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2]。
华颠[3]萎[4]寥落[5],白眼看鸡虫[6]。
世味秋荼[7]苦,人间直道[8]穷[9]。
奈何三月别,遽尔[10]失畸躬[11]。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12]。
狐狸方去穴,桃偶尽登场[13]。
故里彤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冽水,能否洗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14]小酒人[15]。
大圜[16]犹酩酊[17],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18]。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19]!
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20]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21]一声,速死豸[22]之大狼狈矣。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23]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
【注释】
[1] 本诗题目为发表时作者原题,最初以黄棘的笔名发表于1912年8月12日绍兴的《民兴日报》。诗作于1912年7月22日,诗后附记作于7月23日。1934年12月,鲁迅在编定《集外集》时,题目作《哭范爱农》,只收三章诗的第三首,字、句也与诗稿手迹异,第三句作“幽谷无穷夜,新宫自在春”,系作者因忘记原作,在编集时补作;后人以此题目及原作手迹,将全部三章重新收入《集外集拾遗》,这首诗的文字的校对即根据鲁迅的诗稿手迹而来。1981年版的《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字、句和诗稿手迹不同,2005年版的《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重新将这首诗的文字的校对根据鲁迅的诗稿手迹予以确定。本文的文字从诗稿手迹。
[2] 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又作霭农,浙江绍兴人。留学日本时与鲁迅相识;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任职。1911年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后改为绍兴师范学校)监督(相当于校长)时,范爱农任学监。鲁迅离职去南京后,他为守旧势力排挤出校,生计窘迫而又不甘于同流合污和曲意奉承迎合人,因此失业。于1912年7月10日不幸落水身亡。鲁迅疑其为自杀。
[3] 华颠:指头顶头发白了。华,同“花”,花白;颠,头顶。鲁迅在《范爱农》一文中记范爱农:“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已有了白发了。”
[4] 萎:枯萎,掉落。
[5] 寥落:稀疏,指头发掉落,头顶渐颓。
[6] 白眼看鸡虫:白眼,以瞪眼的方式表轻视、鄙视之意,此处为双关用法。既指范爱农眼睛的特征,又指范爱农以瞪眼的方式表示对小人的鄙视。据鲁迅《范爱农》描述,鲁迅与范爱农初次见面时,见其外貌“眼球白多黑少”。而“白眼”一典,表示鄙视之意的,见《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鸡虫:喻争权夺利的势利小人,又以谐音双关特指排挤范爱农的何几仲,以绍兴口音谐“几仲”音而得鸡虫。鲁迅的诗后附记云“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对此双关用法很是满意。
[7] 秋荼:秋天的苦菜。
[8] 直道:正道。
[9] 穷:穷尽。
[10] 遽(jù)尔:竟尔,竟然,突然。
[11] 畸躬:与世不合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意为畸人与人世不合,但合于天道。此处指范爱农就是这样一位与天道相合,但与人世不合的愤世嫉俗的人。
[12]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此指范爱农的多年出国留学日本的经历。海草,海边的水草。
[13] 狐狸方去穴,桃偶尽登场:狐狸,指清朝统治者;木偶:指桃木做的木偶,指辛亥革命后上台的新官僚。全句是说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官吏刚被赶走,又来了表面是支持共和革命,骨子里仍是旧官场作风且作威作福的新官僚。而这些新官僚有的还是原来的清朝官吏,只不过是改换了衣服,成为袁世凯等窃国者玩弄的木偶。
[14] 先生:指范爱农。
[15] 小酒人:“小”为动词,轻视之意。小酒人,即轻视、看不起醉生梦死的人。[16] 大圜:指天。
[17] 酩酊:酒后醉醺醺的样子。
[18] 绪言:说不尽的话语,此亦指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19] 轻尘:指尘埃的微不足道。此为作者悲愤之语,意为自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如尘土一般。
[20] 不怡:不快,痛苦。
[21] 辟历:即霹雳。
[22] 速死豸(zhì):豸,虫豸,无足的昆虫。速死豸,短寿的虫豸。
[23] 《民兴》:即《民兴日报》。鲁迅等人在绍兴光复后创办的《越铎日报》,因内部分化后,宋紫佩、马可兴、李霞卿等于1912年4月20日另外创办了《民兴日报》,为当时绍兴的进步报刊。
【赏析】
本诗以鲁迅早年的笔名“黄棘”,发表于绍兴《民兴日报》。此诗和附言由鲁迅寄给周作人后,由周作人转交给《民兴日报》社发表。
范爱农生于1883年,爱农为其号,名肇基,字斯年,浙江绍兴人,留学日本时与鲁迅相识,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任职。1911年,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时,范爱农任学监。鲁迅离职后,范为旧势力排挤失业,在《民兴日报》帮忙。1912年7月10日,范爱农与报社同事乘船同去小皋埠镇看戏,归程中溺水而亡。鲁迅后来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用一篇《范爱农》的文章纪念他,记述了范爱农一生的主要经历,可作为理解《哀范君三章》诗的参考。
第一首诗的首二句,写作者作诗怀念范爱农的情境。据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怀旧》中回忆:“有一天大概是七月底罢,大风雨凄黯之极,他(鲁迅)张了伞走来,对我们说:‘爱农死了。据说是淹死的,但是我疑心他是自杀。’于是给我们看昨夜所作的哀诗三首。”[1]据此可知,鲁迅写此诗时是风雨之日。在此诗中,“风雨飘摇日”又喻当时的社会时局的动荡;首二句起首便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当时沉痛的心情。次二句写范爱农怀才不遇,境遇坎坷,以至在青壮年时期就已头发花白,并开始秃顶;虽然如此,范爱农却仍然保持自己独立的性格,爱憎分明,对势利小人如何几仲辈,嫉之如仇。鲁迅以谐音双关的用法,斥骂如何几仲辈的小人,表达了对此辈的痛恨和蔑视。五、六两句感叹世态炎凉,人间正道窘迫,小人得势,君子道穷。末二句写作者对自己和爱农的分别感到遗憾,并对他的突然的去世而感到痛惜。分别才三月,然而竟阴阳两隔,人间从此失去了一个正直的、却为群小所嫉恨的读书人。
第二首诗的首二句,写范爱农留学日本多年;三、四、五、六句则写了当时绍兴,也指全国在辛亥革命后的形势和政治氛围。辛亥革命仅仅赶走了一个皇帝,改了称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因此“狐狸方去穴,桃偶尽登场”,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辛亥志士们最终和清朝余孽、封建势力妥协,从而造成更加黑暗的社会现状。狐狸、桃偶们轮番上场,一切环境仍是十分险恶。“故里彤云恶,炎天凛夜长”,通过反常的天气状况(彤云只有在晴天才出现,而现在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竟出现了彤云;夏夜应该是热而短的,现在却寒冷而漫长)的描写,写出当时绍兴乃至全中国的政治气氛恶劣,社会黑暗,从而衬托出范爱农这样的耿介君子的生境的艰难,导致了范爱农的绝望和自沉于清冽之水。末二句写了在这种艰难生境下范爱农的痛苦无奈的抉择:沉水自杀。作者在诗中沉痛地问道:一赴清池,能否洗尽了愁肠?!
鲁迅和范爱农都是绍兴人,绍兴黄酒的酿造历史悠久,酒文化氛围浓厚,所以绍兴人大都会喝酒。鲁迅和范爱农都会喝酒。据鲁迅在《范爱农》一文中回忆:范爱农爱喝酒,二人同事之时,爱农来看鲁迅时,就常常一起喝酒,“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谈论评点人和事;绍兴光复时,范爱农从乡下上城来,对鲁迅说:“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所以鲁迅在此诗的前四句,对范爱农的酒品、人品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范爱农虽然爱喝酒,常因怀才不遇、受排挤而借酒浇愁,但他却不是一个酒糊涂和酒徒,他看不起那种一味滥醉只知就酒喝酒的酒徒,他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整个天下都昏乱,“大圜犹酩酊”,范爱农却能“微醉”,虽沉沦而常自省,比其他人清醒多了;所以,作者在诗的第三章的前四句,对范爱农的似醉却醒、不甘沉沦作了描述。同时,“微醉自沉沦”又兼指作者对范爱农落水死亡的怀疑,因为范爱农是浮水的好手,一点酒是不至于使他落水而亡的,作者怀疑他是因不满于社会昏乱,对生活和人世的绝望而自杀。诗的最后四句以悲愤语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故人范爱农不幸逝去的沉痛之情:从此君我阴阳两隔,永成终古,而我也亦“因悲而愤,遂往往自视亦如轻尘。”作者因朋友的死而悲愤至于要轻视自己的生命如尘土,体现了悲愤之深和对友人的感情之深。
三首诗沉痛地哀悼了范爱农,对范爱农的爱憎分明、不甘于沉沦的品格进行了评价。结合鲁迅写的《范爱农》一文,我们也可见出在范爱农的身上,有《药》中的夏瑜、《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影子,是当时处于“历史中间物”的,清醒的而又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时鲁迅又对他的不幸遭际的同情,对世态炎凉、人间直道穷的世象的无情鞭挞,表达了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结果的看法。这种看法,超越了鲁迅的同时代人,因此,在此诗中,作者在范爱农身上,也透露出了自己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失望和沉沦的情绪。
全诗沉痛悲愤,于悲痛中充满无限的愤怒,情真意切,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扼腕痛惜。
【注释】
[1]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