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本诗的题目,1934年7月的《人间世》第8期,发表高疆的《今人诗话》,将本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关于本诗是赠王映霞还是赠郁达夫的问题,倪墨炎同志的《鲁迅旧诗探解》第241、242页所辩甚详,认为是赠郁达夫之作。这首诗是为了委婉劝阻郁达夫不要移家杭州而写的,体现了鲁迅对郁达夫的深厚友情,同时诗中又对郁达夫寄予了厚望。

钱王[2]登假[3]仍如在,伍相[4]随波不可寻。

平楚[5]日和憎健翮[6],小山香满蔽高岑[7]

坟坛冷落将军岳[8],梅鹤凄凉处士林[9]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注释】

[1] 据《鲁迅日记》1933年12月30日记:“……午后为映霞书四幅一律云:‘钱王登遐……(略,即本诗)。’”“登假”在《日记》和条幅中作“登遐”,收入《集外集》时作“登假 ”;“风波”在《日记》和条幅中为“风沙”,收入《集外集》时作“风波”。此诗原无题。关于本诗的题目,1934年7月的《人间世》第8期,发表高疆的《今人诗话》,将本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集外集》编者杨霁云从《人间世》搜集到本诗后,连同题目,请鲁迅过目。鲁迅将“沙”改为“波”,对题目并无异议。关于本诗是赠王映霞还是赠郁达夫的问题,倪墨炎同志的《鲁迅旧诗探解》第241、242页所辩甚详,认为是赠郁达夫之作。笔者也认为是赠郁达夫之作。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我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钱王登遐仍如在’;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高压。”

[2] 钱王:指钱镠和他的后代继任的吴越国王。钱镠,临安(今杭州)人,以贩卖私盐出身,五代时梁太祖朱温封他为吴越国国王。钱王统治的残酷,见宋代郑文宝的《江表志》,其中记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

[3] 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汉代郑玄注:“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

[4] 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平楚:即平林。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望远》:“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所谓平林也。”

[6] 健翮(hé):矫健的翅膀。指能高飞的鸟。

[7] 高岑(cén):小而高的山,高丘。

[8] 坟坛冷落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宋高宗赵构、秦桧谋害。杭州西湖边有岳坟。

[9] 梅鹤凄凉处士林:处士林,指宋代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现杭州孤山有他的坟墓、鹤塚和放鹤亭。

【赏析】

这首诗是为了委婉劝阻郁达夫不要移家杭州而写的,体现了鲁迅对郁达夫的深厚友情,同时诗中又对郁达夫寄予了厚望。

鲁迅对于自己的故乡浙江,虽有豪语如“越乃报仇雪耻之乡”之类的话,但总体上认为浙江不适合进步文化人士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浙江在白色恐怖和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棍的高压的情况之下。这可从他的书信和文章中看出,如1927年7月17日致章廷谦信:

你近一年来碰钉子已非一次,而观来信之愤慨,则似于“国故”仍未了然,此可慨也。例如,来信因介石之不获头绪,季茀之没有地方,而始以为“令人灰心”,其实浙江是只能如此的,不能有更好之事,我从钱武肃王的时代起,就灰心了。……

绍原似嫌广大,但我以为浙更无聊。……[1]

又如:

……夫浙江之不能容纳人才,由来久矣,现今在外面混混的人,那一个不是曾被本省赶出?我想,便是茭白(指蒋梦麟)之流,也不会久的,将一批一批地挤出去,终于止留下旧日的地头蛇。……[2]

所以,当郁达夫提到要举家迁往杭州,并有退隐的浪漫的想法时,鲁迅曾以《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一诗阻之,此次又写下此诗,鲁迅更是亲自以解释诗句意思的方式,希望郁达夫不要迁居杭州。据郁达夫于1938年8月14日写的《回忆鲁迅》一文中回忆道:

说起杭州,鲁迅绝端的厌恶;这通缉案的呈请者们,原是使他厌恶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山水的爱好,别有见解,也是他厌恶杭州的一个原因。

……

后来,我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钱王登遐仍如在”;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高压。他从五代时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武肃王的时候,浙江老百姓被压榨得连裤子都没有穿,不得不以砖瓦来遮盖下体。这事不知是出在哪一部书里,我到现在也还没有查到,但他的那句诗的原意,却就系此而言。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住了,结果竟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3]

此诗首句“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以古喻今,说明了浙江的政治环境的恶劣。那专横残暴的钱王虽然已经死去不知多少年了,但浙江的后世统治者们,仍像钱王时代那样残酷地统治着浙江;而贤相伍子胥被迫自杀后,被沉于钱塘江,他的忠魂也早已不可寻了。贤相既已不可寻,杭州则只能是暴君和小人的天下。这是从杭州的历史掌故,来写“钱王”“仍如在”的当下的杭州的严酷的政治高压。

第二句“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意为能展翅高飞的鸟儿,最憎恨的是风和日丽的天空和树木平覆如平地的平原,那只会使鸟儿渐渐失去雄健的双翼的力量;而香气弥漫的小山,则会使人沉溺其中,看不到巍峨的高山。这是从杭州的现实、自然环境,来比喻安于享受的人,会在杭州失去自己的意志,而最终沉迷于声色山水之乐。

第三句“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是写在杭州,无论是忠诚如岳飞的忠君之臣,还是与世无争的隐士林逋,都只能是落得个冷清凄凉的结局。这句是进一步以古喻今,来补充说明并强调第一、二句的意思,劝郁达夫既不要做“钱王”那样的统治者治下的臣民,亦不要做林逋那样的隐士。

结句“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写出了全诗的主题:劝郁达夫不如举家迁到更旷远的地方去,即使风波浩荡,也比在如温柔乡的杭州更值得发挥才华。此句也如《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中的诗意一样,把郁达夫比作屈原,希望郁达夫也如屈原一样,志行高洁,不与残酷的统治者、官僚同流合污,继续以自己的才华写出富有战斗力的文章。这是鲁迅对好友郁达夫寄予的厚望。这里的“风波浩荡”、“游旷远”与第二联的“平楚日和”、“蔽高岑”相对应,在自然环境上两相对比,再次强调安逸的环境会使英雄气短的劝诫之意,希望郁达夫能在浩荡的风波之中,为国家、为民族呐喊。

全诗寓意深刻,以古讽今,用典贴切;情真意切,意味深长,是鲁诗中的精华。

【注释】

[1]《鲁迅全集》第11卷,《书信集·170717·致章廷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58页。

[2]《鲁迅全集》第11卷,《书信集·270728·致章廷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2页。

[3]《郁达夫全集》第3卷,《回忆鲁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