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飞升处

老子飞升处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著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直到汉朝,距今约一千九百多年,佛教方始传入中国,洛阳兴建了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原的例证。老子也是世界的老子。但其蕴含的精深博大之哲理,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子在东周时曾担任管理图书的小吏。老子在临洮飞升之后,其子嗣在这里繁衍。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北魏前称道德天尊,即老子。约自北魏起,称为太上老君。

岳麓山公园位于临洮县城东一里处,因宋代在山上修建东岳庙而得名。山上亭台阁榭遍布,花草林木繁茂,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岳麓山主要建筑有东岩寺、太平观、惠丰榭等。超然书院坐落在半山之中,其建筑共有五间,向北为新建悬楼,向南为吊脚悬楼,这是明代嘉靖年间曾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杨继盛被贬为临洮典史后而兴建的,他写有一幅对联:"铁肩提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脍灸人口。刻于清代光绪年的杨继盛手书"赏心况有樽前客,忍负春风寂寞还"对联碑石,现仍保存于博物馆。文峰塔矗立在院内,与超然书院互相辉映,显得格外雄伟壮观。离书院不远有一座巍峨挺拔的砖石建筑、掩映在绿树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相传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世界公认的中国第一位文化名人、道教创史人李耳飞升之处。山巅有一巨大土墩,这便是"姜维墩",是三国时蜀国承相姜维在这里作战时的指挥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去临洮岳麓山公园,是个清晨。超然书院老子像前,一位老师,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大声诵读《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老子的《道德经》,著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候,佛教还未传入中国。直到汉朝,距今约一千九百多年,佛教方始传入中国,洛阳兴建了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原的例证。

《道德经》这部道家学派的最高经典虽然只有区区五千余字,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贯穿于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领域。各家都引其哲理为己所用,有以治世解者,有以养生解者,有以兵家解者,有以玄理解者……一块花布,做了不同的衣服,真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老子也是世界的老子。如尼采所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费尔巴哈、黑格尔、罗素、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爱因斯坦、波尔、海森伯、卡普拉等科学家,托尔斯泰等文学家,这是些读来灿若繁星的名字,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曾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

在西方众多著名企业家的背包里,你都能看到一本《道德经》。

在德国等西方国家,据说平均每四个家庭就拥有一本《道德经》。

20世纪30年代,围棋圣手吴清源打败了所有中国和日本棋坛的杰出人士,登上了围棋的顶峰,被誉为古今第一人。他曾说,他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就棋艺而言,他与他的对手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他之所以屡屡获胜,正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他去除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准。

哲学界对《道德经》众说纷芸:唯心乎?唯物乎?有神乎?无神乎?《道德经》如轻纱笼罩,难见其真面目。但其蕴含的精深博大之哲理,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道德经》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广泛的适用性来。

有人甚至在现代量子物理学中也发现了与《道德经》的内在之联系。

且让我们先来回遡一下《道德经》的问世。老子在东周时曾担任管理图书的小吏。传说某天他突然辞职,离开洛阳,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一路向西而去。具体情景大家可参照《老子出游图》做一想象。

经过大散关,也就是今天陕西宝鸡西南的时候,因为没关牒,被镇守关隘的官员尹喜挽留。夜深了,二人促膝秉烛夜谈,尹喜对老子小国寡民思想充满向往,于是一问再问,忽然不见回答。一看,老子盘腿而坐,双目合拢,已进入梦乡。尹喜道:“真乃世间第一高人矣!”

次日破晓,尹喜推开房门,老子已经离去,几案上摆放着墨迹未干的竹简,共五千言。老子将自己毕生的思想浓缩在这一篇五千字的短文《道德经》中,然后如司马迁所言“莫知其所终”。

有人经研究,列出了老子从大散关出发之后的路线,由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又回到陇西,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岳麓山去世。也就是说,他去世前,在岳麓山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岳麓山中峰,砖壁嵌有一方金底镶蓝楷书“凤台”二字,相传就是老子飞升之处。

北宋熙州(今临洮)知州蒋之奇曾诗曰:

超然台上望超然,一别悠悠路八千;

春水半濠花满谷,不知今此得依前。

老子在临洮飞升之后,其子嗣在这里繁衍。专家推论,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四子,长子李崇即老子第九代孙作了陇西郡守,为陇西李氏之祖。子孙遂世居陇西郡,即今临洮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于是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在临洮遇到姓李的人,可不能小觑,说不定他家就会藏着一本显赫的族谱。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蒋之奇奉敕于岳麓山左峰北端山腰平地,修建东岳庙,因庙建于山麓,岳麓山由此得名。

岳麓山在临洮县城东。清晨去,山门前的一条街,熙熙攘攘,是早市。水灵灵的萝卜、绿莹莹的油菜,西红柿、辣椒泛着新鲜光亮鼓鼓涨涨的脸,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等着你认领。是要先上山锻炼,还是买了菜就回家,你自己选。

东岳庙历尽沧桑,几毁几建。元代大司徒祁安曾重新修建,明清两代相继增修扩建。同治年间却毁于兵燹。之后有个叫李乾的人和道士许合唐一起主持重修,民国时扩建。文革十年浩劫,东岳庙再毁。现大殿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社会各界的捐助下重修。

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泰山神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可主生死。由此又引申出几项具体职能:可固国安民、延年益寿,掌福禄官职、生死之期。非常实用的神。帝王受命于天,治理保护天下,所以宋神宗很重视东岳庙的修建。

再来说说蒋之奇吧,字颖叔,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嘉祐二年中进士。他是北宋历史上少有的奇才,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事业波澜壮阔,人生丰富多彩。为官文武皆备、勤廉能干,为学勤勉精进、学富五车。前面已经学习了他的一首诗,他还工于书法,尤工篆书,作品有苏轼、黄庭坚笔意。传世墨迹有《辱书帖》、《北客帖》等。

蒋之奇在任河北转运使、瀛州知府时,辽使耶律迪死于出使宋国的途中,灵柩归处,沿路地方官都卑躬屈节地为他拜祭,独有之奇“祭而不拜”,气节凛然。他任熙州(今甘肃临洮)知府期间,西夏人气势汹汹地要求谈判,划定疆界。

蒋之奇洞察其居心叵测,积极备战,加强防御,准备随时迎战来犯之敌,因此在蒋之奇被调任之前,西夏人始终不敢来犯。

在熙州知府任上,蒋之奇按凤台形势及老子道学中“超然物外”的思想,将“凤台”改名“超然台”。

离超然书院不远,是宏雄的太平观,后来改称老君庵。

太平观始建于魏晋时期。晋书载,魏咸熙年间(公元264年),陇西有一三丈巨人,白发,着黄衫,柱杖当街高呼:“今当太平矣!”人们无不称奇。后有人传说是太上老君显身。于是,乡人建太平观于岳麓山北端太平堡,观内祀太上老君石雕像。

北魏前称道德天尊,即老子。约自北魏起,称为太上老君。在这里,似乎需要重新回遡下老子的亦真亦幻的传奇故事。

葛洪《神仙传》汇集群书中老子传记,有的说老子先天地生,有的说老子的母亲怀孕七十二年生下老子,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也有的说他的母亲在李树下面生下他,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

东汉时《老子铭》中说,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老子一路西行,朝代更替,他便飘飘忽忽的步入神坛。

太上老君,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道教开山道祖,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也就是道教“三清殿”里,塑像居左面,手执蒲扇那一位。在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他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居离恨天兜率宫练金丹,长须飘飘,骑青牛出行。他是一个息事宁人,轻易不与人争斗的老好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用各种细节中暗示了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既是创世神,又度化万物、教化世人的神。

《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是八景宫的最高神祇,他与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同是鸿钧老祖的徒弟,也就是姜子牙的师伯。

唐初,李渊、李世民打出“君权神授”之说,尊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道教不仅成为唐朝的国家宗教,而且是皇室家族的宗教,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时光荏苒,历史的大书“哗哗”向后翻去几百年。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历代社会各行各业中,铁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可见他是尊有烟火气息,亲民的神。

太上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

到了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杨继盛(号椒山)被贬谪狄道(今临洮),用俸薪和门生贽礼于超然台上建立书院,命名为“超然书院”,他亲自讲学,同时于书院上方北侧盖殿三楹,名“道统祠”,弘扬儒家道统。

且来看看道统祠内奉祀的历代圣贤:中上九位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前侧左为周公,右为孔子,儒家道统人物纷纷入住,超然台由道教圣地变成为儒家教化的场所。

杨继盛在临洮一年多时间,办学开矿,兴修水利,革除弊政,百姓感恩戴德。后他为严嵩奸党所害,当地百姓为彰显其功德,在超然书院上方修建“椒山祠”以礼之。门口对联云,“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可惜,现今盛况不在,如果你来岳麓山,只能看到仅存道统祠和超然书院的部分建筑,若干断碑,仿佛一句话说出来,被风吹散了半句。

除了超然台,岳麓山还有说经台、飞升崖和文锋塔等与老子有关的遗迹。文锋塔传说是老子写经插笔的地方。

上得山来,早晨雾大。雾是一幅长绢,仿佛老子泼墨出的山水,隔着洮河,临洮县城北的洮河西岸5公里处有座太极山,传说老子发现这座山景象很像太极图。对弟子们说,我要把那座山早晚变成太极图那样。言毕,挥笔朝那座山点画几下,添上黑白太极,从此以后,那座山就叫太极山了。

超然台前,一群小孩子继续诵读《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插笔成塔,数着手指计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

在我的眼前,文峰塔坚固的立在高处,我在塔下,梦想成为一个大巧若拙的人,梦想,庄周捞起一条洮河鲤鱼,逍遥的飞走了。

汉朝时名将霍去病爱吃鱼,他征战河西时,还曾让人将鱼风干了千里迢迢从长安驮了去。风干的鱼吃腻了,他又让人去效谷挖了渔泽,专门为他养鱼。武帝御赐的厨子,为他精心烹制了鱼,吃完了抹抹嘴站起来,霍去病带领他的铁甲骑兵开始对匈奴的第三次进攻。

再往前,三国名将姜维也爱吃鱼。

岳麓山顶,一座仿汉代建筑,上书“蜀汉姜维点将台”,大门里面二层的小门匾额高书“姜维墩”三字。有人曾在姜维墩附近农田挖掘到铁戟、铁甲等物,还发现了汉代的砖瓦残片等。

沿台阶登上点将台,山上可远眺临洮县城全貌。蜀中名将姜维素有“凉州上士”之誉,被诸葛亮视为传人。他统领蜀军数次北伐,后蜀后主投降,他只好诈降后起兵,无奈失败自杀。

姜维北伐曾五次率领大军围攻狄道(今临洮)。其中第五次堪称巅峰之作。延熙十八年八月,姜维趁魏国发生内乱机会,率数万大军,直逼陇西。此时魏国长期驻守陇右的名将郭淮已病死,姜维没有了对手,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姜维指挥蜀军,在故关(在今临洮县城北的洮河西岸),一举歼灭魏军数万。

可惜生不逢时,蜀国颓势难以回天,这场战役终归湮没在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且想象一个当年姜大将军点将的盛况吧。

五公里之外,探马来报,今天的好消息是夏侯霸来降。

狼烟四起,姜维点兵,廖化关统张翼诸葛瞻……点白了头发。是谁在轻声叹息,蜀中已无大将。

红云牧而为马,麦芒折而为箭,英雄扼腕,洮河断流,高高的姜维墩,抵不过轻轻的一声叹息。

站在高高的岳麓山巅,俯视小小的临洮县城,一城的人诵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