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韵遗风依旧在

古韵遗风依旧在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在于,陕西人在日常生活、民风民俗、为人处世、精神风貌等方面,依然顽强地保留了一些传统遗风。比如,在最偏僻的陕西农村,总有那么几个能写会画的,充当这个地方的文化人。无论在外边动静有多大,陕西人都想早早回家。仔细分析,陕西人保守的思想和迟缓的行动,与这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有很大关系了。如今的陕西人,在经济社会中有所改变,也时常会有惊人之举,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句古话。我接触到无论是河南甘肃辽宁人,北京天津上海人,还有山西河北湖南人,各具特色,各有风貌。反过来看看陕西这片水土,养活的陕西人,越发觉得一些特征非常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方。

不同在于,陕西人在日常生活、民风民俗、为人处世、精神风貌等方面,依然顽强地保留了一些传统遗风。这些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一直左右和影响着陕西人的思维,一直在陕西人的血液中流淌,穿透不了历史的迷雾,浓得化不开去。

陕西人怀念历史。陕西古称秦,三秦大地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以后才有汉代威武,唐朝雄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历史。几千年之后,早已化作烟云的历史,却时常成为陕西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只要你到陕西旅游,肯定会遇到他们这样说:到陕西来,不看看兵马俑、古城墙、华清池、乾陵……不在13朝古都驻足停留,要想完整地了解中国历史那是不可能的。自豪感定格在每个人的脸上。

陕西人遵循礼节。现代人过年老是感到没意思,除了吃喝娱乐走亲访友就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再也搞不出新的名堂。乏味之下,实质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把一些很有意义的礼节礼仪抛弃了、丢失了。人们没有了规范性的礼节,自然就感到无所适从空虚气短。在这一点,陕西人就做得非常好,传统文化及民风民俗保留的很完整。比如过春节,进入腊月,每天都有事情要做,等到过小年这天,人们往往在家中宽敞的厅房挂起中堂,多半写上“耕读传家”、“慎言敏事”、“贵在自立”等大字,两边配有对联。八仙桌上放着家谱,备置水果点心什么的,还有蜡烛、高香。中午时分,全家人都要看家谱,了解本族的历史渊源,其意义在于崇尚礼节不要忘记根本。中午吃饭,第一碗饭一定要在先祖面前供奉,说一些类似于“过年了,你们也要高高兴兴过年”的吉祥话。初一这天,小字辈要早早到同族的长辈家磕头问好,同辈之间再互相施礼。这些程序完毕之后,全家人穿戴一新,才开始正式走亲访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日常生活当中,陕西人说话行事规矩很多,忌讳很多,章法也很多,如果仔细寻找这些礼节渊源,大多都有来头和出处。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但是这些礼节还是得以继承,并被越来越多的人遵循。

陕西人喜爱秦腔。远古时代,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人们在劳动生活之余,抒发感情主要就是歌唱了。陕西人的歌唱就是甩开嗓子吼秦腔。陕西人凭借几根丝弦,几个打击乐器就组成伴奏乐队,张口就《周仁回府》《祭灵》《忠报国》《三滴血》唱段,其情真心流露、酣畅淋漓,其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通过秦腔满腔热情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万物的感慨、理解和回味。这种直抒胸臆的唱腔,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无比震撼。秦腔和别的戏种相比较,真实,热烈,自然,豪爽,分明具有一种最原始的歌唱状态。黄梅戏温文尔雅,软语细声,才子佳人,一派江南风情。京剧场面宏大,注重技巧,程序繁杂,唱、念、做、打讲究完美。唯独秦腔不拘形式,直接表现的是人物的喜怒哀乐。难怪秦国丞相李斯曾经说过:“击瓮扣,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人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陕西人崇尚文化。比如,在最偏僻的陕西农村,总有那么几个能写会画的,充当这个地方的文化人。在省城西安,书画协会多的连行内人都不知道有多少家,可见这个行当如何繁荣。再比如,在子女教育方面,陕西人总要让孩子学习一些琴棋书画,提高审美,陶冶情操。人们内心并不一定让孩子成名成家,只是心底认为孩子一定要学,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比如,男人在喝酒时,总是不嫌麻烦地把瓶中的酒倒到酒壶中,再把酒壶的酒倒到酒杯中,然后开动脑筋寻找说辞给对方劝酒。这种现象说明喝酒是形式,文化是主干,交流是目的。还有特别重要一点,陕西人在一起经常讨论国家国际大事情。就是太阳底下晒暖暖的老农,张口就是省上哪个领导从哪里调来,谁又去了什么上任了。还有人最关心谁谁进入了中央政治局。难怪有人一到陕西,听到大家总是这么关心时事,十分感慨地说:“一身布衣,心忧天下。”

陕西人知足常乐。无论在外边动静有多大,陕西人都想早早回家。倒不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而是只有回到家乡才感到踏实自在,心神安稳。陕西人做事情,总喜欢讨论来讨论去,一直在思索比较,往往失去大好时机。这对于发展经济绝对是一个不利因素。仔细分析,陕西人保守的思想和迟缓的行动,与这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有很大关系了。从长远说,这里还算风调雨顺,能够养活住人,因此人们就不大容易走动,长此以往就容易满足,甚至不思进取也就成为一种常态。上一辈人也经常教育后生,人要中庸,要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太有奢望,甚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是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思想往往趋于保守,行动很少有冒险精神,安贫乐道,满足当下,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如今的陕西人,在经济社会中有所改变,也时常会有惊人之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骨子里这些遗风还时常发挥作用,人们似乎还想寻找千年以来盛唐的气象和事功,但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