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英
蜀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蜀都赋》和《绣补》。另据东晋常渠《华阳志》记载,在当时蜀中的刺绣就已十分闻名,常渠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其为蜀中名产。四川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植桑养蚕,《诗经》中记载:“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浅浅兮”,所以蚕丝业甚为发达,织出的绸缎也较为厚重结实,适合于刺绣。
蜀绣的构图简练虚实适宜,图纹较集中,风格古朴自然,富于民间特色,绣品的底部留白处较多,因此有“花清地白”之称。
蜀绣作品中采用的画稿大多以中国画为主,近几年也将油画作为刺绣图稿进行再创作。
人物绣是刺绣的一个重要题材。蜀绣的人物题材多采用蜀中名人或古典文学、佛教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如“蜀宫夜乐图”“文君听琴”等。双面立体绣“文君听琴”一面是司马相如抚琴,一面是卓文君专心听琴,一正一反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刻画得淋漓尽致,绣工也十分讲究,似富有诗意的画,充满热情的歌。清朝绣制的佛像《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无量寿佛赞》等优秀作品,现仍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艺术性与工艺性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我是1981年进入成都蜀绣厂,师从蜀绣老艺人魏光建,学习蜀绣的各种针法和技艺,三年的学徒期间,师父对我严格要求,常对我说:“要学好、学精蜀绣的传统针法,为将来技艺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后,我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永兴为师,学习花鸟、鱼虫、人物的绣制技艺,师父根据我绣技的特点,教我主攻人物绣像。2001年,我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为师,在郝大师的指导下,我的绣艺得到了升华。
开始学绣人物绣时,我先学习线条绣仕女人物,后来绣各种不同题材的人物,在绣制过程中我采用不同的蜀绣针法,如晕针、车拧针、切针、铺针、衣锦纹针、沙针等针法,同时根据图稿要求,虚心向设计老师请教,因为刺绣是需绣工和设计人员共同来完成的。我根据绣人物的特殊要求挑选面料的经纬度,同时与设计人员商量,上料要注意人物轮廓的准确,五官要端正,这样绣出来的人物才不会变形走样。
我曾经和陈晓亚、杨丽君、赵从延合作绣制了大型单面绣人物《蜀宫夜乐图》,采用蜀中大画家赵蕴玉先生的画作为蓝本。画中的22名仕女所穿的裙子各不相同,在绣制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仕女所穿裙子的丝质感,我们采用了蜀绣独特的“衣锦纹针”,采用单枝支锦、双枝支锦、龟背锦、铜钱锦、菊花锦、蝴蝶锦、米字锦、字锦、风车锦、格子锦等手法。虽然是绣,效果却如织锦。我们用了各色丝线来表现仕女们各不相同的衣服颜色,在衣服的折褶处颜色处理得暗一点,表现出衣服的立体感。仕女所披的飘带及头上的发饰,还采用了金线、银线的搭配,使人物显得更加富贵、生动。
绣人物最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人物的脸部、颈部和手部。
绣人物脸部时,首先要在人物的额头中心至下巴中心处从上到下拉一条很细的直线,以确定中心点,这样在绣的过程中针脚才不会东倒西歪,然后从下巴处绣起。第一层:先用二丝白色丝线绣下巴,绣到脸颊处时慢慢用二丝浅牙红相接,绣在脸颊的二分之一处时,再用比浅牙红稍深二水的牙红相接,一直绣到眼睛处,在绣的过程中要把眼睛、嘴和鼻子的轮廓处留出来,绣鼻子时先用一丝很细的白线把鼻子的轮廓勾出来,然后用二丝白线顺鼻子劲气从下一直往上绣,连接整个额头,直至绣完。第二层:用一丝线再重复绣一遍整个面部,以起盖针眼的作用,也使皮肤看起来更显细一些,最后还要用一丝稍深一点的牙红飞腮红一遍,不够再飞绣一遍,直至达到效果,这样以增加肌肤的丰润感。
绣嘴唇应用暗一点的红色和橙色来搭配,上嘴唇一般用暗红色,下嘴唇一般采用暗红色和暗橙色混合绣制,最后用深香色绣唇线,特别注意一点是,绣嘴唇时一定要使嘴角微微向上翘,这样绣出来的人物才会显得生动。
绣眼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白眼仁不能太白,应用二丝土白线绣白眼仁,黑眼球也不能完全用黑线绣,应在眼球的周围加深灰线以此来表现眼睛的层次感,最后眼神是整个人物绣的核心部分,眼神不能乱点,应根据人物所视方向而定。师父经常对我说:“花看心,叶看茎,人物看眼睛,眼神点好了人物才精神。”
手的绣制与脸部是有区分的,虽然都是绣肌肤,但是手经常从事劳动,所以肌肤的颜色比脸部深。手部的绣制一般采用浅一点的牙黄色,采用二丝线绣制,手指与手指之间要用色线来区分,如果人物涂了指甲油,则一定要绣出来,最后用浅黄麻木色线来滚线条,以达到立体效果。
颈部的绣制应顺人物劲气来定颜色,和脸部一样采用二丝牙红根据光线的明暗变化颜色。
头发的绣制应根据所绣人物的发髻的规律和方向来刺绣,一般先采用二丝黑色绣线用切针来表现,然后根据头发的明暗度加深灰色线或浅深灰色线互相糅合、掺透,使头发看起来有层次的变化,有明暗的变化,刘海和耳发采用一丝线来表现,还是要注意深浅的变化。
绣制人物使用的针法较多,使用的丝线颜色较多,必须努力掌握好针法和技艺。我在绣制作品和教学生的过程中,继承人物绣技艺,同时不断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才是目的。创新的艺术品,才会有生命力。不断创新的传承才能成为有活力、生生不息的传承。我从原来绣制工笔人物到现在绣制各种题材的人物(如油画肖像),就是在不断突破传统绣制技艺的过程中,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
如我在绣制青年画家曾郜的油画《伎乐天》这件作品时,借鉴其他绣种的针法,根据油画的绘制原理,在作品的背景中,大胆使用了乱针绣法,用了多种颜色的丝线,使背景看起有厚重感。在服饰上也大胆采用现代金线、银线、花金线来表现,增加了首饰和服饰的立体感和真实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中我还大胆尝试了在人物的飘带上添加金属银线的绣法,主要是想表现油画堆砌颜料的效果,把画家用颜料来表现的东西用丝线表达出来。用银线勾勒出的一条条线就像是画家用的颜料,使绣和画融为了一体。这幅作品在2008年第九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优秀奖,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赞扬。
绣品《天人合一》是我自己设计和绣制的一幅作品。
《天人合一》在构图上,受丁绍光老师的启发,采用了比较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在画稿中使白鹤变形,绣的时候我用彩金线只绣白鹤的线条,为了用虚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头发,我更是用底料本色(黑色)来表现,使观赏者能产生无穷的想象空间,头上所配头饰、花朵也采用彩金只绣绣条来表现,而人物所穿服装用了孔雀中常用的孔雀绿和孔雀蓝来表现,用蜀绣特有的传统针法“衣锦纹针”绣制,先用较粗的蓝色丝线和绿色丝线分别根据裙子的劲气来辅底,然后拉格再在上面随心所欲地绣图案。作品中的太阳神鸟,则用黄金线采用平金绣以车拧针的针法来绣制以表现太阳神鸟金箔金光闪闪的感觉,太阳神鸟两旁的凤,选用比较传统的黄、红、蓝、绿等色来表现。底料选用了双面黑色底料来绣单面绣,以此来突出厚与薄的关系,鲜明和暗的关系,大量运用的彩金线,让人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虚与实的结合,传统针法和刺绣新工艺的有机结合,使整幅作品既有传统的东西在里面,又有现代的艺术风格。
总之,要绣好人物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物造型要准确,外形轮廓和五官不能有丝毫的走样。
(2)要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底针法,用色上要有变化,蜀绣的衣锦纹针是绣制人物的重要针法,此种针法能很好地表现衣服绫罗绸缎的感觉。
(3)要注意古代仕女和仿真人物绣的不同绣法,单面绣仕女和双面绣仕女的不同绣法,工笔仕女和写意仕女的不同绣法,油画人物的与其他人物的不同绣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在继承蜀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努力,根据新潮流、新画风、新形势,更好地运用丰富的刺绣语言——各种针法和技法,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蜀绣艺术品,推动蜀绣事业的不断发展,让蜀绣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