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原是拒霜花
秋风萧瑟,清霜骤降,当荷花(又称水芙蓉、水莲花)脱尽红衣,纷纷凋谢时,木芙蓉便以它的冷艳之姿,盛开于泽畔江边,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木芙蓉的别号很多,如木莲、华木、地芙蓉、拒霜花。还有个雅称:秋江主人。木芙蓉农历十月开花,正逢荷花凋落,故白居易在《木芙蓉花下招客饮》一诗中说:“水莲花尽木莲开。”因它“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唐·黄滔《木芙蓉》),“秋劲拒霜盛”(宋·赵佶《芙蓉锦鸡图》),故被誉为拒霜花。
木芙蓉为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二至五米,叶片大而呈掌状,作浅裂;花型大,花期长,欧阳修称它“独伴霜菊槁”,其实它的花期比菊花更长。花的品种有大红千瓣、白千瓣、半白半桃红千瓣,以及黄芙蓉。更有三醉芙蓉者,一日间变三色,早白、午桃红、晚深红,最为名贵。
《花镜》说它:“清姿雅质,独殿众芳,乃秋色之最佳者。”《北墅抱瓮录》称:“木芙蓉潇洒无俗姿,性本宜水,特以水际植之。”花光水色,相映成趣,“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宋·王安石《木芙蓉》);“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宋·杨万里《木芙蓉》)。
正因为它拒霜抗寒,持节坚韧,又姿容雅丽,不染尘俗,历代诗人无不倾尽热情歌之咏之,而画家亦争相绘之。宋代的赵昌,被誉为“花传神”,颇爱画木芙蓉,苏东坡曾在他的画上题诗。此后的花鸟画家如陈淳、徐渭、陈洪绶、八大山人、恽寿平、华岩、赵之谦、任伯年等,皆有木芙蓉画作传世,而且风格各异。例如八大山人画此简洁概括,不拘形似;徐谓则笔墨淋漓,落落大方;华岩独以清秀婉约、温文尔雅为能事;吴昌硕讲究阔大的气势;齐白石注重雄奇厚重,又不失天真自然;崔子范以奇拙、浑厚取胜。在《崔子范写意花鸟画》一书中,介绍了他画芙蓉的技法:中锋淡墨画出芙蓉枝;侧锋淡墨画叶,以浓墨勾叶脉;用浓墨勾出花朵和花苞,花瓣圆中有方,然后以曙红染花。在花朵上,吴昌硕则以曙红调白,一笔一瓣“聚”成花型,待稍干,以浓白勾花纹;其叶以淡墨写之,以浓墨勾简略的叶脉;枝用淡墨写成,如书法然。
木芙蓉原产于我国,种植面积极为广阔,相传蜀后主孟昶最爱此花,命人在成都城中遍植,秋风起时,满城花团锦绣,故成都又名蓉城、锦城。而瓯江温州一带,亦栽种较多,故瓯江别名芙蓉江。古时的湖南,水芙蓉(荷花)、木芙蓉随处可见,唐人谭用之曾有一首《秋宿湘江遇雨》:“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的美誉。毛泽东在《答友人》一诗中,便用了这个典故:“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木芙蓉的叶、花皆可入药,《本草纲目》说它能“清肺、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痛疽、肝毒恶疮,消肿排浓,止痛。”芙蓉花油可治烧伤,叶止血有奇效。古人还突发玄思,采木芙蓉花煮豆腐,红白相衬,如雪霁之霞,雅称“雪霁”。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如或傍水而居,而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
还有一个掌故可以一说,唐诗人王昌龄曾贬谪湖南黔阳县(古称龙标),此地木芙蓉亦盛。他曾在城东建楼,作饮酒赋诗之处。到清代又重建,广植木芙蓉,命名为“芙蓉楼”,以应合他曾有《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以做他谪居黔阳的纪念。楼中有一联云:“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梦;芙蓉空绝色,百年人事尽如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