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章灿
客居南京二十多年,每次想到西安,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说起来,南京与西安,一处东南,一在西北,山川悬隔,风土不同,但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久负盛名的中华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又是功绩卓著的文化名城,就像同胞兄弟一般。从古到今,好事者惯于拿这两座城市相提并论,乐此不疲。还有人把它们辉煌煊赫的过去与已不那么辉煌煊赫的今天对比,于是得到了这对难兄难弟今不如昔的悲观结论。是耶?非耶?我无意在此置辩。在我看来,这无非是再次上演一幕古典“双城记”,再次确认“双城”的亲缘关系而已。我固执地认为,像南京和西安这样的古典文化名城,才是最适合读书人居住的地方。所以,每次想到西安,除了想到秦关汉月,想到灞桥风雪,想到雁塔晨钟,想到更多诸如此类的古典场景之外,也必然会想到,这个地理上遥远而心理上并不遥远的地方,今天依然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的所在。这不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而是多年文学阅读经验的总结和沉淀。最近,友人刘炜评教授寄来“六人诗丛”文稿,拜读之后,我庆幸,自己的这一印象又找到了更多的验证。
“六人诗丛”由刘炜评主编,收入霍松林、李志慧、赵熊、周晓陆、刘炜评、王锋六位先生的旧体诗选集各一部。这个诗丛的名称很朴素,作者六人而已,别无其他花哨语词。然而,这实在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集合。从出生年代看,六位诗人从二〇后、四〇后、五〇后、六〇后直到七〇后,跨越半个世纪有余;其年岁,则从九十高龄的霍松林先生,到五六十岁的诸位诗人,到四十多岁的刘炜评教授和年方三十五岁的看剑堂主王锋,正好是老、中、青三代人,踏过了岁月的漫漫征途,如今在这套诗丛里“胜利会师”了。著名学者,大学教授,书画名家,新闻记者,专业背景各异、人生道路不同的这六位诗人,捧出各自的诗选集,汇聚一堂。特别令人注目的是,让他们团聚在一起的,却是在某些人眼中陈腐停滞、甚至行将就木的古典诗体。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借用出自《诗经》中的那句套话,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凑巧的是,西周这个旧邦的都城镐京,就在今日的西安。不管是十朝古都、十二朝古都,或者十三朝古都、甚至十六朝古都,我想,古都长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如知时好雨,无声地滋润着古典诗歌创作的土壤,久矣夫非止一日。从这两年陆续收到的几期《陕西诗词》上,我早已知道,西安不仅有相当活跃的陕西诗词学会,也有很多类似荞麦诗社这样的民间诗歌组织,还时常有命题征稿、分韵赋诗之类的风雅活动。民间涌动着诗的泉源。赋诗征稿,友朋唱酬,往往通过手机短信传送,“六人诗丛”中的作者,就是这些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诗丛中的一些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诗可以群”,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典诗体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显然,这里所谓古典诗体是广义的,既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包括曲子词和散曲,还包括辞赋和对联。不同体格各有优长,有的适合抒情写志,吟咏时事,可以慷慨悲歌,也可以鞭辟入里;有的适合描摹山川风物,可以精丽流美,也可以机智诙谐。就像这六位诗人,各人有各人的性情,各人有各人的志趣。要了解他们的性情和志趣,看这六位各自的室名斋号,大概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唐音阁、心斋、风过耳堂、酒馀亭、半通斋、看剑堂,他们的诗集也都以斋号命名。唐音入心,风声过耳,酒馀看剑,要豪情万丈,也要虚心追索;要侠气干云,更要风流自赏,那就不需要一点谦抑吗?当然需要,于是就有了半通斋。你看,秦中大地树立的这一排斋、亭、堂、阁,岂不是既追求个性,又相映成趣吗?
“六人诗丛”中的诗篇编排,采用的是编年体,这也是有讲究的。在每篇作品后加注写作年代,按照年代先后编列作品,至少有两个好处:大的是有助于读诗论世,感受诗人心弦如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起伏相应,小的是便于考察诗人艺术的发展变化,省却未来诗史研究者系年考辨之辛劳。六部诗集中年代最早的一篇,是霍松林先生的《卢沟桥战歌》,作于一九三七年七月,而年代最晚的,则是刘炜评《毕编〈半通斋诗选〉,口占一绝》,作于二〇一〇年五月。这是前后悬隔的七十四年,也是绵延持续的七十四年,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坎坷历程,沧桑巨变,对于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不平凡的七十四年。岁月荏苒,在六位普通中国公民的心空之上,留下了难以抹煞的天光云影,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雾雨雷电。可能有人会问:都二十一世纪了,为什么这几位还要作旧体诗?为什么还有人爱看他们的作品?读一读“六人诗丛”,你就会明白这一点:“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六位诗人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艺术成就,已有各集自序或他序详细评说,我没有资格乱弹,也没有能力说出更多新意。我感觉,这一套旧体诗词选集丛书,在以诗仙李白命名的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除了具有象征意义之外,更有历史意义,只不过这后一点,也许要过若干年、经历若干事之后,才能看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而今天,我能够在这里表达的,只是作为一位古典诗歌爱好者、同时也是这套诗丛的一位读者内心的喜悦而已。2010年初冬于金陵选念楼
(程章灿博士,1963年生,福建闽侯人。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