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现香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堪称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勇士,他以笔为利剑,狠狠地刺穿当时的封建旧俗与黑暗的社会风气,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冲锋在前,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足迹。正如阿英所说:“在中国的小品文活动中,为了社会的巨大目标的作家,在努力地探索着这条道路的,除茅盾、鲁迅而外,似乎还没有第三个人。”
我之所以称呼鲁迅先生为“冷酷与温柔的双面男子”,是因为世人大都将其神化了。一提起鲁迅先生来,张口即是“中国社会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冠之以“大家”的名号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反倒给我们一种距离感。
称呼他为“冷酷与温柔的双面男子”,其中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许广平——鲁迅的妻子。看了鲁迅的许多文章后,偶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有许广平的陪伴之前,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口诛笔伐,言辞非常犀利;而在有了许广平陪伴之后,尤其是他们爱的结晶——海婴出生后,带给他幸福与欢乐,他作品中的言辞出现了一些愉悦的色彩。
这样看来,许广平似乎可以称为鲁迅先生“冷酷”与“温柔”之间的“分水岭”了。
初次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中学课本里读到的《祝福》。当时,这篇文章给我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似乎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人将一个社会败类从人群中抓住之后,还要用刀子犀利地将其心脏挖出,血淋淋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以让众人惊醒!所以他的文章“惊醒”世人,给当时的社会当头一棒,但是处于当下社会的我反而感觉到一丝凄凉,以及对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与无情的可怜。
这些“冷酷”,与鲁迅当时所处的“内外”之乱密不可分。
“外”境无非是当时的一些文学争论,而“内”境说起来让鲁迅很无奈。当时鲁迅承担着家里长子的责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的工资来维持,但可能因为经济纠纷,兄弟反目,甚至到了绝交的地步。因为弟媳的一句污蔑,他被赶出了自己的家门。而在这时,身为夫人的朱安也一直未能宽慰他,他们夫妻依旧如往常,相敬如宾,交流甚少。那么,他自己苦闷的心事该向谁诉说?生活上的无奈加上思想上的愁闷,以至于他给人留下一种“怪物”的印象。在许广平著的《鲁迅的写作与生活》一书中还记录下了当时困苦的鲁迅给女高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直地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一句话说完:一团的黑。可见当时的鲁迅困乏至极。
鲁迅一向愤世嫉俗,作品的话语中也偶尔夹杂着一些“不雅”,这给文章增加了一些冷眼观世俗的“冷酷”感。例如在《无花的蔷薇》散文集中,在那篇《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句末气愤的语言“活该”就像是一个意气用事的小孩;在谈论国民素质问题时,大胆新奇地运用“论他妈的”一些语词,等等。然而他这样一位冷酷的先生身上并不缺乏温柔的一面。
《鲁迅演讲集》这样写道:“鲁迅先生的演讲态度中,是绝找不到一点手比脚画的煽动和激昂的。他的绍兴口音,平静而清明,不急促,不故作高昂,却夹带着幽默,充盈着力量,像冬天那不紧不慢的哨子风,刮得那么透彻,挑动了每根心弦上的爱憎,使蛰伏的虫豸们更觉得无地自容。”可见,鲁迅先生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冷酷绝情”之人。尤其是在他与许广平的爱情里,更可见他温柔多情的一面。
许广平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白象”,而他则回应许广平“小刺猬”“害马”等昵称。在有许广平陪伴的日子里,鲁迅可谓是找到了真正的精神伴侣,同样也找回了爱情的幸福与温暖。《两地书》便是他俩爱情的见证,温柔抒情的话语里充盈着满满的爱意。
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许广平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她的伟大在于敢于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在于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对爱情的执着最终让鲁迅折服,笑着说“你赢了”。而她又是平凡的,如千万女性一样,爱丈夫,疼爱孩子。面对这样一位女子,鲁迅有什么理由不温柔呢?
这样看来,鲁迅先生仿佛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了,然而却不是的。他的冷酷主要是针对悲惨的社会现状,批判、讽刺社会的无情,而他的温柔则尽情表现他对于生活的挚爱。
在看完了几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后,我突然发现他像极了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里的人物,他有着唐僧的睿智,孙悟空般的疾恶如仇与愤世嫉俗,加上沙悟净的沉稳,同时还不乏猪八戒的几分幽默与可爱。他是一位伟人,以笔为剑,刺穿社会的虚伪,呐喊出时代的最强音。他同时也很平凡,追求自由与爱情,热爱着生活。他,就是鲁迅,一位冷酷与温柔皆备的双面男子。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第65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