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佘田桥和堡面前搭界的丛林里,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曾在这条古道上潇洒地走过。结实的石板路、参天的古树和残存的路亭,刻录着久远年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邵东绵星岭“茶马古道”。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驴友”们自佘田桥的上沙江水库大坝沿左岸而上,虔诚地探寻着传说中的神秘古道所承载的历史奥秘。老“驴”介绍:我国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早期的“茶马互市”是各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形式。唐宋以来,中华各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交流和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随着历史的进步,交通逐渐发达,曾经骡铃声声、马蹄阵阵的“茶马古道”也慢慢淡出江湖。“茶马古道”既是连接“茶马互市”的商道,又是驿道、栈道、差道,其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谈笑间,老“驴”领我们钻进了水库旁铺满翠竹的大山。深秋的凉风将竹叶吹得唰唰地响,与溪水的叮咚,虫鸟的欢唱形成共鸣。置身于翠竹林中,仿佛自己已是大自然中的一株草、一只蝶、一滴水,舒展、飞扬、融化,忘却身置何处,要去哪里。似心灵深处的梦境,似远古时代的寻觅……
思想间,一行人挤出了竹林,啊!狭长的小田垄,有漂亮的村姑优雅地劳作,古老的山沟小院溪水潺潺,小桥横搭,古树参天,小鸟唧喳。有人情不自禁高声吟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的美妙诗句,逗来了村姑窃笑,小院更显安详静谧温馨。一帅小伙借问村姑古道所在,村姑答曰:“拨开你脚前的那片茅草就是。”
不可思议,就在那大片的茅草下面,赫然显出了一条石板路,沿石板路往山上又行100米,发现不远处巍然耸立着数棵大古松,姑娘小伙子们不顾登山的劳苦,连跑带爬地前去留影,古松迎客,松香扑鼻,树顶参天,有五六丈之高,树围阔大,可三四人合抱。再往前看,规则的石板大道绕绵星岭的岭脊一路滔滔奔向远方。两旁的大古松像两排威武的大将军,拱卫着古道,大家兴高采烈地嬉笑打闹、摄影吼叫。细心的朋友一边数着古树的数量,一边估算着古道长度。再往前进,居然发现1500米古道的200多棵古松中,还间杂着10来棵同样古老同样大小的巨枫,秋风之下,枫叶猎猎,颇有大家闺秀的风韵。
石板路的末端,闪出了一处落脚亭,斑驳的过门上方隐约可见“万寿亭”三个黑漆大字,字体秀丽,镶边描花,门前两棵拴马石足以证明这是名正言顺的“茶马古道”。跨进亭内,但见一边一条供马帮客人休息的长石凳,石凳的上方各开一窗。亭子属砖木结构,虽然亭顶已经垮塌,人们依然会在心中歌颂她为古代先辈们遮风挡雨的历史功德。
出了“万寿亭”就是一个大斜坡,远处依稀可见少许古松,石板路也已不十分明显,出了山口便渐渐消失在茫茫尘世间了。当地人介绍:这是一条堡面前通往佘田桥的捷径,是古代广东方向进入宝庆腹地的茶马小道之一,从其他地方进入要远30里的路程。若非连绵的群山将这段承载着远古历史的“茶马古道”锁在绵星岭的深山里,茫茫人海也许早就将它淹没。如今石板路的表面,那被马蹄踏出的一窝窝浅浅的小坑,依然能向现代的人们细述着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善哉!善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