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应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应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路甬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搞好开发研究,这是学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师资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要途径,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

问: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如何进一步面向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路甬祥:从理论上说,高校为经济发展服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有现代科学知识武装的受过专门训练的高级人才,大学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满足这种需要,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作为第一要素的人才,这种服务是广义的,间接的。狭义的服务即是指直接的服务,直接承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现在大学科研的内容已调整到为经济服务的轨道上,从国民经济发展中找课题。而国家基础科研经费分配基金制,应用性项目采取国家有计划招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择优支持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就难以拿到科研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几年来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果,它大大地推动了大学把主要科技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并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开发高新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准备技术后劲。

问:这些年来,高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

注:本文原载《光明日报》1991年6月20日,通讯员:徐斌、徐有智,记者:叶辉。收录时有删节。哪些经验?

路甬祥:这几年我校在面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除了在国家教委领导下贯彻正确的办学方针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与国务院各部委建立直接联系,建立联合办学的各种组织形式。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直接地面向社会经济的需要。与此同时,还与许多大型企业联合办学,使学校更多地得到企业的支持,同时反过来也推动了大学更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的需要。通过调整办学结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引导、反馈机制和调节机制,使学校更好地为经济的发展服务。通过调整内部结构,使学校从教学型转为研究教学型,建立按系办学、在学科上建立研究所的科研教育新体制,以拓宽、更新学生知识层次、结构,加强工程实际训练。系办教学,在二级学科建所,把教研室转变为研究实体,研究所既进行科学研究,又实施教学、培养人才,使教学和科研更紧密地结合。推广科研成果,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为此,我们改革校办工厂的体制,组建了杭嘉湖科技开发公司,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和核心成果,成立了一些专业高科技集团。可见,高校为经济服务的潜力是巨大的。

问:在高校为经济服务的问题上,国外实践过程比较长,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路甬祥:我在国外访问时曾专门考察过教学与科技经济联系的形式。第一种是像美国的硅谷,由政府出面组织,有大企业参加,在重点大学附近建立高科技开发区,对关键性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行突破性的研究。从而带动整个科技经济的发展。第二种是建立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国家、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任务,开发成功的软件、硬件以及人才共同转入市场,形成生产力。第三种是一些中小企业与大学建立共同的合作关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提供课题,进行立项,大学发挥人才和多学科结合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通过这三种形式,学校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问:就学校内部来说,应如何处理好基础教研与经济开发的关系?在经济收益分配上应怎样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如何更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经济开发的积极性?

路甬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搞好开发研究,这是学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师资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要途径,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尽管科研与教学在时间上有矛盾,但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这些年我们的办学思想已做了很大的调整,按邓小平同志讲的,真正把学校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使学校从单纯的教学型转变为研究教学型,这也是世界重点大学发展的趋势。大学的职能不光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创造新知识。

对科研项目小型化、分散化、个体化这个问题应该历史地、现实地来看。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传统产业占70%,因此,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就很有必要。浙大每年承担的1200多项科研项目,80%是要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问题。尽管这些项目研制经费数相对小些,但却是学校科研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基础。相比之下,一些计划性的大项目则有明显的涨落。当然,对一个高层次大学来说,不能光搞短平快项目,还要承担更多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参与重大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辩证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短平快科研项目与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不断进行调整。

分配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从目前看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待遇偏低,这要发挥国家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创造条件解决这一难题。在分配方法上要坚定不移地完善按劳分配,打破平均主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身上体现多劳多得的方针。这也是知识劳动的特殊性所应格外注重的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研人员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问:目前,高校进一步与经济相结合方面还存在哪些体制与政策上的障碍,怎样进行改革?

路甬祥:我认为,高校为经济服务中有个“体制改革同时深化”的问题,就是说高校不合理的体制要变革,社会方面某些体制障碍也要发生相应更动。比如,目前社会中体制条块分割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对自己管辖的领域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在吸收人才、确立科研项目的时候,不采取公平竞争、择优而用的方针,而是一味照顾自己所属单位的利益。这样就影响了优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给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设置了障碍。同步改革的措施在于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发展三种计划的配套机制。前些年,我们看重技术引进,但计划中却没有消化与发展的要求,结果却是被动。其实,消化吸收工作我们在五六十年代有过成功经验,现在反而被忽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