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启发
中国海运坚持稳健经营,控制投资规模,加强内部管理,在水运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实现效益正增长,实属不易,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王勇(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党委书记)
中国海运以中央领导视察为动力,在困境中积极抢抓机遇,主动调整战略,着力优化结构,实现‘两保三争’,充分体现了交通行业一种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也是国有企业的优势所在,值得学习。
——李盛霖(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原部长)
“面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履平地而恐,处风波不移。”面对剧烈的变革,我们怎么办?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要有紧迫感,要牢牢把握大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改变依靠经验的传统做法,以全球视野、国际思维,站在产业的最前沿来思考和推动企业的发展。改革创新是中国海运发展的最大“红利”和动力源泉,我们须用“倒逼机制”,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李绍德(中国海运董事长、党组书记)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世情国情在变,航运形势在变,竞争格局在变,前有标杆引导我们变,后有追兵倒逼我们变,积极谋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当前我们要主动适应并积极谋划“三个转变”,即从船与船的竞争转向链与链的竞争,从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企业群的竞争,从传统经营模式竞争转向产融结合模式竞争;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与转型发展。
——许立荣(中国海运董事总经理
我们对蔚蓝的海洋有着天然的敬畏,如此神圣、神秘、神奇,无畏的海员们在茫茫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收起万里征帆,抛下千钧巨锚,共海天一色。每当耳畔回荡起郑智化《水手》的激情演唱,就会使人热血沸腾而读到柯岩写的“汉堡港变奏曲”,就会为在远隔万里的船长贝汉廷凭借强烈的责任心与勤劳智慧为祖国赢得赞誉时,心中又涌现无限豪情。
此次,我有幸踏上中国海运的30万吨远洋巨轮,聆听整装待发的海员们自豪的讲述,带着敬佩与敬慕的心走进与岸相聚、相离的万里海船海员历经风雨的磨练,蓬勃而富有朝气,让我一次次感受到来自惊涛骇浪的那份执着与稳健,对于他们所从事的航运事业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认识。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的一半人会受冻,另一半人会挨饿”,而实际上世界贸易90%的货物由海运承担“国力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孙中山先生的谆谆告诫,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思深虑。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仍在低位运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进入2.0时代,由多边合作逐步转向双边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成为新的实现路径。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由于高峰期不理智的大量投资他、货主挟货源优势的强势进入和金融机构的抄底造船,航运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存在,航运业不再处于外延式发展的扩张期,而进入了深度调整的优化期,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去运能化的过程是长期的和痛苦的。以大数据智能制造、无线网络革命、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制造与服务融合,信息流与物流互动,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集中经营活动将被分散经营方式所取代,跨界竞争已屡见不鲜。电子商务平台对航运物流业的影响已经初露端倪,而以马士基、达飞、地中海航运组成P3联盟可能带来冲击,未来航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海运集团16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但在近几年航运市场的低谷期保持了稳健发展,而且实现了从小船到大船、从沿海到远洋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实现了数量和规模的快速成长,成为全球知名的航运企业。面对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进行二次转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服务为抓手,强化沿海,优化远洋,努力提升软实力,不断做强做优。
在我国倾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谋划中国梦的宏伟图景中,中国海运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及中国发展的黄金期,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以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改革促进转型激发活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实现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的根本性转变。无论是进军世界500强还是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在“变平”的世界里奋发有为,就必须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素质,这是软实力,却是硬道理。
你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下水的轮船,你是从七月霞光里驶来的征帆,你用百年愿景一流目标点亮的桅灯,你是泊着民族的重托央企的责任的锚链,十五年啊,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佟成权《放歌十五年》(朗诵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