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听说我从叙利亚访问归来,早饭后,友人辛风带着他的刚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小女儿辛玲过来闲坐。玲玲学的是阿拉伯语,属于小语种;但就业形势很好,已经有两个单位与她取得联系,不日即可签约了。这次过来,也是为着了解一点阿拉伯地域的风情。
我从行李箱里,翻出了几份有关阿拉伯世界的资料,还有一个音乐光盘。辛玲看了光盘上的文字,告诉他爸爸:这是在阿勒颇灌制的。我说,你讲得很准确,我正是那天晚上,在阿勒颇古堡梯形剧院听歌后,当场花了六十叙镑买到的。
父女俩听了,兴趣很浓烈,要我讲讲那里的情况。我说:
我们辽宁省友好代表团,一个星期以来,先后访问了包括首都大马士革在内的叙利亚四个大城市,算是领略了它的全部腹腴之地。这天午后的活动内容,是参观阿勒颇古城堡。连日来,不断地刮着热风,飞着黄沙,弄得人们心里无比烦闷。可是,一进阿勒颇市区,就赶上一场小到中雨。地面湿润了,连日的干热为之一扫。草坪、绿树被浇掉了灰尘,显出几许葱茏的生意。
阿勒颇位于叙利亚共和国西北部,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过去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通向地中海的交通要站,中世纪时期,又是“丝绸之路”上东西贸易往来的通衢要地。我们参观的古城堡,原本是古巴比伦王国和亚述王国神庙的所在地,耸立在城中心一座锥形的小山上,周围是一条深二十米、宽三十米的堑壕;从沟底到城墙顶端高达六十五米。我们穿过一座方形塔楼和吊桥,进入城墙的正门。入口处共有三道大铁门:第一道门因为雕有两条互相盘绕的巨蛇,而被称为“蛇门”;第二道门雕有一对狮子,面对面地坐着,显现一副威严肃穆的神态;第三道门也雕有一对狮子,一只笑着,一只哭着,情态逼真,其义未能索解。
暮色苍茫,过往行人全部笼罩在雨纱、雨网、雨幕中,可是,当地游客却很少有打伞的,一个个从容闲步,任凭衣服、头发淋湿。他们对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不是下雨,是降金元、落银米啊!”陪同的东道主问我:“你们也喜欢雨吗?”我说:“我们更喜欢春雨——‘杏花雨,仓里米’,春雨贵如油。”我们代表团里有个张云女士,说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东道主说,是她给这里带来了喜雨。我们便说,那就干脆把她留在这里吧,让她当沈阳驻阿勒颇“气候领事”,专门负责改造干旱天气。
辛玲听了,拍着手,笑说:“王叔!那我也去。”
我说:“不过,可要屈尊了,只能当副领事。”
她爸爸说:“别捣乱,听你王叔讲。”
于是,我就讲述了那天晚上听阿拉伯音乐的景况。
二
晚9点30分,由省长、副省长——阿勒颇是个省,与我们相对应——陪同我们一行,在古城堡梯形剧场欣赏阿拉伯音乐与歌曲。
一开场,就上来一位精神矍铄的歌手,年纪在六十岁上下,据说是全叙驰名的功勋歌唱家。只见他怀里抱着一个类似冬不拉的弹拨乐器,一边弹着,一边放声歌唱,旁边还有三个青年歌手伴唱。乐队分列两旁,左边是一位乐师坐着弹琴,另一个人站着敲击手鼓;右边两个人都坐着,一吹长箫管,一奏小提琴。歌声与器乐,优美、和谐,配合默契。这位老年歌唱家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音乐所表达的境界中去。苍凉是歌声的基调,但听了并无衰飒、悲戚之感,而是越唱越是浩渺、激越,雄豪、闳阔,令人觉得像是置身于广漠,面对着苍天,又仿佛是在眺望大海,或者驰骋草原。虽然听不懂歌词,也不清楚歌曲的名字,但那开阔的音域、绵长的韵律、舒缓的节奏、悠远的意境,便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现在好像还回响在耳边,令人玄想无穷。
确是这样。那天晚上,听着听着,我就进入了一种畅然冥想的境界:天空流云成阵,白日如盘。一个骆驼长队,在起伏的沙脊上,沉重地迈着缓慢的步子,不知其所自来,也不晓得要到哪里去,似乎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是茫茫然行走着。耳畔,伴着阵阵驼铃,响起上达苍天、下连瀚海的无限苍凉、幽邈的歌声。此刻,即便你胸中积蓄着重重心事,有再多的郁结不舒,听了这种歌唱,也会得到化解,引导你进入一种平和的心境,精神顿时安定下来。
友人辛风接着补充了一句:“同样是邈远,同样是苍凉,但是,沙漠地区的音乐与草原地区的不一样,草原的回旋柔和,抒情味浓,而沙漠地区的则显得加倍的苍凉、闳阔。”因为他年轻时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过,对沙漠和草原都有直接的体验,所以,说得非常到位。
我说,意大利的小说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借马可·波罗之口说过一句名言:“回忆的形象,一旦用语言固定下来,那它的形象便消失了。”现在正是这种情况。许多形象的东西都被我讲丢了。咱们还是打开光盘,实际听一听吧。
于是,我们就在电脑上把这张原装的叙利亚音乐片放了一遍。
“叙利亚音乐艺术,主要起源于阿拉伯先祖贝都因人。”我问玲玲,“‘贝都因’是阿拉伯语吧?”
辛玲说:“是的,词意就是‘游牧的民族’。”
“这个游牧的民族,成年累月在广袤的沙漠上游走,逐水草而居,完全融合到大自然之中,和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有着血肉的联系。他们居住在用兽皮缝制的帐篷里,日常饮食全都从骆驼和滩羊身上索取;人们性格剽悍,骁勇好斗,却又特别热情好客,哪怕是接待一个陌生人,也会拿出最美味的食品;但时间观念不强,甚至可以说缺乏时间观念。朝霞晚照,月夜星晨,他们过着无拘无束、与世隔绝的生活;眼中所见、耳畔所闻,都是风走沙鸣,鸟啼兽吼,号角驼铃。这个习惯于寂寥独处的族群,世世代代,从这种自然天籁中,汲取灵感,寻求乐趣,获得神示。这样,音乐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整个民族共有的特长。”
三
那天,走出剧场,时间已是11点。省长通过翻译告诉客人:“咱们找一处高雅、干净的地方,吃夜宵。”
这是一个较为高级的餐馆,屋里已经坐上了很多衣帽整洁的男女食客;设施倒是比较简单,一律是长条木桌,对面坐人。首先端上来的,是凉菜、果蔬、饮料,还有面包、烤片;接着,是烤制的牛、羊、鸡肉;最后,上的是主食,新烤出来的大饼:原本是一个小面团,发酵过的,略一拉平之后,送进烤炉烤过,一下子成了暄腾腾的一张大饼。大家可能是饿了,“三下五除二”地就“消灭”一张,然后交口称赞它的味道甜美。席间,有一种类似我们的麻酱,蘸了蔬菜味道很好,还有橄榄油,也颇受欢迎。大饼,吃了一张又一张,啤酒、酸奶、饮料,喝了一瓶又一瓶,肚子已经“武装”得差不多了。突然,侍者又端上来两大铁盘烤出的羊肉馅,里面拌有西红柿、青椒、橄榄油,甘香扑鼻,带有极强的诱惑力。于是,我们便又扯起大饼,照东道主省长的吃法,一块块地撕碎,然后往肉馅上一摊,用三个指头捏起,再送进嘴里。须臾间,两大盘肉馅已经见了底。
这时,省长又向客人交代:刚才在剧场看的音乐节目,过于严肃,也有些苍凉;现在,再补充一些欢快的歌舞。
说着,他就带头下了舞场。也许是有意安排,场间都是一些上流社会人士,有企业家、医生、律师、公务员,一般都带着夫人或者情人。先是跳交际舞,一手揽腰,一手搭肩,两人对舞,多是肚脐相对,上身不贴,一般都是女人比较活跃。然后是两人站在对面,只摆动手势,脚微微跳起,而眉目传情,姿态也十分优美。只是有一对舞伴不太和谐,女人总是顺着男人脖子后面,盯着另一个男人;另一对舞伴,女士对身旁的男人勉强应付,似乎在寻找机会摆脱掉他;也有的女士,偶尔同别人打个招呼,而后便全神贯注地同自己的伴侣翩翩对舞。
开场时,省长曾礼貌地挥手致意,邀请我们入列,但考虑到情况生疏,礼节不熟,不想贸然介入,便善意地加以回绝,主人也并不勉强,一切都顺其自然。
紧接着,民歌专场开始了。男女歌手们完全沉浸在一种迷狂、沉醉状态中,仿佛忘记了观众,也忘记了时间。《墙上的镜子,请你下来》、《睡吧,小宝宝》……一支接一支地唱个没完。歌手极度投入,摇头闭眼,目中没有任何东西,也不知今世何世、今夕何夕,完全处于一种自足、自娱状态。
我最欣赏的,是一首名为《你呀,你呀》的叙利亚民歌。青年男女对唱,像一双欢快活泼的画眉鸟,嗓音嘹亮,美妙动听,喉头宛如装着个小唢呐,无比高亢、清脆,使全场听众为之倾倒。他们以非常完美的唱腔,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小伙子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对姑娘的倾心爱恋与热烈追求。通过反复咏唱,小伙子的真挚、直率、热情、尴尬,以及那种爱而不舍、急而不躁、气而不恼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听众完全被带进一种欢欣愉悦的气氛中。
我的话音刚落,玲玲就站起来,一边唱,一边做着表演——
姑娘你好像一朵花
美丽的眼睛人人夸
姑娘你和我说句话
为了你的眼睛
我到你家
你把我引到了井底下
割断了绳索
就走开啦
你呀
你呀
……
这首广为流传的叙利亚民歌,在我们国内的电视台曾经多次播唱,我就看到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的演出。在校期间,玲玲也曾在音乐会上演唱过。全部歌词轻松活泼,节奏明快,风趣乐观,委婉动听,生动诙谐。这是三段中的第一段。
那天在阿勒颇的聚会,长达四五个小时,回到住地,已经是深夜一点半了。当地人传统上都属于沙漠民族,而沙漠地区白天骄阳似火,夜间清爽宜人,所以,许多集会、歌舞活动都安排在晚间。这天又正赶上周六,第二天是星期日,因此,东道主乐于陪同远方来客,作长夜之欢。
席间,省长入座,和普通观众一样,毫无特殊之处;进场出场,也完全按照顺序,没有人予以特殊扶侍、关照,这都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