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
6月10日下午,作家梁晓声应青岛出版集团邀请在青岛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了“青春如歌”梁晓声《知青》青岛见面会,而近日同名电视剧《知青》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震撼首播。
梁晓声的新作《知青》主要讲述了一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长经历,展现了他们在知青岁月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以知青们从城市到乡村的经历为题材,揭示了他们这个群体独特的人生思考和心路历程。
《知青》所讲述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地横跨半个中国,从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至陕北的“坡底村”。剧中塑造的人物很多,包括赵天亮、周萍、赵曙光、孙曼玲、齐勇等人为代表的知青群体,主要讲述了他们在知青岁月中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而他们在自己的故事中不断洗礼、不断成长,由开始时的懵懂少年最终蜕变成了担当重任的共和国脊梁,并收获了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以及与父老乡亲之间的深厚情谊。
文艺作品不应该遮蔽历史、过滤历史。在小说《知青》中,梁晓声对于“大跃进”“文革”等历史事件都有真实的描述。我们可以在荧屏上看到反映1949年以前中国历史的戏份,也能看到反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戏份,但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经历的“大跃进”“文革”等历史事件的文艺作品却非常少,因此,《知青》一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
梁晓声耗时一年半创作的《知青》与以往的知青作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这部作品并不局限于反映某个特定地区知青的生活,而是延伸至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次,梁晓声从思想性、历史性、真实性出发创作《知青》,全景式地展示出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宏大历史画卷。梁晓声表示,《知青》作品新元素的介入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这也是时隔十余年之后他再次触碰“知青”题材作品的原因之一。
“我写的不仅是知青,而是写时代;我写《知青》不是写苦难史,而是让人们不要忘记共和国共同记忆的苦难部分。”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主人公张靖严、赵曙光等人的个人命运,这是比较狭隘的。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时代本身”,理解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演绎出的故事与一出出悲欢离合,因为《知青》不是苦情戏,更不是在重塑英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历史,看到最真实的东西,这也是作者在创造作品时努力达到的目标。
那一望无际的北大荒的麦子与大豆,那荒凉得让人心里发毛的大西北的贫瘠山梁土塬……《知青》里的这一切,非常真实地勾画出那个“上山下乡”热血青春的时代。《知青》在尊重并深刻理解那段历史的前提下,着力呈现这些对现实社会有着启迪意义的良好价值因素。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如何正确地取舍;面对艰苦的磨炼,如何积极地承担;面对爱情的降临,如何真诚地迎接;面对生命的安危,如何无畏地选择……在对一代人的青春岁月进行缅怀的同时,《知青》也能给当今的年轻人带来深刻的启迪。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第63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