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静的巨流河

平静的巨流河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巨流河,是东北辽河的旧称,有辽宁的“母亲河”之称。从巨流河畔走来的齐邦媛先生用其一生记录并诠释了一条河,一条心中流淌的巨流河。“渡不过的巨流河”,是这本书回顾忧患重重的东北和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意象。在“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之时,合上书卷,为齐先生一生的经历而慨叹,更对其一生处事为人的态度充满仰慕。巨流河依旧在平静地流淌,孕育那一方生灵,而《巨流河》又何尝不是在平静地浇灌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李钟超

巨流河,是东北辽河的旧称,有辽宁的“母亲河”之称。从巨流河畔走来的齐邦媛先生用其一生记录并诠释了一条河,一条心中流淌的巨流河。

“我在那场战争中长大成人,心灵上刻满弹痕。六十年来,何曾为自己生身的故乡和为她奋战的人写过一篇血泪记录?”这是一部人生回忆的书。“渡不过的巨流河”,是这本书回顾忧患重重的东北和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意象。多少壮怀激烈付诸流水,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能让我们从个人自传的角度去思考那段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历史,而这一切又归功于两条线索——齐世英和张大飞。父亲齐世英有近代知识青年风骨,然而一生过来,不过是蒋政权的棋子罢了,并未实现心中抱负,最终在台湾被排挤在外,郁郁寡欢终老。以身殉国的张大飞,那段通过“来自云端的信”维系的感情,与国恨家仇相联结,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看到那封遗信,催人感伤,用张大飞的视角描绘了这改变中国和人类历史的战争!

这是一部奋斗的书。齐先生颠沛流离的一生,从求学、读书,到读书、教书,一路伴着艰辛,从未停止。短暂的一段清苦但安宁的童年因“七七事变”而结束,随之而来的是辗转大半个中国的逃亡,但她不曾被击倒,更不忘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在偌大的中国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环境里,依然能够静下心来用功读书:“在那个苦难的时代,受异族欺凌而在战火的延烧中逃命,竟有机缘看到中国的山川壮丽”,并沉浸在济慈、雪莱之中。“颠沛流离有说不尽的苦难,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户内户外,能容下数十人之处,就是老师上课的地方。学校永远带着足够的各科教科书、仪器和基本设备随行。”这是令我感动的地方,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必备的勇气。那个年代教师的精神,是源于他们所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希望和信心。他们真正地相信“唯楚有士,虽三户兮,秦以亡”。 齐先生在这样的教育下,奠定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迈进了文学的殿堂。后来,由于深厚的国学与英美文学的双重历练,齐先生走上讲台,把余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仿佛一枚星火,在百废待兴的中国台湾重新点燃了文学和美学的希望,为华人文学在世界上的发声、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是一部耐看而又充满力量的书。齐先生出身名门,家世源远,因缘际会,身历多为常人所未经,读之多有快感。以其成长为例,在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其一生中每个阶段仿佛都会有一位大师予以指点迷津,如张伯苓、朱光潜、钱穆,每一段都可以让人回味许久。即便是书中着淡墨记录的与抗日英雄张大飞的爱恋,亦是那般纯洁和灿烂,没有那么多荡气回肠,只有一份单纯的守护和祝福。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我们青年男女众生中,这是多么稀有和珍贵啊。通过齐先生的笔触所及,我们又处处感觉到力量所在:一个弱女子一生奋斗的力量,一个苦难民族顽强抗战的力量,青年读书报国奋战沙场的力量,“中国不亡,有我”的力量,张伯苓校长“满腔热血,誓为教育新中国的子弟献身”的力量,还有朱光潜先生课堂上那“语带哽咽”的力量,等等。

我被这本书震撼。不仅是由于齐先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家、国的历史,描绘着亲眼看见的大地疮痍,还由于敬佩她在几十年的流离后愈发地坚强,以及对自由、美好和信念的追求。这是大多数人不可能达到的,尤其是经历过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所以,我深深敬佩齐先生,即使她的政治态度确实让我觉得过于狭隘,但那也是她的世界所决定的。齐先生曾言“自问这一生做事,无不力尽所能”,一句如此简单而自然的话让人感觉是多么不易。是的,当一个人到了可以回望自己的一生时,假若确能做到“无不力尽所能”,那该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而我,作为一名辅导员,为每一个学生,倘若真能做到“无不力尽所能”,那该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这是我的奋斗目标。

在“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之时,合上书卷,为齐先生一生的经历而慨叹,更对其一生处事为人的态度充满仰慕。她用平静的笔抒写了一个时代的历程,平静下也有波澜。巨流河依旧在平静地流淌,孕育那一方生灵,而《巨流河》又何尝不是在平静地浇灌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第70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