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_陆 荃
我是个57岁的健壮男子,无任何疾病,刚刚成功攀登过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但我只想活到75岁。
家人、朋友都无法接受我的这个想法,认为我不是疯了就是在开玩笑,他们列举了许多超过75岁还活得健康充实的人,他们相信等我真正接近75岁,就会贪生怕死地将这个数字延至80、85,甚至90。
但我很清楚为什么自己只想活到75岁。
届时我已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人生,爱且被爱过,女儿也已离家自立,正活跃于人生最丰富的阶段。我在这时候离开绝非悲剧。我将亲自主持自己的告别仪式,没有悲伤哭泣,只是温暖甜蜜地与大家回顾这丰富一生的诸多悲欢。
这是我想留给子孙的回忆,我不希望将来他们想起我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身心残破、大小便失禁的可怜老头儿。
死得太早是悲剧,但活得太久可能是更大的悲剧。
对我来说,现代社会盲目追求长寿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1
1900年,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7岁,这个数字到1930年增至59.7,到1960年为69.7,在1990年,达到75.4,现在是79。
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因疫苗、抗生素的研发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避免了许多婴儿及年纪尚轻者意外早逝;但自1960年起,美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主要是因为60岁以上的老人逐渐增多。
然而,据统计,这些老人失去自主行动能力的比例正急剧增长:1998年,80岁以上男性只有28%行动不便,到2006年已跃升至42%。女性的情况更严重,超过半数行动不便。
这意味着过去50年美国人预期寿命的增长大部分来自老病至死阶段的延长。
换言之,现代医学并没有减缓人类的衰老,它不过延长了我们晚年从患病到离世的过程。
以中风为例,2000年到2010年间,美国中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20%,但有680万美国人因此半身不遂或无法言语。另外,现今有500万65岁以上的美国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在85岁以上的老人中,大约有1/3的老人患有这一病症。
即使到了75岁你仍然身心健全,但你的创造力也已荡然无存。
加州大学席蒙腾教授的研究发现,创造力随着个人事业的发展攀升,在40岁到45岁时到达巅峰,然后开始缓慢地减退。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取得重大成果的平均年龄是48岁;古典音乐作曲家平均26岁创作出第一部重要作品,40岁到达巅峰,52岁创作出最后一部重要作品。
2
也许你会说,生命除了工作还有许多内容,譬如安享晚年及子女亲情。
然而到了晚年,因精力衰退与其他身心上的限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缩小个人的活动空间。生活重心从追求事业变成休闲活动,又很快因行动不便及关节疼痛,不得不改为阅读、看电视等静态休闲,直到有一天连做这些也成为奢侈。
晚年的我们往往成为子女在发展事业及抚养小孩外的另一重担,即使你幸运地还能独立生活,你仍然在他们的世界投下阴影。
但更重要的是你想要留给子孙们什么样的回忆——一个心智健全、和蔼慈爱的长者,还是一个蜷缩于轮椅,老是嘴角流涎的糟老头?
我的结论是:75岁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预估分界线,自此活着的代价——包括你自己及子女、社会代为付出的——将开始超过活着的价值。
所以我情愿见好就收,只活到75岁。
3
我说的“只希望活到75岁”究竟代表什么,难不成一过75岁生日就赶紧自杀?
当然不是,但这一想法将彻底改变75岁后我对医疗的态度。
我虽不会主动结束生命,但也不会企图延长,我将只接受以减轻疼痛、不便为主的疗护。
如果我现在(57岁)被医生诊断为患有癌症,我大概会接受治疗,但65岁将是我最后一次做结肠镜检查。
到了75岁,我将拒绝所有的癌症治疗及心脏手术,当然也拒绝人工呼吸、透析及其他人工维持生命的医护手段。
此外,我也将拒绝流感疫苗及抗生素。
一百多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写道:“肺炎是老年人的好友,它通常快速且不痛苦地带走患者,让他们得以逃脱冷酷、缓慢地腐朽。”
到了75岁,我将欢迎肺炎或其他“友好”的快速杀手。
许多追求长寿者一定会列举一些“活到75岁仍健康充实”的特例来推翻我的观点,认为我的想法疯狂甚至是歧视老人。
我要强调的是,虽然我自己只希望活到75岁,但这不代表我认为别人想活得更久是错误的或不道德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人生哲学。
只活到75岁的理念将我的精力从企图活得更久转移到关注现存年月,使我不得不好好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个总因“反正时间还很长”而被忽略的重要问题。
你只剩下18年了——犹如当头棒喝,让人不得不时刻牢记要好好规划、善用这有限的宝贵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