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身楼的生活片段

单身楼的生活片段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从建厂到现在,先后修建了一号楼、二号楼、转角楼以及公寓楼等单身楼。最早的单身楼是职工医院对面的一号楼。随着企业扩大再生产,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对单身楼的住宿条件就特别在意,后来建造的五层转角楼房间就气派多了,亮堂多了。再后来,进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转角楼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居住,新型的公寓楼就在大家的期盼中修建落成了。

衣食住行,是人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工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一茬一茬的年轻人来到厂里报效祖国,奉献青春,住房就和生产建设一样成为了一件大事。据说,从建厂到现在,先后修建了一号楼、二号楼、转角楼以及公寓楼等单身楼。这几座楼和几代企业员工一样,共同见证了企业的风风雨雨,给人们心头留下了一些记忆片段。多少年之后,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还在说那时住在单身楼的话题。

住宿条件

最早的单身楼是职工医院对面的一号楼。据说当时修建时,四周都是空旷的原野,草长得有二尺高,为了给第一代企业开拓者建造好住房,也算得上是精心施工,其实这也是单身们自己在给自己建造宿舍。这是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小楼,在当时显得十分气派。由于我们厂是造水泥的,所以楼房建造得格外结实,厚重得像一堆钢筋混凝土,与后来低矮的平房形成鲜明对比。企业第一代建设者就是在这样很有“档次”的楼房居住,开始了惊天动地的生产建设。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一号楼第三层燃起了大火,瞬间把楼房熏得面目全非,大楼也没有了往日的雄伟。由于当时损失严重,三楼烧得不成样子,企业决策者决定把第三层全部拆除,剩下两层继续让人居住。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企业开始修建二号单身楼,也是三层结构。二号单身楼一进楼道,两边是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的红漆大字,直到现在也没有褪色。二号单身楼距离锅炉房近,打水方便,再加上与前面成片居民楼相连,又与学校相邻,居住在这里,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单身生活的孤独和空虚,像真正融入到企业大家庭里面一样。随着企业扩大再生产,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对单身楼的住宿条件就特别在意,后来建造的五层转角楼房间就气派多了,亮堂多了。但是,住宿面积一直还是一间房15平方米,一般住3个人。尽管居住面积不大,但是大家都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按照空间结构,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的凌乱。一些女职工更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无比温馨,最流行的是在床单上面,把一条一尺来宽的长条单子铺在床沿的边上,来的朋友没地方坐,就只能坐在床边,这样就防止弄脏了床单。这栋单身楼下面是一条马路,一年四季人来人往。遇到星期天,补鞋的、卖线线辣子的、卖油糕的、扯布的、卖豆腐的、套圈圈的,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农贸市场。在转角楼居住,虽然吵闹声让人心烦,但买东西方便,每天都有人山人海的热闹可以看,也就顿时觉得心理平衡了,满足了。再后来,进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转角楼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居住,新型的公寓楼就在大家的期盼中修建落成了。现在这座公寓楼依旧存在,楼道宽敞,结构合理,修建时已经注意到居住舒适的功能。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真正的单身已经不多了,带家住户占了绝大多数。楼道始终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经常有人在涮拖把,洗衣服,大嗓门说话,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楼道,有一种忙忙碌碌居家过日子的生活状态。当你刚刚睡下,准备明天上班。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楼道里传来沉重的脚步声,这是晚上4点班的工人师傅下班了。

乐器团队

早些时候,职工文化生活单调,下班之后只有三件事,到药王山看风景,去耀州城看热闹,再就是乡党们相互串门谝闲传。时间长了,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大家就感觉到十分无聊,也很乏味,于是一些爱好乐器的职工就自发形成了一个圈子,自娱自乐,打发时间。唢呐在关中一带,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白事上尽出风头,因为音调悲重,如诉如泣,很符合秦人豪放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人就开始吹起唢呐,尽管连几个音符都念不全,缺乏一般乐理知识,但这些并没有减少他们对唢呐的热爱。起先,他们是胡吹乱按,声音嘈杂多不入耳,一些人就说,胡吹啥哩,能吹出调调鬼才相信呢。一些人直接反对,踢开门说不要再吹了,要吹就到房顶吹去。这些人果真爬到楼顶,寒暑不断,勤学苦练,梦想着能够吹出令人羡慕的曲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没有受过专门音乐训练的工人师傅们,凭着耳音来定调,凭着感觉来吹奏,慢慢地有些调子就连贯起来了,也顺畅多了,就能够吹奏一个完整的曲子了。听说,这些人退休之后,重新拾起这个爱好,随乡顾事,经常能和爱好者在一起热闹,也能顺便挣一些小钱,也算活得有滋有味。还有板胡。秦腔在西北五省久负盛名,其实盛名之下其一是名角,人人羡慕爱慕,其二是板胡,人人如醉如痴。尤其板胡响起,再忙的秦人,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陶醉在板胡悠扬的旋律当中。秦腔主要表现的是曲牌,几个职工就凭借记忆,嘴里哼哼着旋律,摸索出几个音符,然后就跟着收音机一段一段地勤学苦练。世间的事情,只要你真正下了苦工夫,就算当初没有人教,没有名师指点,日久天长地用心琢磨,一门心思投入到这件事情上,也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这些拉板胡的爱好者,没事就聚在一起,相互鼓励,切磋练习,也渐渐知道什么是快板、慢板、二六板,什么是一板三眼、过门。收音机有时播放名家唱段,他们就跟着拉,以此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时间长了,有时已经让人分辨不出到底是收音机播放的,还是他们自己演奏的,可见拉板胡的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一到下雨天,大家就围坐在一起,泡一壶陕青茶,让他们轮流演奏。业余演奏员使出浑身本领,唢呐吹得粗犷有力,豪放激昂;板胡拉得行云流水,委婉动听。他们演奏得十分投入,汗水已经顺着脊梁流下来了,但他们全然不知,陶醉在自己制造的无与伦比的音乐氛围当中。听众则迷迷瞪瞪,似睡非睡,或满脸憨相,羡慕人家能有这样的本事;或在大腿上打着节拍,已经进入戏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象棋高人

音乐尽管动人,但还是有人喜欢在智力方面投入时间,真是百人百性,各有所好。那边在唱,动静很大,这边围成的一圈人在研究象棋,同样动静大得很。他们经常为走棋相互争吵,观棋者往往比对弈者还着急,性急之人紧迫之时甚至动手走棋,一定要表明自己招法的高明。这么喜欢象棋,但当时市面上有关象棋的书籍却很少,象棋比赛也不经常举办。没有办法,几个工人师傅们就围坐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绞尽脑汁地想制敌招法。不知费灯熬油了多少夜晚,下了无数盘棋,摔坏了许多棋子,终于慢慢找到了门道。有人善于用马,在车炮的掩护下,连环马快速跨过河界,对方若没有正确的应对招法,必然要吃亏。或是挂角,逼出老将;或是卧槽,步步叫将;或是一马双捉,丢子失势。尤其在后半盘复杂的局面下,他发挥马这个兵种左右腾挪的特点,胜率往往很高。有人中盘功夫十分了得。弈至中盘之后,双方僵持不下,各兵种棋子相互牵制,相互缠绕,让人一时难以判断局面。对手见到这个架势,往往计算不周,心里着急,胡乱应对,因而恶手俗手在所难免。这位老兄却眼明心亮,步步紧逼,片刻胜负天平便立刻倾斜。有人喜欢下慢棋,但并不精于计算、周密布局,而是尽使“盘外功夫”。象棋下到后半盘,都是力量的对比。该老兄却东张西望,心思没有用在棋盘,不是时常喝茶,就是走一步想十几分钟,气得对方没有了耐性,推盘认输。这个人端着茶杯却说,你看看,棋还没下完,他自己主动认输的。实践出真知,实践自然也能够提高棋艺。慢慢的,一些悟性高的工人师傅棋下得有模有样,渐渐高出众人许多,在小范围内小有名气。有一年厂里举办象棋比赛,邀请省内象棋高手多面打。省内高手当然不把这些业余棋手放在眼里,在一对六的情况下,棋走得飞快。但下着下着,发现这位工人师傅下棋招法怪异,凶险无比,不由地需要思考几分钟,才能慎重落子,回头还要看看这步棋走的是否妥当。这位工人师傅一到棋盘上,一改原来嘻嘻哈哈的样子,此时俨然像石佛一样,默然静坐,精心计算,步步慎重,使出自己多年研究的“绝招”,与对方一起比功力。经过几次拉锯,几经激战之后,双方终于言和。事后省内高手拉住这位工人师傅的手,询问象棋跟谁学的,感觉招法特别,却深含棋理。一脸憨笑的工人师傅不好意思地说,都是自己瞎捉摸的,也不知道下得怎么样。省内高手连连称奇,称赞他运用马很有特点。于是,业余象棋爱好者就给他起了“连环马”这个绰号。

电视放映

多少年前,电视还没有普及,十分稀少。厂领导担心单身职工下班之后无所事事很容易滋生事端,就主动购买了一台大彩电,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作为电视室,又安排专人放电视。这个电视管理员每天晚上六点三十分,准时打开放电视的铁柜子,把频道调到中央一台,看着大家坐满了,就说,只管看,不要胡乱调台,谁调坏了谁赔偿。然后他就回到宿舍睡觉去了。大约到十点多钟,此时人少台少,他就督促大家赶紧回去睡觉,然后就开始打扫室内卫生,直骂抽烟人没有公德,烟头仍的到处都是。咱们中国人都有关心天下大事这个爱好,工人师傅也不例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信息闭塞,缺少书报,要想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电视就成了大家获取天下大事的重要渠道。这些关心国家大事的新闻迷,有的正在洗锅,一听到新闻联播片头曲,就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来到电视播放室,关注当前的中外大事,这是他们雷打不动的节目。新闻完毕,他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国际时事,国内情况分析评论,每个人都说得有板有眼,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尤其是对省市县甚至中央领导的排名,谁在前谁在后更是有一整套说法。有年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在当时昏暗的电视播放室,竟然有一位工人师傅看着电视,记下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名字。有人说,记下这些没用,和咱们距离太远了。这位工人师傅头也不抬,一丝不苟地记着,总害怕遗漏一个人名。末了,他说,怎么没有用呢?说不定这些新当选的委员,哪一天来到陕西当大官,出台好政策,咱们就要跟着享福哩。有时,哪个领导镜头多了,有话外音了,他们会敏锐地捕捉到,由此推测拓展开来,分析种种可能性,让你瞬间感觉到这不是一群只知道干活的工人,他们还有聪明的大脑以及渴望了解现实生活的一颗热心。新闻刚完,另一拨人就准时到了。他们不大关心时事,却十分热衷电视连续剧。连续剧只要看上一集,心里就割舍不下,随着剧情,时而高兴时而悲伤,连连说演得太好了,太现实了。当时正在播放连续剧《武松》,故事熟悉,内容曲折,他们总是称赞武松武艺高强,敢作敢为,是真正顶天立地的汉子。然后就随口大骂西门庆和潘金莲这对男女的种种不是。回到宿舍,尽管已经深夜了,但他们还是翻箱倒柜找《水浒传》的原著,验证电视剧与原著到底有什么差别,甚至人物对白也一个字一个字对比。对照之后,都说电视剧制作太粗糙,遗漏的情节太多,没有把人物精神世界挖掘出来,直感叹看连续剧不如看书,缺乏想象空间,没有回味余地。但是第二天晚上,他们还是早早来到电视播放室,继续观看下一集。

厕所流水

既然是单身楼,厕所就是公用的,洗菜淘米的水池也是公用的。估计和别的地方一样,只要沾上公共类的字眼,一些事情总是管理不好。比如这里的厕所就经常24小时流水,水声之大,刚一进入到单身楼门口,就听到“哗哗”的响声。在当时,虽然有提倡节约用水,但大家都认为,我们企业多大呀,浪费一点算不上什么。再说,这些事情有专门的人管,自己不用操这份心。不像现在,各种资源都短缺,人们对水就特别珍惜了。为了让大家生活得好一些,环境舒服一点,公寓楼的管理员总想把卫生打扫干净一些,但是总有一些不自觉的人随手倒垃圾,把剩饭剩菜倒在水池里,经常发生堵塞。有时因为剩菜堵住了下水漏斗,水就慢慢溢出来,慢慢高出地面向楼道蔓延。当时大家已经睡觉了,哗哗的水声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睡到早上五点多时,感觉房间温度降下来了,摸黑想穿鞋,却碰到冰冷的水面,于是惊呼,“水进房间了,水进房间了”,开灯一看,所有的东西已经在水面上漂着了。打开房门,呼喊楼层的单身一齐开始扫水。还有,不论什么时间进入单身楼,厕所的地面都是湿漉漉的,像是刚刚被水淹过,简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下脚。据说,有次市报一位记者到单身楼走亲戚,上厕所时不慎滑到,该记者十分恼怒,回家后就写了一篇批评文章刊登到报纸上。于是,管理单身楼的人员就开始卫生大扫除了,一时间卫生得到了改观。但没过多长时间,长流水现象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治理。最早,单身楼只住单身,一些带家的入住其中,被管理人员发现之后立刻要求搬出。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新工招了一批又一批,一时间单身楼住得满满的,都是三人一个房间。后来,企业接二连三建设住宅楼,单身也陆续成家搬出去,慢慢地许多房间就闲置下来,一些带家的就又搬了上来居住。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趋势,公寓楼管理人员也就默许了。公寓楼成为了单身和带家混合居住的大楼。单身吃饭比较随意,动手做饭的很少,嫌麻烦。带家的就不一样,他们大多数一家三口,每顿都要或炒或煮或煎,注重生活质量。一般到中午时间,大家都忙着淘米洗菜,有人用水时间长了,在一旁站立的就不高兴,嘴里嘟嘟囔囔,含沙射影。正在洗菜的听到是在说自己,于是放慢了洗菜节奏,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洗,气得站立者挥拳就打。一时间,双方拳脚相加,拉扯在一起。大家就赶紧过来拉架,都劝说不要生气,咱们赶紧挣钱,搬出单身楼买商品房去。

煤油炉子

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单身工人师傅经常在职工食堂吃饭,时间长了就没有胃口,总感觉吃了不舒服。于是,就寻思着自己做饭,一来改善生活,二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当时,使用液化气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单位控制得很严格。就是新结婚双职工家庭要使用,也需要单位开证明,液化气站人员还要到家里现场审核。单身职工自然没有这个福利,他们认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上街购买锅碗瓢盆煤油炉子,一样能够烧水做饭。在一个星期天就开始动手做饭了。煤油炉子的构造很简单,下面有一个圆形的油箱,中间有一排细细的捻子,有十个、十二个甚至二十个细棉线头,用铁罩子挡着,防风又聚热,最上面就是一个托架。一股股棉线穿过油箱和铁罩子,浸泡在油箱里,上面露出短短的一个小头,就像围绕了一圈小煤油灯。点亮之后,调到最大火力,形成圆形的一股股蓝色火苗直冲上来,热量大得惊人。放上一小壶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水开了。一到吃饭时候,单身楼就飘出菜花香、柴油味,与水泥味、汗味、蔬菜腐烂味等混合在一起,如同在火车站上那种味道一样浓烈,呛人,却让人分不出最终是什么味道。放眼看去,楼道里火苗一闪一闪的,有人做了裤带一样宽的面条放到锅里,几分钟就热气腾腾。然后抓一把绿油油的菠菜放在里面,不大功夫就热气冲天。工人师傅就拿起耀州特有的大老碗,捞面、泼油、调醋、加盐,最后撒上一些绿绿的蒜苗叶子,一碗香喷喷的扯面就做成了。有人在炒菜,先是把鲜肉切成碎末,上油爆炒一遍之后,盛放在盘子里。然后一定要把炒瓢清洗干净,再炒大葱、蒜薹、红萝卜、木耳、生姜等。当菜有六成熟时,赶紧把刚才爆炒的肉丝倒进去,整体爆炒半分钟,一份色香味美的菜品就成功了。还有一些特别勤快的单身职工,自己动手蒸馒头、包饺子,做饭的水平绝不亚于饭店厨师。一个小小的煤油炉子,同样能够做出家常饭菜,也能够让人品味到生活的无限乐趣,感受到家的温暖。单身职工都说,自己做的饭干净,吃了滋润,一脸的幸福与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