,却马上能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亲切。亲身体验共青城的“青春生态”,他们既充满赞叹,又毫无保留,用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发展规划、金融体系建设、加强招商引资等诸多方面的宝贵意见。

离开之后,他们依然恋恋不舍,时常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共青城建设,已陆续落户的一批大项目,直接体现了共青团与共青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亲关系。

共青城的荣耀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荣耀,她的背后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不会忘记,省领导多次赴共青城视察指导,为共青城的发展注入了坚强的信心。我们不会忘记,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共同成立的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多方协调,倾尽全力,先后召开了五次领导小组会议,为共青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问题扫清了障碍。我们不会忘记,省委省政府领导还专门会见陆昊书记一行,并设宴款待来赣的所有青年企业家,表示出对共青城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对青年干部、青年企业家的深情厚谊。

共青城的成长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成长,她的背后是鄱阳湖母亲孜孜不倦的养育和滋润。一座城市因水而灵动,更何况,这座城市的水是占江西国土面积97%、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赣鄱儿女的鄱阳湖。鄱阳湖是江西繁荣历史的发祥地,是大自然经过鬼斧神工的精心雕琢所造就的神话般的水域。在这片令人朝思暮想的水域里,共青城吸收着最丰富的营养,逐渐成长为鄱阳湖的掌上明珠。鄱阳湖见证了共青城点点滴滴的进步,见证了一代代共青建设者挥汗如雨的炽热情怀,见证了2009年共青城“完成GDP19.9亿元、增长26%,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增长44.1%”的“井喷”式发展。经过多年的沉淀,一代代青年所积聚并传承下来的“青春生态”在共青城遍地开花,结下了累累硕果。

共青城的希望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希望,她的背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带来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当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共青城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时空交叉节点上,都有条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突破口和支撑点。共青城越发展,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奉献共青;奉献共青的青年越多,就越能加快推动共青城的又好又快发展。届时,回旋在共青城上空的,就远不止一曲渔舟唱晚,而是一首干劲十足、婉转悠长、余音绕梁的鄱阳湖青春之歌!

鄱阳湖青春之歌,是一曲昂扬的青春理想之歌。自从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受到前苏联青年建设共青城的激励,写血书、递申请、挑担子,决意要用沸腾的热血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一个“中国的共青城”,共青城就已经成为一块理想的圣地。当他们把铁血的誓言用实践印刻在茅棚里、印刻在山水间、印刻在土地上,共青城更是深深烙上了青春的标记。几十年来,共青城承载着无数青年的梦想,用独特的青春魅力吸引着“60后”、“70后”、“80后”,正因为如此,这些青年的梦想也逐步编织成共青城的今天。

鄱阳湖青春之歌,是一曲火热的青春建设之歌。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小型城镇到新兴城市,从孤军奋战到千帆竞发,共青城正在用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勃勃焕发的生机诠释着发展的动人魅力。团中央为共青城授牌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正是这样一个最显著的缩影。园区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1年多时间投资4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项目60余个,合同资金突破百亿大关,2009年共接待客商441批次,几乎每天都有客商前来洽谈考察……这一组组数据,是这曲青春建设之歌的最佳注脚。全国青年创业基地还争取用5年时间进入江西省园区前十强,成为全国青年向往的创业热土,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生态示范园区。我相信,共青城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来到这片热土,感悟前辈的创业历程,继承前辈的开拓精神,创造自己的崭新业绩!

鄱阳湖青春之歌,是一曲无私的青春奉献之歌。共青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奋斗史,共青城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和青年团干部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许多青年舍弃了大都市可能的舒适生活,舍弃了大公司可能的优厚待遇,为的就是支持共青城的一份责任。当然,奉献永远不会被挥霍,收获的只会是历练和提升。事实业已证明,支持共青城发展的工作为广大团干部提供了一个锻炼经济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在为共青城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过程中,团干部获得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作为共青城所在地的团省委,江西团省委感触最深。一方面抽调干部到共青城挂职,专门成立“支持共青城项目建设工作组”,邀请从事一线经济工作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为团干部开讲座;另一方面通过发动志愿者提供智力服务、利用高校资源提供人才支持、协调对接有关单位加大支持力度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既推动了共青城的全面发展,更从奉献中得到了思想与情感的升华。

每一次到共青,是探亲,是团圆,是回家;每一次到共青,是宣传,是推介,是考察;每一次到共青,是关爱,是体验,是升华。一曲充满青春气息的鄱阳湖之歌,奏响了!

(摘要发表于2010年5月7日《江西日报》

全文发表于2010年4月16日《江西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