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安 穆
周二是一周中课最多的一天,每个周二的清晨睁开眼睛之后,我总有一种万念俱灰的绝望感。7点半,作为一舍之长,我终于从床上爬起,临走之前于心不忍地逐一叫醒了还在酣睡的舍友们,最后喊了一句:“今天可是系主任的课!”宿舍里一片哀嚎,我“嘭”的一声关上门,心里默念了一句:“真是猪一样的队友。”
买了一个馅饼,头昏脑涨地赶到教室,距离上课还有不到15分钟,能容纳20个人的小教室只有我一个人。于是,我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开始刷新各大社交APP。
大学这一年,我在社交网络中添加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大多仅有一面之缘。大家每天发布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双十一”刚刚过去的清晨,每天重复推送代购信息的师哥师姐,喜欢转发无人能懂的诗歌的文艺少女以及那些自拍狂人,都晒出了自己的网购战果图。我看着订单上的一个个数字,震惊之余又安慰自己:“和他们比我真的很节约了。”
动态刷到最后,弹出了一个现在某大学读机械专业的老同学的状态,发布时间大约是凌晨3点——“这时候也就只有这本物理书和这杯咖啡陪着我了,店员都趴着睡了。”配图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他发的是一张全班35人的大学物理期中测评成绩单,清一色是95分以上,甚至还有五六个满分。但那时的我对大学成绩还没有什么概念,以为自己只要用心,考个高分没问题。一年以后的今天,当我觉得专业课能上70分,公共课及格就好,身边还有很多同学高数只考十几分甚至是个位数,我就再也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拿到一张都是95分以上的成绩单。想想期中考试就在后天,但所有的人都还按部就班,没有任何紧迫感,一种锥心的感觉突然袭来:难道所谓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吗?
在我的好友列表里,大学同学和高中同学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前者总在风花雪月,蹉跎光阴,后者极少发布状态,偶尔发一两条也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就在这几天,我看到有的同学晒出了自己花了一个多星期整理出来的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有的同学拿到了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的双学位offer。
APEC会议期间,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同学放假7天,但他们也都没有闲着,有人参加了意大利语演讲比赛,有人和好友一起做有关废纸回收的项目,仅有的一个所谓游山玩水的人也是挎上背包和相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不是不想在他们的状态底下跟几个字的评论,只是觉得自己和他们早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他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也曾在全市最好的中学读书,我也曾和他们一起奋斗过,是什么拉开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从此只敢怯怯地仰望?是高二文理分科时没有坚持选文科,而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选了根本没有兴趣的理科?是从那之后越学越吃力,却又不想和别人交流,从而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是嫉妒那些被老师宠爱的同学,所以心情低落影响了学习?不管有多少理由,总之到了最后,高考失利。父母心怀愧疚,觉得不应执意让我选择理科,所以大学和院系的选择全随我意。于是,我来到这所普通到很少被人提及的大学,报了一个越来越觉得无用的专业。
日复一日,我坐在总是空空荡荡的自习教室,自以为离开宿舍来到这儿就能显得不那么堕落。持续的独处低效而又无用,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反复折磨着浮躁了太久的心。很难找到目标的指引,也不知该如何去奋斗,鄙视着身边自甘堕落的同学,又羡慕着越飞越高的老友,自己就像处在一个断崖,两头都很难触碰。
从大学入学至今,我也放纵了一年有余,谈过一场可有可无的恋爱,曾在KTV和狐朋狗友唱歌到天明,月月花光父母寄来的钱。
虽说差距是一步步拉开的,可是总能一步步去追赶。如果从这一刻开始正视这些差距,努力追赶,是不是有那么一天,像我这样的“咸鱼”也可以翻身。或许在未来,我可以在忙碌而充实的晚上,打开许久不用的社交软件,发一条“终于,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的状态,不求点击和回复,只是对自己的肯定。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不得志归咎于社会或周遭的人。咸鱼的周围或许是死气沉沉的沼泽,恶劣的环境让我们不敢面对现实。可是如果能鼓足勇气去改变,是不是就会发现,曾经心怀梦想的自己,其实从未离开那片蔚蓝广阔的大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