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重病时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有劝延医服药者,说偈谢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因平日既信净土法门,谆谆为人讲说。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医药,可不谓为痴狂大错耶。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
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举病者今生所修善业,一一详言而赞叹之,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
临终时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康健时书写,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则可顺其所欲而试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须强为。因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苦。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将更加剧。世有发愿生西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瞋心,而牵人恶道者,如经所载阿耆达王死堕蛇身,岂不可畏。
临终时或坐或卧,皆随其意,未宜勉强。若自觉气力衰弱者,尽可卧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时,本应面西右胁侧卧。若因身体痛苦,改为仰卧,或面东左胁侧卧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强制。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瞩视。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预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今见助念者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寻常助念者,皆用引磐小木鱼。以余经验言之,神经衰弱者,病时甚畏引磐及小木鱼声,因其声尖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若依余意,应免除引磐小木鱼,仅用音声助念,最为妥当或改为大钟大磐大木鱼,其声宏壮,闻者能起肃敬之念,实胜于引磐小木鱼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须预先向病人详细问明,随其所好而试行之。或有未宜,尽可随时改变,万勿固执。
命终后一日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即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望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日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着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有如生人。
殓衣宜用旧物,不用新者。其新衣应布施他人,能令亡者获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坟。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荐亡等事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唯属场面,徒作虚套。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莫大之利矣。
如请僧众念佛时,家族亦应随念。但女众宜在自室或布帐之内,免生讥议。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开吊时宜用素斋,万勿用荤,致杀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
出丧仪文,切勿铺张。毋图生者好看,应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后,亦应常行追荐,以尽孝思。莲池大师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
此事最为切要。应于城乡各地,多多设立。《饬终津梁》中有详细章程,宜检阅之。
结 语
残年将尽,不久即是腊月三十日,为一年最后。若未将钱财预备稳妥,则债主纷来,如何抵挡。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若未将往生资粮预备稳妥,必致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多生恶业一齐现前,如何摆脱。临终虽恃他助念,诸事如法。但自己亦须平日修持,乃可临终自在。奉劝诸仁者,总要及早预备才好。
【注释】
[1]赵幼梅(1868—1939),名元礼,字幼梅,号“藏斋”,近代诗人,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
[2]唐静岩(1823—1898),名毓厚,字静岩,浙江人,久居天津,以医术著称,在书画金石方面造诣非凡,犹善山水、篆隶。
[3]杨翠喜,生卒不详,本姓陈,幼年家贫被卖给杨姓的乐户,取名杨翠喜,后以此名出入风尘,成为清末至民国初的名妓。相传,李叔同年轻时曾对她有一番深情,写过两首《菩萨蛮》以诉衷肠,详见本书第四章。然而,红颜多薄命,杨翠喜以关键人物的身份被卷入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丁未大参案”,成为政治牺牲品。
[4]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辛亥革命后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任校长。五四运动时期,他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后因旧势力排挤而离职。
[5]此句出自李叔同的词《金缕曲》,详见本书第四章。李叔同年少时便才华横溢,十九岁便加入了城南文社,他第一次参加文社的活动便获得了小课拟小言赋的第一名。
[6]大势至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的右胁侍者,又尊称“大精进菩萨”,与无上尊佛、观世音菩萨合尊称为“西方三圣”。
[7]虎跑寺原称大慈定慧禅寺,位于西湖西南,唐代高僧性空建寺定居,曾在寺内水源短缺时梦见两只老虎跑到翠岩做洞穴,即刻有泉水涌出,于是该寺得名“虎跑”。宋朝高僧济公在此圆寂。
[8]移锡,指僧人移换寺庙。灵隐,指西湖旁的千年古刹灵隐寺。
[9]马一孚(1883—1967),名福田,字一孚,著名国学大师、一代儒宗、诗人、书法家,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他是中国引进《资本论》的第一人。
[10]《越风》杂志于1935年10月在杭州创刊,以介绍文化掌故为主,其第一期增刊《西湖》登载了本文。文中提到的黄居士,为该杂志主编黄萍荪。
[11]本篇提到的月份均为农历。
[12]夏丏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后改字丏(读“勉”)尊,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是李叔同的挚友。
[13]叶品三(1866—1948),名为铭,字品三,近代金石家,善刻石、拓碑,精金石考据,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14]丁辅之(1879—1949),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近代篆刻家、书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15]海清是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宽袍大袖,穿着自在。
[16]林同庄(1880—1936),温州人,水利专家,李叔同在南洋公学时的同学。
[17]本篇为日记合辑,是弘一法师在出家前两年于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时所记下的。原文断续,有的字迹模糊,还有的词为日语。当时为民国五年(1917年),弘一法师37岁,他断食共20天。断食是灵修锻炼的一种,分为完全断食法、不完全断食法和减食法,不同阶段的人体表现不同。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盲目断食会损害健康。
[18]即汤食。
[19]疑为一种西药名,具体不详。
[20]日语,即牙刷。
[21]日语,即牙膏。
[22]音癸,盛食物的圆形器具。
[23]原文缺字,推测为“倦耳”。
[24]原文缺字,推测为“摹写”。
[25]许幻园(1878—1929),诗人、小说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新派诗文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26]许幻园、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
[27]即东京美术学校。
[28]黑田清辉(1866—1924),近代日本写实主义油画家,创立了日本外光画派,以裸体油画《朝妆》引起东西方艺术界震动。
[29]即泰国。
[30]佛教用语,意为自高自大。
[31]原文此处即缺字,根据文意推测为“忏悔”。
[32]原文中的首句为缺字“□”,原诗为清代龚自珍所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