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
陕西因居中国之中而交通发达,是南来北往、东去西来之要径,从地图上看,航空、铁路、公路莫不在三秦之地纠结辐射。陕西的公路交通尤为发达,国道、省道和近来猛增的高速公路,让国内外瞩目。发达的陕西公路交通有两大特点:一是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筑路和科学管路成果,在经济运行和科技转化方面上领先;一是公路交通的文化建设极有特色。不但有像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特大雕塑群那样的各高速路服务区的建筑、雕塑、文赋等面向社会的硬件文化设施,更有全面系统的公路交通行业文化建设。
公路交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和血脉,也是文化发展、尤其是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交通者,谓社会的交易流通也,既是经济的物质的,也是文化精神的跨地域、跨社区交流。个别性和地域性的文化经验和文化想象,由于交通提供的交流而激活,变得丰富活跃,并扩展为更大范围乃至全社会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这也许是公路交通文化和公路交通文学创作在各类行业文化中特别活跃的一个原因吧!
公路交通文学又是陕西交通文化的一大强项。
在陕西交通部门领导、陕西省作协和一批热心人的努力下,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在全国较早成立,延请省上著名作家为顾问,团结了一大批交通业余作者,促进了交通文学的普及和兴盛。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抓交通文学大约分三个层面:一是业余作者的培养,在本系统的报纸《陕西交通报》上开设文艺副刊,每期都刊登文学作品,已坚持出刊1000多期。在这一平台上发表了大量交通职工作者的优秀作品。二是多次组织专业作家跑公路采风、采访,深人现场走访体验,写公路工程、写交通人。先后出版了《激情跨越》、《大道》、《龙脉天路》、《黄土谣》、《远行》、《感天动地的日子》等五、六部文学专集,极大提升了交通文学的水平。三是在这个基础上,这次又把陕西交通系统10多位优秀业余作家的作品,按人结集,出版了“陕西交通文学丛书”总共14本,集中展示了陕西交通文学的成果,向全社会播扬了陕西交通建设的业绩,塑造了秦地交通人的形象。这样的大动作,为陕西省行业文学所少有,全国交通系统亦罕见。
在这部系列文学丛书出版之前,陕西省交通作协主席丁晨先生给我发来了丛书的电子版。有散文,有诗歌,有小小说,有报告文学,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还有一部全面反映陕西“十一五”加快交通发展报告文学通讯集《大纵横》和一部汇集近几年来《陕西交通报》副刊登载的文学作品选《一路幽香》。
我看到的其中三部,印象尤深。商竹(王永宏)的《小镇》和王俊英的《古城拾趣》均是散文,王斌的《滴泪崖》是小小说。让我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一次交通文学的风采。
《小镇》从作者深深眷爱着的故乡竹林关小镇下笔,开掘一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童年记忆并将其作了文学审美转化。单独成篇却似断实续,从各个方位去聚焦小镇。是那种外散内聚的结构。以散点透视打开一个邮票大小的乡镇,又以对同一社区生活的集中描绘去熔铸各自独立的篇什,让我想起作者商竹的老乡贾平凹早年所写的《商州》《商州又录》《商州再录》。从内里看,这其实具有了长篇散文的质地和规模。商竹的创作素质较好,创作准备较充分。他从生活风情、生存状态、集群文化心理三个层面打开小镇,让我们看到了小镇深处的生命腠理。他善于写人,写性格,写细节,写风情,写隐伏在庸常生活深处的文化情愫,写对这块土地这群人不召自来而又挥之不去的爱意。这爱,无意而又浓郁。他用一支笔把一座小镇镌刻进你心里,以致最近报载竹林关在滂沱大雨中为洪水所淹,我不由恚念着书中字到的那古渡、小街、油房、戏台子、船帮会馆,恚念着那小花、小芳、二凤、二牛、邢跛子、瞎子婆,他们都好着吧?无恙着吧?
在《滴泪崖》中,作者王斌的角色是多重的。有时像《小镇》一样,是家乡儿女的角色,用陶醉的笔调叙说西府秦腔、陇县社火、岐山臊子面、宝鸡青铜器,将秦西风情溶进传奇故事,渲泄自己对乡土的热爱,也点燃我们的乡情。有时,他是公路人的角色,以亲历者的情怀刻画一线公路人的形象,叙说公路人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情趣,也写事业的艰难,改革的艰辛,也恨铁不成钢地揭“家丑”、诊病相,由一个行业辐射大的人生与社会。有时候,他又会站在社会人的坐标上,去描绘人生百态和突发事件,有美有丑,有爱有叹,有追寻和思索。无论哪种角色,王斌都坚守着底层写作姿态。用质朴而细致的语言写平凡而复杂的岁月,以贴着大地的视角审视大地上正在进行的生活,在不动声色中让你感觉到一种底层的忧伤和幽默。
写《古城拾趣》的王俊英,是一位女性,曾担任过记者。她不是西安人是华县人,不在西安工作在安康公路基层单位工作,却以记者的勤奋遍访西安的每条街巷,以纪实的、史志的笔调,娓娓绍介着古都的幽深和绵长。作者出版过不少文学作品,曾就读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文献性和文学性常常在她的行文中相映成趣,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那是谈何容易的啊!
另外像王玉平的《世俗生活》,文金(刘峰)的《旁之边兮》,郭少言的《关照心灵》,杜会琴的《路上的歌》等散文集,都文笔细腻,视角独特,亦不乏个性。朴实(蒲力民)、何处放、李婷和董邦耀、刘骥良的《幸福的感觉淡淡的》和《大道撷英》、《一蓑烟雨》三部作品是散文加报告文学,也都能用朴实清新的语言,抒写对公路和公路人的执著和情怀。当然,还有宁颖芳、郭忠凯两位位交通诗人,在喧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把他们精致的诗集《虚构的风景》、《城市的夕阳》奉献给读者,让我们感到了美的享受。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因为只较详细翻阅了三部作品,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待丛书出齐之后再慢慢补课吧。我们的时代、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公路交通的受惠者。每当坐在疾驰的汽车上,望着窗外扇面般旋转的大地,我就会想,这是在享用公路人的心血和辛劳。是交通人拓展了我们的人生,延展了我们的生命啊。一种感恩之情便浮上心头。
2010-8-7,西安望湖阁
(作者系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大等7所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